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俗字典(第二版 16开精装 全一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敦煌俗字典(第二版 16开精装 全一册)

《敦煌俗字典》(第二版)收录敦煌俗字2万余条,采用高清扫描的方式,对敦煌文献中的俗字逐一进行考释,指出俗字的源流。《敦煌俗字典》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以下定义的方式给俗字及其敦煌俗字作出了严密的定义;二、强调了敦煌俗字自成体系、并非“讹火”遍布的观点;三、***以大量扫描切割敦煌写本真迹的方式编著敦煌俗字研究的著作;四、***按照模糊笔画数编制敦煌俗字的索引。

450 6.6折 680 全新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征 著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495660

出版时间2020-04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04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680元

上书时间2024-05-15

乐匋书社

十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本书是敦煌俗字研究领域的名著,第二版根据学术研究的进展增加了新的字头,采用原卷扫描的方式呈敦煌俗字的原貌,而且*次采用模糊笔画数编制敦煌俗字的索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敦煌俗字典》(第二版)收录敦煌俗字2万余条,采用高清扫描的方式,对敦煌文献中的俗字逐一进行考释,指出俗字的源流。《敦煌俗字典》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以下定义的方式给俗字及其敦煌俗字作出了严密的定义;二、强调了敦煌俗字自成体系、并非“讹火”遍布的观点;三、***以大量扫描切割敦煌写本真迹的方式编著敦煌俗字研究的著作;四、***按照模糊笔画数编制敦煌俗字的索引。《敦煌俗字典》将***弥补《汉语大字典》等大型辞书收字不全的缺陷,可以为将来编纂更大规模的《全汉字库》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敦煌俗字典》为汉语史的研究,特别是文字发展史的研究提供宝贵的新鲜资料,将有**动文字学的研究中心由古文字向俗文字的转移和发展。

作者简介
黄征,曾任杭州大:学、浙江大:学教授、南师大文学院特聘教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南师大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著作《敦煌俗字典》(第一版)出版10年之间,已经有数百种论著广泛引用,并且获得教育部***成果二等奖、王力语言学奖二等奖。《敦煌变文校注》(与张涌泉合著)曾获中国青年语言学家奖一等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等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入选“首届向全国推jian***古籍整理图书目录”;《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荣获江苏省政府***成果二等奖。黄征教授自1999年至今一直在南京师范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承担多项guojiaji和省部级科研任务,在敦煌学研究方面成就突出,曾获得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奖、中国青年语言学家奖、王力语言学奖、省政府***成果奖等学术奖励。
序言

前  言序 言
”、“訝”、“”、“搋”、“掟”、“怒郍”、“誑謼”、“熢”、“匼匝”、“崒屼”、“喦嵁”、“闠”等字詞,所牽涉到的俗字、俗音、俗語詞問題,都十分複雜,索解不易。因此,對這樣的俗語言進行持續研究,乃是漢語史研究、敦煌學研究所必需的。
黃征君師承余執友蔣禮鴻先生,十餘年來從事敦煌俗語言文獻研究不間斷,出版《敦煌語文叢說》、《敦煌語言文字學研究》等專著,與蔣禮鴻先生等合著《敦煌文獻語言詞典》,與郭在貽、張涌泉先生合著《敦煌變文集校議》,與張涌泉合著《敦煌變文校注》,皆爲敦煌俗字、俗音、俗語詞研究的重要著作。余有幸得讀這部《敦煌俗字典》,彌見傾心竭慮,無間朝夕。其書功力深厚,有裨實用,尤有利於敦煌學者。余喜茲學薪傳有人,故樂爲之序以贊之。
序 言

徐 復

黃征教授編著的《敦煌俗字典》,收釋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寫本文獻異體俗字爲主,兼收隸古定字、避諱字、武周新字、合文等,隸、楷、草、行之書體不限,其材料來源囊括英、法、俄、日等國和我國北京、天津、上海、甘肅、浙江等地所藏敦煌文獻,涵蓋之廣,採錄之衆,業已具有一定規模。

俗字即不規範異體字,敦煌文獻堪稱俗字之淵藪。字分“俗”、“通”、“正”三等,此《干祿字書》之說,蔣禮鴻《中國俗文字學研究導論》(《杭州大學學報》1959年第3期)曾經有過很好的辨析:“俗字是對正字而言的。所謂正字,從顔元孫的話來看,可以有下列的意義:第一,是‘有憑據’;而所謂‘憑據’者,實在是‘總據《說文》’,就是說合於前人所認識的《說文》裏的六書條例。第二,是不‘淺近’,用於高文大冊,是有學問的文人學士所使用的。第三,在封建社會中,這種統治階級所使用的‘正字’,是被認爲合法的,規範的。那麽,俗字者,就是不合六書條例的(這是以前大多數學者的觀點,實際上俗字中也有很多是依據六書原則的),大多是在平民中日常使用的,被認爲不合法的、不合規範的文字。應該注意的,是‘正字’的規範既立,俗字的界限纔能確定。”他的《敦煌變文字義通釋》一書,考證了大批敦煌俗字、俗音、俗語詞,成績斐然,就是基於對俗語言的正確認識的。

與此同時,余在《中國語文》發表了《敦煌變文詞語研究》(1961年第8期)、《評<敦煌變文字義通釋>(增訂本)》(1961年第10、11期合刊),也都是對敦煌文獻俗語言的專題研究,除了俗語詞之外,還涉及到俗音、俗字的考證。我在文章中說過:“我們把這種人民口頭語言叫做‘俗語言’。”“研究俗語言比起研究一般語言要困難得多,它的一詞一語,都有時代或地域的限制,以往的學者對它也是漫不注意,很少記載,即使有一些,也是一鱗半爪,搜集起來很感棘手,何況還不時遇到形體寫錯的字,更增加了探索的困難。研究漢語史和漢語詞義的,爲此也着急過,總想通過一條捷徑來把它弄清楚,但這是不能實現的。”四十多年過去了,事實證明的確如此。例如我考證過的“詆言禿”、“帚巴”、“訝”、“”、“搋”、“掟”、“怒郍”、“誑謼”、“熢”、“匼匝”、“崒屼”、“喦嵁”、“闠”等字詞,所牽涉到的俗字、俗音、俗語詞問題,都十分複雜,索解不易。因此,對這樣的俗語言進行持續研究,乃是漢語史研究、敦煌學研究所必需的。

黃征君師承余執友蔣禮鴻先生,十餘年來從事敦煌俗語言文獻研究不間斷,出版《敦煌語文叢說》、《敦煌語言文字學研究》等專著,與蔣禮鴻先生等合著《敦煌文獻語言詞典》,與郭在貽、張涌泉先生合著《敦煌變文集校議》,與張涌泉合著《敦煌變文校注》,皆爲敦煌俗字、俗音、俗語詞研究的重要著作。余有幸得讀這部《敦煌俗字典》,彌見傾心竭慮,無間朝夕。其書功力深厚,有裨實用,尤有利於敦煌學者。余喜茲學薪傳有人,故樂爲之序以贊之。

二○○四年一一月一○日于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時年九十有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