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渔文献辑刊(16开精装 全七十册 原箱装)
  • 李渔文献辑刊(16开精装 全七十册 原箱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李渔文献辑刊(16开精装 全七十册 原箱装)

明代中葉以後,商品經濟逐漸發展,隨之社會思潮也變得活躍起來,李贄等人反傳統的『異端』思想影響頗大,反映在文學上,除了詩歌文章多提倡性靈,更爲顯見的則是古典小説、戲曲迎來了它們的黄金時期。在明末清初的文壇上,個性鮮明的奇才層出不窮,李漁就是其中極耀眼的一位。

50503 7.7折 66000 全新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辛华 主编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60330

出版时间2021-04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04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66000元

上书时间2021-11-15

乐匋书社

十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明代中葉以後,商品經濟逐漸發展,隨之社會思潮也變得活躍起來,李贄等人反傳統的『異端』思想影響頗大,反映在文學上,除了詩歌文章多提倡性靈,更爲顯見的則是古典小説、戲曲迎來了它們的黄金時期。在明末清初的文壇上,個性鮮明的奇才層出不窮,李漁就是其中極耀眼的一位。
李漁(一六一一~一六八〇),原名仙侶,字謫凡,又字笠鴻,號天徒,又號笠翁,别署覺世稗官、隨庵主人、湖上笠翁等,浙江蘭谿人,自幼生長在江蘇如皋。李漁幼年早慧,二十五歲前後,在浙江婺州赴童子試,以五經見拔,後應鄉試,未中,三十歲前後又兩赴鄉試,皆不中,崇禎末年,清兵南下,時局動蕩,故絶意仕進。清順治三年,清軍破金華,李漁住處及詩文藏書俱被毀,被迫攜妻妾歸鄉。順治八年,李漁移居杭州,雖然生活拮据,靠賣文刻字爲計,却仍愛優遊山水,交往名士,與毛先舒、陸麗京、胡彦遠等都有往來。在杭十年是李漁創作的高峰期,《無聲戲》、《十二樓》兩部擬話本小説集以及《憐香伴》、《風箏誤》、《意中緣》、《蜃中樓》、《奈何天》、《比目魚》、《玉搔頭》等傳奇都完成于這一時期。順治末康熙初,李漁移家金陵,開芥子園書鋪,迫于生計,他不得不奔走于達官貴人之間,以取得餽贈。後來李漁得喬、王二姬,組建家庭戲班,走南闖北,名動一時,直至二姬去世,戲班解散,李漁的生活走向衰敗。在金陵期間,李漁結交了吴偉業、錢謙益、龔鼎孳、王士禎、周亮工、尤侗、余懷等文壇名士,創作了《鳳求凰》、《慎鸞交》、《巧團圓》等傳奇,刊刻了《一家言》初集,其最爲人知的《閑情偶寄》也著于這一時期。康熙十六年,李漁歸隱杭州湖山,時雖貧困,仍不忘笙歌,于康熙十九年去世。
李漁一生著述不輟,留下大量作品,除戲曲和小説,另又有相當可觀的詩文和雜著,此外,他還編纂、批評過不少小説、戲曲、文章等。李漁以曲家名世,關于他的戲曲創作,據載有『内外八種』、『前後八種』共計十六種,但現在可以肯定的只有十種,即《風箏誤》、《憐香伴》、《意中緣》、《蜃中樓》、《比目魚》、《奈何天》、《玉搔頭》、《鳳求凰》、《慎鸞交》、《巧團圓》。李漁的劇作大都是喜劇鬧劇,且多大團圓結局,關目新鮮奇特,結構巧妙嚴密,排場生動熱鬧,語言通俗詼諧。李漁的小説在現代學術界評價頗高,目前可以肯定是李漁著作的有擬話本小説集《無聲戲》、《十二樓》,長篇小説《合錦回文傳》與《肉蒲團》則存疑,此二種存疑作品本書並未收録。李漁的小説所反映的生活面較戲曲更廣,除了鋪寫才子佳人、婚姻愛情故事外,還涉及明末清初社會之動亂、官場之貪腐、賭博娼妓等社會問題等等,其構思之巧妙、文辭之生動,使其成爲清代白話短篇小説中的佼佼者。在詩文方面,李漁也創作頗豐,其詩文主要收録于其《笠翁一家言》中,意淺詞近,直抒性靈,雖成就不如其戲曲小説突出,但也清新可讀,其《笠翁一家言》,本書收録有清康熙刻本,另清雍正芥子園所刻《笠翁文集四卷詩集三卷餘集一卷别集二卷偶集六卷》,亦系《笠翁一家言》按體重編本。李漁最受關注的作品,當屬《閑情偶寄》,可以説,《閑情偶寄》是李漁一生藝術經驗的總結與結晶。《閑情偶寄》原分八部十六卷,論及戲曲創作和導演、服飾妝扮、園林建築、器具古玩、飲食烹調、種樹養花、醫療養生等許多方面,包涵豐富的美學思想,其中《詞曲》、《演習》兩部,對我國古代戲曲理論做了比較全面的總結,涵蓋了創作論和導演論,構成了一個自成系統、獨具特色的戲劇理論體系。除此之外,李漁還輯有《笠翁詩韻》、《資治新書》、《芥子園圖章會纂》、《尺牘初徵》、《新四六初徵》等書,李漁輯撰之餘,甚好批評小説,《李笠翁批閲三國志》就是其中一種。
李漁在文學史上,是一個頗有爭議的文士,愛之者盛讚其奇才,惡之者則詬其『性齷齪』、『善逢迎』,生計所迫下,李漁的爲人或許並不那麼清傲,但其才華尤其是在戲曲與小説上的成就却是毋庸置疑的。關于李漁的文獻整理,當代學者已經給予了頗高的重視,二〇一〇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已整理出版了點校本《李漁全集》,囊括李漁著作頗全。然而,李漁著作從清代以來就很受歡迎,其著作刊行版本極多,如要深入地研究李漁其人其作,各版本的文獻資料不可或缺。爲進一步滿足李漁研究的學術需求,更好地保存李漁相關的歷史文獻,雖有《李漁全集》珠玉在前,本書亦蒐輯李漁文獻之各種版本二十七種彙爲一編,影印出版,以供古典文學愛好者與研究者使用。囿于學識,編輯過程中或有疏漏之處,還望讀者不吝指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