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 第二辑(经部14册 史部18册 子部20册 集部38册 共90册 原箱装)
  •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 第二辑(经部14册 史部18册 子部20册 集部38册 共90册 原箱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 第二辑(经部14册 史部18册 子部20册 集部38册 共90册 原箱装)

本丛书按四部分类法,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各部之下再分数类,同类文献均按作者生年编次。作者年代无可考者置于年代可考者之后。此外,各类若有域外学人汉文著述,则统一置于最后,亦按作者生年编次。• 本丛书第二辑在第一辑的基础上继续按照版本价值、研究价值高低的标准筛选海外所藏的汉籍善本,从中择优选取300多种汉籍影印出版..

9924 4.1折 24000 全新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编纂出版委员会 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

ISBN9787562152163

出版时间2011-06

版次1

印刷时间2011-06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24000元

货号b

上书时间2024-09-05

乐匋书社

十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丛书所收著作为海内外各机构或个人收藏之域外汉籍善本、孤本、稀见本。本丛书收书,大致包含三类:一、中国历史上流失到海外的汉文著述;二、域外翻刻、整理、注释的汉文著作(如和刻本、高丽刻本、安南刻本等);三、原采用汉字的国家与地区学人用汉文撰写的、与汉文化有关的著述;此外,近数百年来欧美来华传教士用汉字撰写的、与汉文化有关的著述,也酌情收入。 本丛书按四部分类法,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各部之下再分数类,同类文献均按作者生年编次。作者年代无可考者置于年代可考者之后。此外,各类若有域外学人汉文著述,则统一置于最后,亦按作者生年编次。• 本丛书第二辑在第一辑的基础上继续按照版本价值、研究价值高低的标准筛选海外所藏的汉籍善本,从中择优选取300多种汉籍影印出版,本辑汉籍以韩国所藏汉籍为主,包括首尔大学奎章阁图书馆、成均馆大学尊经阁文库、国立中央图书馆、高丽大学图书馆等机构以及私人收藏的珍稀汉籍,还包括部分日本汉籍。• 本丛书(第二辑)中所收录之古籍,许多未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鲁郡伯明吾诗稿》不分卷(明鲁近智撰,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图书馆藏明万历二十三年刊本),《 郑趾庵文集》八卷(明郑一麟撰,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二年刊本),《玉堂赏花诗》不分卷(明李明等撰,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图书馆藏明天顺二年序刊本),《刻精注大明律例致君奇术》十一卷(明朱敬循撰,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明万历年间,闽潭城余氏萃庆堂刊本)等书国内均无藏本,甚至为存世孤本。《国朝宝鉴》《退溪先生文集》《东国李相国集》《四书章句集注钞说》等一批重要的域外学人汉文著述也首度在中国出版,为学术界提供研究便利。汉籍之路——《域外汉籍珍本文库》序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编纂出版委员会主任 柳斌杰中国历史上的对外文化交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丝绸之路,传播中国的物质文化;一条是汉籍之路,传播中国的精神文化。丝绸之路主要是中外物质文化交流的道路,这是举世公认的。丝绸之路(silkroad)的概念,是十九世纪后期由德国学者提出的。各国研究者接受了这一概念,并习惯用它来解释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但是,现在看来,这一概念有一定的局限。首先,中外文化交流不仅仅是物质互换,还有精神的沟通。丝绸之路概念的缘起,是对东西方商贸交流的研究,对精神文化的关注稍显薄弱。其次,中外交流不完全是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也包括与东方其它各国的交流。尽管到了今天,丝绸之路的概念经过开拓,形成沙漠丝路、草原丝路、海上丝路三个部分,可是仍然无法包容中国与东亚、东南亚诸国交流的内容。再次,中外文化交流与经济商贸交流的线路,也不完全相同,在历史时间上也有较大的差异。所有这些,便是我们提出汉籍之路(bookroad)的原因。汉籍是中国精神文化的载体,汉籍之路是中外精神文化交流的道路。沿着汉籍传播的轨迹,寻找中外精神文化交流的道路,应该是当代学者和出版人的责任。这些年,有志于此的学者,做了很多工作;有的学者就提出用书籍之路的概念,来研究中日文化交流。但是仔细想来,书籍之路的提法不如汉籍之路明确,探究的范围也不应该局限在两国之间,应该把汉籍之路作为打开古代中外精神文化交流史的钥匙。汉籍之路的概念发萌于《域外汉籍珍本文库》丛书的编纂工作。在海外汉籍的版本调查、珍稀文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汉籍文献流传海外的一些特点。一般来说,汉字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结晶,浸润了东亚与东南亚文化圈。在古代,汉籍的传播是主动的、发散性的;传播的途径点面结合。在近代,汉籍的传播是被动的、线性的,珍贵的文献被不平等交易或战争掠夺到海外。毫无疑问,汉籍传播的形式与道路,无法与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重合,而这方面的工作又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这样,突破丝绸之路的传统思路,构建研究中国文化传播与交流新的理论模式,也就成为必然要求。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的道路,汉籍之路是一条文化的道路。区别这两条道路,对于厘清我们概念的误会,拓展研究的视野,将会有一定的意义。当然,这还有待于学术界的研究,有待于学者们的认同,有待于我们更多的共识。《域外汉籍珍本文库》丛书是国家“十一五”重大文化出版工程项目,写入《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之中。域外汉籍珍本是指国外图书馆、研究机构和个人收藏的、国内不见或少见的汉文古籍文献,内容有三:其一指我国历史上流失到海外的汉文著述;其二指域外翻刻、整理、注释的汉文著作(如和刻本、高丽刻本、安南刻本等);其三指原采用汉字的国家与地区学人用汉文撰写的、与汉文化有关的著述。这些文献内容丰富,涉及中国经学、史学、佛学、道学、民间宗教、通关档案、传记、文学、政制、杂记等各个方面,弥足珍贵,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核心资料,同时是研究历史上东亚汉语言文化圈的基本资料,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 XXX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了“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对“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的重要性。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政府与民间有多个斥重金回购流失文物的举措,但是对佚散海外的汉文古籍的回购、复制、整理工作重视并不够。域外汉籍珍本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域外汉籍珍本文库》丛书计划出版一套影印古籍,共计八百本,囊括两千余种珍稀典籍,应该是当代中国最辉煌的出版工程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流失国外珍稀文献的搜寻整理,不是一项简单的文化活动,更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这项活动,妥善保存中华文化遗产,丰富中华文化内涵,熔铸中华文化精神,从而强化中华民族的尊严,提升国家的形象。同时,佚散在海外的汉籍文献,由于各个国家重视程度的不同、保护手段的差异,文献的品相也各有不同,因此,尽快地刊印无法再生的域外汉籍珍本,应该是迫在眉睫的重大出版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与许许多多国家互结友好,以汉字为特质的中华文化也得到世界各国文化学术界的重视,整理域外汉籍不仅是国内学者的呼吁,也是国外学者的倡议。在这种良好的条件下,我们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在学界鼎力襄助下,编纂出版《域外汉籍珍本文库》,以留下前人超越时空的智慧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典籍。毋庸讳言,《域外汉籍珍本文库》丛书的编纂,也将给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积累丰富的学术资料,给汉籍之路的理论注入更深厚的文化内涵,流失在海外的汉文古籍便是“汉籍之路”闪亮的标识。我国的出版工作者应该弘扬汉籍之路理论,推动汉籍收集出版工作,使中华文化的价值进一步得到世界的认同。《域外汉籍珍本文库》资料搜集与编纂已进行多年,版本调查、编目、复制、出版等各项工作进展有序。作为成果的《文库》将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共同出版。今年,本丛书第一辑将与学者、读者见面,特应编者与出版者之邀而为序,兹缀数语,以表心志。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编纂出版委员会• 主 任:柳斌杰• 副主任:纪宝成 黄蓉生 陈祖武• 秘书长:黄书元 周安平 古 风 • 顾 问:白化文 安平秋 何兹全 林甘泉 袁行霈 冯其庸 杨耐思 傅璇琮 楼宇烈 饶宗颐(按姓氏笔划排列) • 编 委:卜宪群 王子今 王秋桂 王家新 王启发 尹在硕 白永瑞 白撞雨 白维国 任  超 江金辉 沈乃文 沈 津 沈卫荣 李定凯 李致忠 李远毅 李富华 李  凭 吴树平 波波娃•伊丽娜•费德罗夫娜  周心慧 周俊兴 南权喜 段志洪 姚伯岳 徐维凡 孙家洲 孙钦善 翁连溪 陈士强 陈高华 陈益源 张玉范 张西平 张志清 黄仁生 黄朴民 黄燕生 喻遂生 杨成凯 杨恩芳 赵  凯 蒋  寅 郑克孟 潘少平 楼  劲 黎小龙 赖长扬 阎  征 严绍璗(按姓氏笔划排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