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医文献集成(16开精装 全145册 原箱装)
  • 西医文献集成(16开精装 全145册 原箱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医文献集成(16开精装 全145册 原箱装)

現代國人所説的西醫,實爲現代西方醫學,是古代西方醫學發展到近代的産物。古代西方醫學的主要理論是希波克拉底的『四體液説』,疾病是血液、粘液、黄膽汁和黑膽汁四種液體的不平衡引起的,而體液的失調又是外界因素影響的結果。文藝復興時期,受到『以人爲中心』的思想的影響,醫學也轉向了對人自身的構造的探究。

89355 6.4折 140000 全新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姚喜明 主编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59532

出版时间2021-04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04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140000元

上书时间2021-10-28

乐匋书社

十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現代國人所説的西醫,實爲現代西方醫學,是古代西方醫學發展到近代的産物。古代西方醫學的主要理論是希波克拉底的『四體液説』,疾病是血液、粘液、黄膽汁和黑膽汁四種液體的不平衡引起的,而體液的失調又是外界因素影響的結果。文藝復興時期,受到『以人爲中心』的思想的影響,醫學也轉向了對人自身的構造的探究。一五四三年薩維里《人體的構造》的發表標誌着醫學開始擺脱宗教束縛,而人體解剖學的確立則促使醫學進入科學化時代。『四體液學説』遭到了猛烈抨擊,被認爲是没有任何物質基礎的空洞理論。從此以後,近代西方學者就否定並且摒棄了古希臘醫學。隨着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取得了巨大發展,醫學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尤其到了十九世紀中後期,細胞病理學將疾病研究深入到細胞層次;細菌學發現霍亂弧菌、結核桿菌及炭疽桿菌等致病菌;免疫學創立,霍亂、炭疽病、狂犬病疫苗開始研究;許多新的藥物被提煉、合成、精製出來;解剖學的發展和麻醉法、防腐法和無菌法的應用對外科學的發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人們應用物理、化學的理論和實驗方法研究機體;護理學和預防醫學等成爲專門的學科。二十世紀,醫學與現代科學技術緊密結合,發展爲現代醫學,是在以還原論觀點來研究人體的生理現象與病理現象的過程中,所發展出來的一門以解剖生理學、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作爲基礎學科的全新的醫學體系。
早在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過程中,文藝復興後的西方解剖學和生理學知識、方法已經被傳教士介紹到中國,但由于當時西方醫學還處在近代醫學的早期,許多知識和方法都是粗淺的,在臨床方面,比起已經進入發展頂峰的中國傳統醫學並無明顯優勢。鴉片戰爭以後,西方醫學與其他西方科學技術一樣開始被系統地傳入中國。帝國主義列强通過傳教士傳播西方醫學和醫藥,以達到文化侵略和擴大殖民勢力的目的。在《南京條約》簽訂後的五、六年裏,教會團體就在各通商口岸建立起了診所和醫院。教會和各國列强政府還通過興辦醫學校和吸引留學生等方法,教授西方醫學知識、培養醫學人才,傳播西方思想和文化。一些傳教士醫師開始翻譯西醫書籍,包括了基礎、臨床、衛生等各學科的内容,如合信編譯的《全體新書》《西醫略論》《内科新書》《婦幼新説》,嘉約翰編譯的《内科全書》《西藥名目》,傅蘭雅翻譯的《化學衛生論》《西藥大成》《内科理法》等等。與此同時,一些醫刊也開始出現,對醫學知識的傳播起到了一定作用。由于醫學的經驗性特徵以及人類身體和心理的複雜性,相比其他自然科學技術,它與固有的思想和文化傳統有着更緊密的聯繫。中國傳統醫學深深根植于傳統文化的土壤中,並且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了十分系統和完備的理論體系,具有極高的社會認同度。再加之西醫往往被視爲教會勢力和帝國主義列强進行文化殖民的工具,因此出于對西方宗教、帝國主義的厭惡以及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很多中國人仍然抵制西醫,其傳播仍然十分有限。
進入二十世紀,西方醫學發展更爲成熟,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醫學大發展時期的最新醫學知識、設備、方法被引入中國,西醫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西醫診所和醫院、學校、西醫書籍和刊物較之以往都有大幅增加,我國對于西方醫學的傳播和學習則變成了積極主動。由于西醫的思想和方法與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極大的差異性,一些思想家甚至從中看到了改變中國人積貧積弱局面的希望,在清末掀起了醫學救國論。如丁福保自一九〇八年至一九三三年共翻譯日本醫學書籍六十八種,名爲《丁氏醫學叢書》,内容涉及解剖學、組織學、病理學、診斷學、内科、傳染病、精神病、皮膚病、婦科、藥物學、細菌學,乃至西洋醫學史等門類,在數量和範圍上,都超過了以前的譯着者,比較全面地介紹了西方醫學。民國以後,大量留學日本、歐美的醫學生回國從事醫療衛生事業,他們中的許多人在中央和地方各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任職,與那些主張西方科學技術和文化的知識分子、官員一起,成爲我國醫藥衛生系統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中堅力量。民國時期,社會動蕩,戰亂不斷,政權更迭頻繁,但通過借鑒和吸收西方醫學和醫療體系,在醫藥衛生方面仍然取得了許多重要成就。一九二八年十月,國民政府衛生部于南京成立,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劉瑞恒成爲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開啓了中國政府的醫療和公共衛生事業。衛生部集合國外專家的建議,認爲中國衛生工作的最基本原則應該是滿足大多數鄉村人口的需要,因此鄉村衛生工作應成爲公共衛生事業的優先部分,在各省分層設立了衛生中心、衛生院、衛生分院、衛生所等公共衛生機構。在總體經費有限的條件下,仍保持百分之五左右的税收用于衛生建設。各級衛生機構還重視醫學教育,兼顧品質和數量,傳播現代西方醫學和衛生知識,培養了大量各個層級的醫療從業人員。衛生防疫方面,一九二八年衛生部頒布了《傳染病預防條例》及其施行細則,規定傷寒等九種法定傳染病,並制訂了管理與預防辦法。至三十年代,三大傳染病中,霍亂、鼠疫已經得到了控制,並且能製造生産四十餘種疫苗,包括了當時世界上所有重要的疫苗品種,大量人口因傳染病死亡的現象已經消失。在抗戰時期,基層衛生體系在大後方得到繼續推進,衛生防疫水准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因戰爭帶來的一些流行病得到了較好控制。
在近代公共衛生體系和防疫事業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醫學知識的傳播和醫療人才的培養起到了核心作用。民國時期,不僅有衛生機構負責基層的醫學教育,還有教會醫院、獨立醫學院、國立省立私立大學的醫學院,以及其他醫學專修學校三十餘所。截至一九四九年,先後總共培養了四萬餘名醫學院水准的醫師、藥劑師、牙醫以及十四萬名中等水准的輔助醫生、護士和高級助産士、衛生檢查員和化驗員。醫學知識的傳播和醫療人才的培養又是以介紹西方現代醫學的圖書和報刊爲主要媒介,尤以圖書最爲系統和重要。據不完全統計,近代的醫藥衛生文獻達三千多種,而其中大多爲西醫着作。這些着作涉及醫學總論、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衛生學、内科、外科、醫學微生物學、婦産科學、兒科學、皮膚病學與性病學、神經病學、藥學、耳鼻咽喉學和特種醫學等各個醫學領域,内容豐富,全面展現了我國近代醫學知識傳播和醫療人才培養的具體内容,反映了我國現代醫療體系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同時,西醫在近代中國的傳播,對近代中國社會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引發了社會觀念、制度等的諸多衝擊和變化,西醫着作不管在醫學本身的發展還是在文化的傳播和影響以及文明的交流互鑒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有鑒于此,我們精心選擇了其中較爲重要的三百餘種着作,按照現代醫學知識體系,彙編成《西醫文獻集成》一書,以期爲醫學史、中西科技與文化交流史等相關研究提供基礎參考。囿于學識,編輯工作中或有不妥之處,尚祈讀者隨時賜正。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