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民统合之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筑视野下的内蒙古东部蒙旗教育
  • 国民统合之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筑视野下的内蒙古东部蒙旗教育
  • 国民统合之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筑视野下的内蒙古东部蒙旗教育
  • 国民统合之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筑视野下的内蒙古东部蒙旗教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民统合之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筑视野下的内蒙古东部蒙旗教育

20 4.4折 45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于逄春 著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2-20

随缘书屋

二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于逄春 著
  •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12
  • 版次 1
  • ISBN 9787531662686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7页
  • 字数 2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
【内容简介】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二编·东北边疆卷)·国民统合之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筑视野下的内蒙古东部蒙旗教育》通过研究发现,近代中国模仿欧、美、日各国,将民族国家构筑的终极目标也设定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这一政治诉求意味着最终否定居民(或臣民)中的族群多样化与文化多样性,希冀将整个版图上的居民(或臣民)铸造成国民,并使其统合于一个“民族”(国族)之下。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二编·东北边疆卷)·国民统合之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筑视野下的内蒙古东部蒙旗教育》进而在探究晚清民初中国政府在内蒙古东部蒙旗所实施的国民教育方针及其国民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当时政府正是以上述的终极目标为蓝图来实施其“国民统合”意图的。《中国边疆研究文库(二编·东北边疆卷)·国民统合之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筑视野下的内蒙古东部蒙旗教育》还通过管中窥豹,观诸全国的状况,得出:近代中国政府正是希冀通过国民教育来担承造就“共同的民族性(nationhood)”,即统合国内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族群而形成“中华民族”这一历史重任的研究结论。
【作者简介】
  于逢春(1960-),辽宁东港人。198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2003年毕业于(日本)广岛大学教育学部,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多年来全力构建“五大文明板块”理论框架,藉此解读中国疆域形成的内在理路。系国内最早运用民族主义理论,探讨近代中国如何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构筑“民族国家”的研究者之一。
  主要著作:《构筑中国疆域的文明板块类型及其统合模式序说》《中国国民国家构筑与国民统合之历程》等。
【目录】
序章
第一节研究的目的与课题
第二节研究的方法、内容及其构成
第三节先行研究的检讨
第四节原始史料及关联资料的探讨

第一章晚清的边疆民族政策与围绕着东北的国际情势——晚清“民族国家”构筑趋势下的东北边疆民族
引言
第一节东北地方民族分布的变容
第二节围绕着东北地方的国际情势
本章小结

第二章蒙旗近代教育的肇始——1902年壬寅学制公布-1911年辛亥革命
引言
第一节晚清政府对蒙旗的国民教育政策
第二节晚清政府对蒙旗的国语教育政策
第三节蒙古族的民族教育要求与实现——以“贡王三学”为中心
第四节喇嘛教学塾的形态及其变容——以1902-1931年内蒙古地方为中心
本章小结

第三章“五族共和”国民统合装置下的蒙旗政策与蒙旗的应对
引言
第一节辛亥革命的爆发与蒙古地方的动向(1911年10月-1912年3月)
第二节北洋政府对蒙古政策(1912-1927)——内蒙古地方三个特别行政区的设置
第三节南京国民政府对蒙古政策(1928-1931)——内蒙古地方省制的确立及蒙古族的应对
第四节沙俄(苏联)及日本势力在内蒙古东部的伸展
本章小结

第四章蒙旗国民教育的深化——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
引言
第一节民国政府对蒙旗的国民教育政策——以鄂伦春族教育为事例
第二节民国前期蒙旗的民族教育要求——以奉天东北蒙旗师范学校为中心
第三节民国前期的蒙旗教育实态(一)——以嫩江中上游流域的达斡尔族教育为事例
第四节民国前期的蒙旗教育实态(二)——以黑龙江省立蒙旗初等高等小学校为事例
本章小结

结章
第一节晚清民初东北蒙旗教育的特质
第二节近代中自的国民统合之历程
第三节本研究的限界、展望及其今后的课题
附录:本书征引文献与参考资料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