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国维集(全四册)
  • 王国维集(全四册)
  • 王国维集(全四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王国维集(全四册)

86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国维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3

随缘书屋

二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国维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2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67779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1796千字
【内容简介】
王国维的全部著作、译作和科研成果约有600万字,其著作约370万字(包括专著、论文、评论、序跋、记叙文章、札记、诗词、书信、日记等,和他所注释的前人名著的原作如两种《竹书纪年》与《长春真人西游记》等),其中他的学术著作和诗词创作约320万字;另有科研成果《水经注校》47万字,译文约140万字。本书篇幅约160万字,约为王国维全部学术著作的二分之一。本书选入王国维著作中适合当今学者、读者反复学习和研究的全部精华,是王国维选编诸书中,最为齐备的一种,编选的宗旨如下:

  一、王国维著作中的热门和优秀作品全部收入,总结性地显示了这位中国现代学术奠基人罕与伦比的杰出成果。

  二、适合最广泛的读者阅读、学习的王国维有关文学、美学、哲学、文化学的全部著作(包括散文和诗词创作)都已全部收入,总结性地显示了这位20世纪新文化运动先行者和指导者领先超前的优秀成果。

  三、所收录的篇目全面、完整,提供了王国维“足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之轨则”(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的典范的读书方法和研究方法:中西融合法、二重证据法、以诗补史法、原典细读法和论题精研法。

  四、所选录的王国维史学著作和与之相关的古文字学著作,完整地反映了王国维对于中国历史最重要的阶段(即中华民族形成和走向统一的最重要的阶段)——自商周至两汉,兼及魏晋至唐宋——的历史观和他所撰写的自商周至元代的相当完整的北方民族史,兼及先秦两汉至宋代、清代学者的史学研究成果的再研究,显示了这位举世公认的20世纪中国“新史学开山”(郭沫若《鲁迅与王国维》)业绩的全貌,可以作为典范的历史学教材。

  经过阅读和对比,我认为:王国维与陈寅恪在中国史学的研究领域,形成了自然而默契的衔接——王国维着重研究先秦两汉史兼及魏晋至隋唐,上古至元蒙的北方民族史,以及与之相关的商周秦汉古文字学。他的后辈学者陈寅恪谦称“寅恪平生不能读先秦之书”(《刘叔雅庄子补正序》,《金明馆丛稿二编》)。后又曾说:“寅恪不敢观三代两汉之书,而喜谈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序》,《金明馆丛稿二编》)。他着重研究的是两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政治、经济、文化史和北方民族史,兼及明末清初史(结合才女柳如是和陈端生的研究)。他首创的以诗证史、以文证史的读书和研究方法也运用了王国维首创的中西融合法、二重证据法、以诗补史法。王国维和陈寅恪两人所创的读书和研究方法是可以互补的。王国维研究的重点是最为困难艰深的商周秦汉这一段历史,成果累累,至为不易。例如他通过甲骨文研究,明了了商朝历代君王的确切称名和世系,从而证实了《史记》关于商朝的记载的可靠性,使商朝的历史成为举世公认的信史,又使学界以此推论而信任《史记》对夏朝的记载也是正确的。

  本书在王国维著作中,选录历史学、古文字学的精华作品,没有什么遗漏;另有一些过于冷门、专门而且艰深、枯燥的研究文章,虽也是王国维的名著,如极其冷僻的古字和音韵研究(《六朝人韵书分部说》)、古尺和唐尺研究的多篇论文、东汉洛阳古经的碑刻研究(《魏石经考》)、金代的北方边界研究(《金界壕考》)、关于古书的专门性的版本研究和记录等,其知识点与当今学者和读者的关系太远,故而一律不收,以省篇幅。

  本书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和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最佳选本,由王国维研究的权威专家精心选编。王国维的全部著作共约3百余万字(另有译文古籍辑校约3百万字),本书约占其全部著作的二分之一。

  本书收齐王国维文学、美学、哲学、文化学的全部著作;选录历史学、古文字学的精华作品,所选录的史学著作,反映了他自商周至两汉时期完整的历史观,自商周至元代精彩纷呈的民族史;本集未收其过于冷僻艰深的研究、考证文章。书中提供了王国维典范的读书方法和研究方法,显示了这位20世纪新文化奠基人和新史学开山祖卓越成果的全貌,可为当代国学热提供难得的范本。
【作者简介】
周锡山,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和美学、文艺理论、比较文学和艺术学专业的研究,兼及史学和哲学研究。已发表论文、评论百余篇,出版专籍30种,主要有《金圣吧全集》等。多种著作获得文化部优秀科研成果奖和中国图书奖。为著名的王国维研究专家,发表王国维研究的论文和评论24篇,
【目录】
王国维集:第一册

 徐中玉序

 戴家祥序

 前言

 一 中国文学研究

  《红楼梦》评论

   第一章 人生及美术之概观

   第二章 《红楼梦》之精神

   第三章 《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

   第四章 《红楼梦》之伦理学上之价值

   第五章 余论

  文学小言

  屈子文学之精神

  清真先生遗事

   事迹一

   著述二

   尚论三

   年表四

  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

  唐写本《季布歌》《孝子董永传》残卷跋

  唐写本回文诗跋

  唐写本韦庄《秦妇吟》跋

  又跋

  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跋

  唐写本《春秋后语背记》跋

  唐写本残小说跋

  书《宋旧宫人诗词》《湖山类稿》《水云集》后 

  宋刊《分类集注杜工部诗》跋(壬戌)

  蒙古刊《李贺歌诗编 》跋

  元刊《伯生诗续编 》跋

  《顾亭林文集》跋

  明太傅朱文恪公手定《册立光宗仪注稿卷》跋

  《涧上草堂会合诗卷》跋

  《乾隆诸贤送曾南邨守郴州诗卷》跋(壬戌)

  《南唐二主词》跋

  《双溪诗馀》跋

  《鸥梦词》跋

  《词林万选》跋

  庚辛之间读书记(选录)

   《片玉词》

   《桂翁词》

   《花间集》

   《尊前集》

   《草堂诗馀》

  《玉溪生诗年谱会笺》序

  《敬业堂文集》序

  《彊村校词图》序

  《乐庵写书图》序

  东山杂记(选录)

   《望江南》《菩萨蛮》风行之速

   《木兰辞》之时代

   杜工部诗史

   吴梅村《清凉山赞佛诗》与董小宛无涉

   吴梅村《仿唐人本事诗》为孔四贞作

   季沧苇辑《全唐诗》

   小说与说书

   宋刊《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跋

   通俗小说源出宋代

   周邦彦《诉衷情》一阕为李师师所作

   赵子昂

   诏书征聘处士

   毛西河命册

   士人家蓄声伎

   《日知录》中泛论多有为而为

   钱牧斋

   柳如是

   黄道周手书诗翰

   内府所藏王右军《游目帖》

   姜西溟所藏唐拓《十七帖》

   日本小川简斋藏智永书真草《千字文》墨跋

   叶石林《避暑录话》多精语

   国朝学术

   兴化李审言《海上流人录》征事启

   罗振玉《流沙坠简序》

   沈乙庵方伯《秋怀诗》

  二牖轩随录(选录)

   佛法入中国

   解鸟兽语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古人酒令

   咒禁

   古今最大著述

   墨子说鬼

   《史记》记六国事多取诸国国史

   诸史《五行志》所载童谣

   钱竹汀论《诗》句中有韵

   双声叠韵

   双声诗

   徐铉挽后主词至哀痛

   汪水云《忆王孙》词为瀛德祐事作

   汪水云《重过金陵》远在梦窗之上

   吴梅村《清凉山赞佛诗》

   山阳鲁通甫之长庆体乃能与娄东抗手

   通甫滑稽之语可诵

   杨和甫集二李书尔雅不群

   《雪桥诗话》二序

  阅古漫录(选录)

   《朱竹垞先生烟雨归耕图》自赞及诸题咏

   禹之鼎《吴梅村小像》题诗

   清诸帝相貌

   《渔洋山人坐禅小像》题诗

   《吴太君小像》题跋

   《东轩吟社图记》及题跋

   钱咏所藏宋拓汉经两跋

   恽南田题柳绝句十二章 

   明雅宜山人手书借券题跋

   明代婚书之式

   程式旧藏《巴隽堂小像》立幅

   汪容甫《宋书世系表》序

   沈子培《爱日吟庐书画录》序

 二 中国美学研究

  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

  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

  中国名画集序

  古画砖跋

  沈司马石阙朱鸟象跋(癸亥)

  梁虞思美造象跋(壬戌)

  《甘陵相碑》跋

  周之琦《鹤塔铭手迹》跋

  待时轩仿古鉩印谱序

  沈乙庵先生绝笔楹联跋(壬戌)

  墨妙亭记

  此君轩记

  二田画庼记

  与罗振玉论艺书

  与蒋汝藻论文书  

  与缪荃孙论诗书

  与铃木虎雄论诗书

  人间词话

   关于《人间词话》的编 校说明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未刊稿

   人间词话删稿

   人间词话附录

   附录

 三 中国哲学研究

  哲学辨惑

  论性

  释理

  原命

  《经学概论》总论

  孔子之学说

   叙论

   第一编 形而上学

   第二编 伦理说

   第三编 结论

  子思之学说

   第一章 传及其著书

   第二章 本论

  孟子之学说

   第一章 传及其著书

   第二章 本论

   第三章 结论

  孟子之伦理思想一斑

  荀子之学说

   第一章 传及其著书

   第二章 伦理论

   第三章 政治论

   第四章 结论

  老子之学说

   第一章 传及著书

   第二章 形而上学

   第三章 伦理政治论

  列子之学说

  墨子之学说

   第一章 传及其著书

   第二章 形而上学=天与鬼

   第三章 伦理学=爱与利

   第四章 名学=概念论=推理论

  周秦诸子之名学

  周濂溪之哲学说

  国朝汉学派戴阮二家之哲学说

  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 

王国维集:第二册

王国维集:第三册

王国维集:第四册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