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诉讼的目的
  • 刑事诉讼的目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刑事诉讼的目的

98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田口守一 著;张凌、于秀峰 译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19

随缘书屋

二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日]田口守一 著;张凌、于秀峰 译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4
  • 版次 1
  • ISBN 9787562036890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3页
  • 字数 325千字
【内容简介】

  《刑事诉讼的目的》是日本著名刑事诉讼法学者之一,早稻田大学法学院教授田口守一所撰写的一部著名作品,《刑事诉讼的目的》从刑事程序的多样性入手,探讨了与刑事诉讼目的相关的几个理论问题,其中包括自白案件与否认案件中涉及的控罪答辩程序,追求实体真实主义与控罪答辩程序的关系,精密司法与控罪答辩程序的关系,有罪答辩与无罪主张之间冲突与调和、可采性问题,以及被告人的程序处分权问题,最后,介绍了日本刑事诉讼法修改对当事人处分主义的引入问题。

  《刑事诉讼的目的》理论深厚,但文字流畅,相对易懂;译文翻译流畅,忠实于原文。《刑事诉讼的目的》理论深厚,流畅通顺,无论对于学者研究刑事诉讼的基础理论还是立法者考量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作者简介】
  田口守一,1944年生于日本岐阜县。1967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法学部;毕业后在爱知学院大学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5年在早稻田大学任教授至今。从1990年开始十余年担任日本司法考试委员会委员(刑事诉讼法),是现在日本刑事诉讼法学界具有影响力的刑事诉讼法学者之一。

  早年从师于日本著名刑法学家、早稻田大学原校长西原春夫先生,曾多次到中国参加学术活动和讲学,并受聘担任中国政法大学客座教授。1980年以《刑事裁判的约束力》博士论文获得早稻田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刑事裁判的约束力》(成文堂1980年版);《基本论点刑事诉讼法》(法学书院1989年版);《刑事诉讼法》(弘文堂1996年初版);《资料刑事诉讼法》(成文堂1995年版。2000年改订版);《刑事诉讼的目的》(成文堂2007年版)。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增补版前言

序言

第一章 刑事程序的多样化

第一节 自白案件与否认案件

一、前言

二、自白案件的刑事程序与有罪答辩理论

三、德国的“两个刑事诉讼法”论

四、结语

补论 自白案件与否认案件

第二节 刑事法制50年与时代的课题

一、前言

二、第一时期(确立期)

三、第二时期(发展期)

四、第三时期(变迁期)

五、第四时期(变革期)

六、结语

第二章 刑事诉讼的目的

第一节 刑事诉讼目的论的重构

一、前言

二、德国法中的刑事诉讼目的论

三、日本法中的刑事诉讼目的论的重构

四、结语

补论之一 刑事诉讼的目的

补论之二 刑事诉讼的结构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基础理论与诉讼目的论

一、前言

二、诉讼结构论与基础理论

三、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理论的确立

四、精密司法论与模式论

五、诉讼目的论的反思

第三章 刑事诉讼中的实体真实主义

第一节 实体真实主义的相对性

一、前言

二、德国法中的实体真实主义的变迁

三、美国法中的发现真实的意义

四、实体真实主义的相对性

五、结语

第二节 精密司法论的意义

一、前言

二、精密司法论的意义

三、精密司法论与刑事司法改革

四、精密司法论与实体真实主义

五、结语

补论 松尾浩也著《刑事诉讼法讲演集》书评

第四章 有罪答辩制度与真实主义

第一节 有罪答辩的事实基础

一、前言

二、夏威夷州的控罪答辩制度

三、有罪答辩文书及其受理程序

四、有罪答辩中的“事实基础”的确认

五、结语

第二节 有罪答辩与无犯罪事实的主张

一、前言

二、有罪答辩与无犯罪事实的主张

三、有罪答辩与自白

四、包容性犯罪的有罪答辩

五、结语

第三节 有罪答辩中的正当程序

一、前言

二、有罪答辩与辩诉交易的历史

三、有罪答辩的受理程序

四、有罪答辩中的正当程序

五、结语

第五章 诉因与争点

第一节 诉因与争点

一、前言

二、争点明确化与诉因变更

三、诉因事实与争点事实

四、结语

补论之一 判例研究:控诉审中的密谋认定程序中存在突袭认定被判断为程序违法的判例

补论之二 判例研究:作为机动车驾驶员注意义务根据的具体事实,经过诉因变更程序撤回的,认定上述事实不属于违法的判例6

第二节 诉因与被告人的防御权

一、前言

二、诉因的明确性

三、诉因的简洁性

四、诉因与被告人的防御权

五、结语

第六章 被告人的处分权

第一节 改正刑事诉讼法与当事人处分权主义

一、前言

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的被告人处分权

三、程序处分权与诉讼物处分权

四、结语

第二节 被告人的证据能力处分权

一、前言

二、反询问权放弃说与证据能力赋予行为说

三、对笔录的反询问

四、同意的意义

五、结语

第三节 德国刑事诉讼中的合意程序

一、前言

二、德国判例的变迁

三、德国联邦普通法院1997年8月28日判决

四、1997年判决的意义和问题

五、结语

补论之一 2005年3月3日德国联邦普通法院大法庭裁定中关于合意程序的根据和界限

补论之二 德国刑事诉讼法修改涉及的合意程序

第七章 裁判员制度与刑事诉讼的目的

第一节 裁判员制度的基础

一、前言

二、裁判员制度的政策基础

三、裁判员制度的理论基础

四、结语

补论 参审制度的宪法论

第二节 德国职业法官在参审制度中的作用

一、前言

二、参审员的地位和能力

三、职业法官的任务和能力

四、职业法官的说明责任与参审制度的意义

五、结语

第三节 争点整理与核心司法

一、前言

二、争点整理程序的现状

三、从广岛杀害幼女案看争点整理

四、法院的要求说明义务

五、结语

补论 最高法院对广岛杀害幼女案的裁定

论文最初发表一览表

术语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