• 百年经典·中国青少年成长文学书系:科尔沁旗草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百年经典·中国青少年成长文学书系:科尔沁旗草原

正版库存书,量大可联系客服!如遇图片不符,书名为准,感谢支持!

9.5 3.8折 25 全新

库存5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端木蕻良, 李怡

出版社晨光出版社,云南晨光出版集团

ISBN9787541477058

出版时间2016-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84页

定价25元

货号7276127

上书时间2024-06-20

7号书虫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多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个别图书品相存在切口、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的情况,发货前会统一检查征求您的意见,如有疏忽之处,收到货后可联系客服协商处理,感谢配合!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百年经典·中国青少年成长文学书系:科尔沁旗草原
定价:25元
作者:端木蕻良, 李怡
出版社:晨光出版社,云南晨光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41477058
字数:
页码:38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1. 经典文学阅读,大师巨著汇览。每一本都是名家名作权威原本,为孩子呈献百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华    2. 精选主题,直击青春与成长,每一个故事都有大师亲笔描绘的青少年成长、生活、奋斗的剪影,讲述不同时期青少年的成长故事    3. 关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体贴情感心理需求,解决青少年成长路上所遇到的迷茫、困惑,满足青少年面对全新世界的惊喜以及内心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4. 特邀青年评论家撰写深度导读,为青少年提供成长必需的精神引领和智慧启迪
内容提要
作品以20世纪初的科尔沁旗草原为背景,展开了东北黑土地的历史与现实、社会与文化的巨幅画卷。小说中的主人公——丁宁,出生于大地主家庭,他就读于南方的一所大学,休假回到了东北的农村——科尔沁旗草原。大学生活,授予他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他认为自己成为了时代的“新人”。“新人”回到了原始蛮力的农村,他是雄心勃勃的,充满改造者的壮志。然而很快他便陷入了不能自拔的矛盾中。日俄战争期间俄国军队在中国领土上的肆意蹂躏与疯狂掠夺,“九?一八”事变给东北人民带来的灾难与痛苦,资本主义经济的渗透与压迫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剧烈冲击,迫使人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作家怀着忧郁的心情眷恋故乡的土地,为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而愤怒。爱与憎交织的思想基调﹐贯穿于整部作品和人物身上。
目录

作者介绍
端木蕻良,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江南风景》等。其作品画面宏伟,笔调细致,细节描写十分突出,用深沉雄壮的语言,结合字里行间浓郁的方言色彩,渲染出生动独特的风土人情。他的小说叙述手法简练含蓄,主题也常常抒情浪漫的特点。《科尔沁旗草原》描写了一位青年在风云剧变的时代走出乡里,接受的科学文化教育洗礼后的成长,在他立志改造家乡的情怀与旧时代传统思想的冲突中,青年人获得了深刻而真实的感悟,也有了从内而外更新的成长。
序言
在为中学选编的“郭沫若诗歌读本”的“序言”中,我曾经表达了这样的感受:    “郭沫若的青春写作属于20世纪之初,在那样一个除旧布新的历史转换时期,留学东洋、目睹世界景象的郭沫若以青春的激情和自信勾勒着他理想的新天地、理想的新生命,没有这番激情就没有现代中国文明的动力;同样地,一个世纪之后,我们继续走到了一个新旧更替的关节点上,历史继续召唤着中国的青春代。但是,青春代是否都如郭沫若当年那么主动、自信和胸怀宽大呢?阅读今天的‘青春文学’,我们可以读到很多的敏锐,很多的聪慧,很多的感伤,而恰恰在这些方面,其实当年的郭沫若都有过仔细而深刻的表达,在他的诗歌、小说与自传当中,只是常常为一味‘逐潮’的人们所不知罢了;但是,平心而论,与当年的青春郭沫若相比较,今天的抒情却少了一份天狗的雄健、凤凰的昂扬与‘太平洋抒怀’的阔大与气势,新世纪的青春有理由从逼仄中冲决而出,从自恋中升腾开去,那么,回头细读郭沫若,或许就有新的收获、新的启发。”    这里道出的其实是我对当今青少年阅读状况的基本认识。追逐青春、享受青春永远也不需要理由,但是,什么样的文字最有资格成为我们青春的伴侣却实在大有讲究。郭沫若式的青春文学并不只有灵敏和感伤,更有雄健、昂扬与阔大,这就是文学经典的意义。    生命的成长需要它的伴侣,它的朋友,它的导师,而文学经典就是我们最好的同行者。    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记录的是那些曾经的“青春代”,一代又一代的生命和今天的我们一起梦想,一起失落,一起挫折,又一起忧伤和一起求索,他们的体温温暖了我们,他们的思考启迪着我们,他们的奋斗鼓舞着我们,于是我们也有了勇气、智慧和方向。    这样表述,并不是轻蔑和排斥当下流行的文字品种——青春写作、网络文学乃至各种博客、微博等等,而是提醒一个重要的事实:只有经过岁月沉淀的生命的记录才能够与我们的灵魂形成深度对话,才能够在一个更隽永的方向上释疑答惑,满足我们成长的需要。    那么,究竟怎样阅读这些文学的经典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则便是让经典回归我们自由的感受,让文学直接与我们的生命对话。作为这一原则的反面,指的就是教科书式的阅读和机械的理论搬用。    长期以来,在僵化的教科书学习中,我们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理解”文学作品的方式:在中小学阶段,那就是千篇一律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艺术特色”;到了大学阶段,也是各种理论概念的简单搬用,好像将这些教科书模式运用娴熟了,就“读懂”了文学作品。其实,这样一来,我们很可能恰恰远离了鲜活的文学本身,久而久之,甚至已经习以为常,再也没有办法打开我们的感受,真正进入文学的世界了。    今天,我们常常将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称作是“鉴赏”式的,以示其缺乏理性思辨的严密与知识概念的完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事实。然而问题在于,让我们产生如此强烈的理性思辨与知识概念崇拜的却是近现代以后的事情,是引入中国的种种外来理论的形态给了我们直接的启发,而就在这样的一个启发过程当中,被我们轻易抛弃掉的正是中国传统文论中弥足珍贵的基础:文学的鉴赏与解读。    现代中国的文学研究“超越鉴赏”、抛弃文本解读之后,试图直接进入理性王国的大厦,然而这个由别人的概念、别人的术语所建构起来的大厦却似乎并不那么听任我们摆布。特别是当外来的学术与思想一旦在政治形势的巨变中,缩小为某一类型的思想(如苏俄)之时,其消极性的一面便更加突出了。例如,在过去,我们总是在鲁迅小说中挖掘现代革命史的形象说明,将鲁迅的文学当作革命家论述的佐证,这样一来,鲁迅就慢慢脱离开了文学的鲜活,成为僵死的历史说教。    鲁迅小说必然蕴含重要的社会人生主题,这一点似乎无可怀疑。但是,问题在于,我们对于所谓“社会人生主题”的理解不可过于狭隘,也就是说,“主题”往往存在于作家情感深处对人生的基本关怀,而不一定是当时流行的某些历史观念。鲁迅小说就是这样。过去的鲁迅研究,一味在现代革命史的长河中寻找鲁迅的“革命”意义。最后,鲁迅的意义只存在于教科书里的历史主题,似乎这些主题不存在于鲁迅小说就不能证明鲁迅的价值。政治家关于中国历史性质及近现代历史的论述直接被挪作鲁迅小说的主题,这些理解都大大地曲解了鲁迅,也缩小了作为“文学”的鲁迅小说的丰富性。例如,在传统的鲁迅研究中,人们常常提及他小说的“社会批判”主题,其实这就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判断。因为,仔细阅读鲁迅小说,我们就不难发现,作为鲁迅这一“社会”关注的创作,其中并没有中国现代化所必要的政治主题、经济主题与军事主题,尽管过去也有人不断将它附会于一些政治主题(如《》与张勋复辟,《药》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性等等)与一些经济主题(如《伤逝》与自由婚姻的经济基础问题等等),但事实证明都与鲁迅小说的文本逻辑相去甚远。从总体上看,鲁迅并没有致力于空泛的“社会批判”,如何提高和改善中国人的生存质量才是他“社会”关怀的核心。如果说他进行了怎样的“社会批判”的话,那么这样的“批判”也就集中于我们这个生存的环境是如何以种种的形式剥夺和扼杀人的生存权利,削弱人的生存质量的。    也就是说,鲁迅社会批判的中心其实就是对摧残人权现象的批判,鲁迅所悲哀的是中国人的“非人间”生活。    这样的文学阅读也就才与我们自己的生命关怀、人生成长联系了起来,文学经典也就成了我们亲切可感的对象。    本套丛书从生命成长的角度出发,精选近百年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时间跨越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我们看来,无论哪一个时代的经典作家,都无一例外地书写了生命成长的主题,而凝结于其中的种种喜怒哀乐与人生智慧,都能够对今天的青少年产生深刻的启迪。为了便于阅读,我们在编入每一种作品的同时,都附注了简洁的导读性文字。这些文字不是用来牵制大家的理解,相反,它们都力求在某一方向上打开我们的思维。青少年读者不妨将之与一般教科书上的讲述两相对照,细细品味其中的思想启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多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个别图书品相存在切口、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的情况,发货前会统一检查征求您的意见,如有疏忽之处,收到货后可联系客服协商处理,感谢配合!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