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

原塑封未拆,全新难得

110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汉民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3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5-27

随缘书屋

二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朱汉民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3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05641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4页
  • 字数 30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着重探讨玄学与理学的学术脉络与思想理路,显然主要是采用“内在理路”的解释方法,说明玄学与理学的内在关联,笔者认为,思想文化产生、演进的“内在理路”总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产生的,我们所探讨的,是一种社会历史“外缘条件”下演变、发展的“内在理路”。但是,本书着重探讨思想文化演进的内在理路,因为这确是一件做得不够但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特别是对我们思考中华文化如何能够形成一个源远流长的独特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朱汉民,1954年生,湖南邵阳人。湖南大学二级教授,历史学、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岳麓书院院长、湖南省社科联副主席、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首届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等名誉。
担任的学术兼职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湖南省人民政府首届咨询委员、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客座研究员、湖南省政府学位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国实学会副会长、中华朱子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国学院兼职教授、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湖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湖南省书院研究会会长等。
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国家重大学术文化工程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振兴行动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图书以及其他部省级科研项目十多项。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两百多篇。出版学术专著有《宋明理学通论》、《宋代四书学与理学》(合著)、《中国思想学说史》(宋元卷主编)、《儒家人文教育的审思》、《湖湘学派与湖湘文化》、《圣王理想的幻灭》、《忠孝道德与臣民精神》、《中华文化通志·智育志》、《湘学原道录》、《玄学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长江流域的书院教育》(合著)、《中国书院文化》等十余种。主编《清史·湘军史料丛刊》(10卷)、国家规划教材《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中国书院》丛刊、《岳麓书院学术文库》、《岳麓书院藏秦简》等。曾获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教材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十多项。
【目录】
导论
第一章从名士风度到圣贤气象
一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双重人格
二宋明圣贤气象
三名士风度与圣贤气象的内在关联
(一)士大夫的主体意识
(二)名教可乐的问题
(三)惰性的问题
(四)性与天道的问题

第二章玄学、理学“身心之学”的思想理路
一绪论
二玄学的身心思想
(一)精神权威的崩溃与个体自我的崛起
(二)名士的身心追求与困境
(三)魏晋身心之学的依据:性与理
三理学的身心之学
(一)理学的个体自我意识
(二)理学的身心一体观
(三)身心之学与性理之学
四玄学、理学“身心之学”的发展理路
(一)从“遗其形骸”到“形骸与天地相应”
(二)从“无心”到“大心”
(三)从自然之我到名教之我

第三章玄学、理学“性理之学”的思想理路
一绪论
二先秦性理观念溯源
三玄学:建构性理学说的早期形态
四理学:性理学的完成
五性理学的建构与中国哲学的精神

第四章玄学、理学的经典诠释方法及其联系
一绪论
二玄学、理学的言意之辨
(一)经典诠释与言意之辨
(二)玄学、理学对历史文本的肯定:言与意的联系
(三)思想创新的依据:言与意的差异
三玄学、理学的本末、体用之辨
(一)玄学的经典诠释方法:本末之辨
(二)理学的经典诠释方法:体用之辨
(三)理学体用之辨与玄学本体诠释方法的传承关系
(四)理学体用之辨对玄学本体诠释方法的发展

第五章玄学、理学《论语》学的学术理路
一绪论
二玄学《论语》学与内圣之道
(一)圣人之道的价值取向:自然与名教
(二)圣人之道的本体:道与无
(三)圣人之道的方法:“体无”、“明道”
三理学《论语》学与内圣之道
(一)经典诠释
(二)本体建构
(三)下学上达工夫
四两种《论语》学的学术理路
……
第六章玄学、理学的《周易》义理学及其理路
结论
主要参考及征引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