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病理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
¥
3
2.1折
¥
14.1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魏民 著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6-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9
上书时间2025-01-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魏民 著
-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86-04
-
版次
1
-
ISBN
9787532305070
-
定价
14.1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181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病理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是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对本门学科的要求,按照新的教学大纲,各编审小组制定了编写提纲,在总结二十多年来中医学院普通课、西医课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为了提高教材质量,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卫生部于1983年8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普通课、西医课教材编审会议,成立首届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普通课、西医课教材编审委员会;组成十七个学科编审小组,根据卫生部1982年10月颁发的中医、针灸、中药各专业教学计划对各科教学大纲作了修订;并组织编写本套教材。
中医学院的普通课和西医课教材主要是为培养中医药高级专门人才服务的。
- 【目录】
-
绪言
1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病理学的基本内容
3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4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5病理学发展简史
总论
1疾病概论
1.1疾病的概念
1.2病因概论
1.2.1病因的概念
1.2.2疾病原因的分类
1.3疾病的发展
1.3.1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1.3.2疾病时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1.4疾病的转归
1.4.1完全恢复健康
1.4.2不完全恢复健康
1.4.3死亡
2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2.1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2.1.1萎缩
2.1.2变性
2.1.3坏死
2.2修复与代偿
2.2.1再生与修复
2.2.2代偿
[附]化生
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1局部充血
3.1.1动脉性充血
3.1.2静脉性充血
3.2局部贫血
3.3出血
3.4血栓形成
3.4.1概念
3.4.2血栓形成的条件
3.4.3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其形态
3.4.4血栓的结局
3.4.5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
3.5栓塞
3.5.1概念
3.5.2栓子运行的途径
3.5.3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3.6梗死
3.6.1概念
3.6.2梗死形成的原因
3.6.3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3.6.4梗死的结局及其对机体盼影响
4水肿
4.1水肿的概念
4.2水肿发生的机理
4.2.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障碍
4.2.2机体内外液体交换障碍
4.3水肿的类型
4.4重要器官的水肿
4.4.1脑水肿
4.4.2肺水肿
4.5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5缺氧
5.1缺氧的原因及类型
5.1.1乏氧性缺氧
5.1.2血液性缺氧
5.1.3循环性缺氧
5.1.4组织性缺氧
5.2缺氧时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5.2.1呼吸系统的变化
5.2.2循环系统的变化
5.2.3血液系统的变化
5.2.4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5.2.5组织与细胞的变化
5.3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6播散性血蕾内凝血
6.1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和发病机理
6.2影响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诱因)
6.3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
6.4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变化
6.5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
7休克
7.1休克的概念
7.2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7.3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发病机理
7.3.1休克初期
7.3.2休克期
7.3.3休克晚期
7.4休克时机体代谢和重要器官的病理变化
7.4.1代谢变化
7.4.2重要器官的病理变化
7.5休克的防治原则
8炎症
8.1炎症的原因
8.2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8.2.1变质
8.2.2渗出
8.2.2.1炎性充血
8.2.2.2血液成分渗出
8.2.3增生
8.3炎症时局部和全身的表现
8.3.1局部表现
8.3.2全身变化
8.4炎症的分类
8.4.1变质性炎
8.4.2渗出性炎
8.4.3增生性炎
8.5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8.6炎症的本质和意义
9发热
9.1发热的原因与分类
9.1.1传染性发热
9.1.2非传染性发热
9.2发热的发生机理
9.2.1致热原的来源与性质
9.2.2致热原的作用机理
9.2.3生物活性物质在发热机理中的作用
9.3发热的发展过程
9.3.1体温上升期
9.3.2发热持续期
9.3.3体温下降期
9.4发热时机体代谢与功能的变化
9.4.1物质代谢变化
9.4.2各系统功能的变化
9.5发热的意义及处理原则
10免疫功能异常和免疫性疾病
10.1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10.1.1维持自身耐受性的机理
10.1.2自身免疫发生的可能机理
10.1.3自身免疫引起组织损伤的机理
10.1.4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
10.1.5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10.1.6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0.2免疫缺陷病
10.2.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10.2.2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11肿瘤
11.1肿瘤的概念
11.2肿瘤的特性
11.2.1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
11.2.2肿瘤的代谢特点
11.2.3肿瘤的生长及扩散
11.3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1.3.1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1.3.2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1.4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11.4.1肿瘤的命名
11.4.2肿瘤的分类
11.5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11.5.1肿瘤的病因学
11.5.2肿瘤的发病机理
11.6肿瘤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原则
11.6.1肿瘤的预防
11.6.2肿瘤的诊断
11.6.3肿瘤的防治原则
11.7常见肿瘤介绍
11.7.1上皮组织良性肿瘤
11.7.2上皮组织恶性肿瘤
11.7.3间叶组织良性肿瘤
11.7.4间叶组织恶性肿瘤
各论
1心血管系统病理
1.1风湿病
1.1.1病因和发病机理
1.1.2基本病理变化
1.1.3风湿性心脏病
[附]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1.2高血压病
1.2.1高血压病的类型
1.2.2病理变化及后果
1.2.3结局
1.2.4病因和发病机理
1.3动脉粥样硬化症
1.3.1病因和发病机理
1.3.2基本病理变化
1.3.3重要器官的病理变化及后果
1.4心力衰竭
1.4.1心力衰竭的原因与诱因
1.4.2心力衰竭的分类
1.4.3心功能不全发展过程中心脏的代偿反应
1.4.4心力衰竭的发生机理
1.4.5心力衰竭时机体的病理变化
1.4.6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2呼吸系统病理
2.1肺炎
2.1.1大叶性肺炎
2.1.2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
2.1.3问质性肺炎
2.2结核病
2.2.1结核病概论
2.2.2肺结核病
[附]肺外器官结核病
2.3呼吸衰竭
2.3.1呼吸衰竭的概念
2.3.2呼吸衰竭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2.3.3呼吸衰竭时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2.3.4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3消化系统病理
3.1慢性胃炎
3.1.1慢性浅表性胃炎
3.1.2慢性萎缩性胃炎
[附]胃粘膜皱襞肥厚
3.2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
3.2.1病理变化
3.2.2结局及并发症
3.2.3病因及发病机理
3.3病毒性肝炎
3.3.1基本病变
3.3.2临床病理类型
3.3.3发病机理
3.4肝硬变
3.4.1病因及发病机理
3.4.2病理变化
3.4.3临床病理联系
3.4.4结局
[附]胆石症
3.5肝功能不全
3.5.1肝功能不全时的代谢变化
3.5.2肝性脑病
4泌尿系统病理
4.1肾小球肾炎
4.1.1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理
4.1.2肾小球损伤的基本病变
4.1.3肾小球肾炎的急性类型
4.1.4肾小球肾炎的慢性类型
4.2肾盂肾炎
4.2.1病因及发病机理
4.2.2病理变化
4.3肾功能不全
4.3.1急性肾功能不全
4.3.2慢性肾功能不全
4.3.3尿毒症
5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及主要地方病
5.1肠伤寒
5.2细菌性痢疾
5.3阿米巴痢疾
5.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5.5流行性乙型脑炎
5.6脊髓灰质炎
5.7钩端螺旋体病
5.8流行性出血热
5.9血吸虫病
5.10克山病
5.11大骨节病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