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彩色仿真精印 限量宣纸函装珍藏 16开线装 全四函十四册 原箱装)
  •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彩色仿真精印 限量宣纸函装珍藏 16开线装 全四函十四册 原箱装)
  •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彩色仿真精印 限量宣纸函装珍藏 16开线装 全四函十四册 原箱装)
  •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彩色仿真精印 限量宣纸函装珍藏 16开线装 全四函十四册 原箱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彩色仿真精印 限量宣纸函装珍藏 16开线装 全四函十四册 原箱装)

该书为存世孤本,现存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经专家考证,《补遗雷公炮制便览》原有十四卷总目一卷,其绘成年代比现在享誉世界的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金陵初刊本(1593)还要早2年。全书分作金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十部,共载药957种。1128幅精美的彩色药图和其中罕见的219幅炮制图,为中国古本草(尤其是炮制工艺及设备)的研究,乃至古代美术研究,增添了大量极具学术价值的新材料。

67990 19800 全新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明】佚名宫廷画师编绘 郑金生考校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18316

出版时间2005-08

版次1

印刷时间2005-08

印次1

装帧线装

开本16开

纸张轻型纸

定价19800元

上书时间2020-05-15

乐匋书社

十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该书是我国建国以来中医药文献的重大发现,湮没已近400年。十四卷总目一卷,为精写彩绘本,彩图1128幅,明代宫廷画师编绘。书前有手绘牌记万历辛卯春制(1591年)。绘成年代比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陵初刊本(1593)还要早2年。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炮制为题材的彩绘图谱,《补遗》展示了各种炮制方法,这部分内容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历经400余年的图象资料仍色彩艳丽,层次分明,为今后的炮制研究提供许多新的素材。精细地描绘出当时的人物服饰、生活场景等,堪称明代社会风俗的“清明上河图”。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仿真彩印明彩绘孤本《补遗雷公炮制便览》(以下简称《补》)即将在上海书市隆重推出,消息一经披露即引起媒体的极大兴趣,并在中医药界引起关注。我国中医药界的著名学者王永炎、裘沛然、马继兴等,得知此书将予出版,纷纷题词祝贺。作为此书的责任编辑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为能与此书的编辑出版,有缘将此首次推介给学术界和广大读者而深感荣幸。
   《补遗》全书有正文十四卷,总目一卷,书没有留下编绘者的名字,从书的形制、版式、用纸等考察,系出自明内府,由明宫廷画师工笔精写彩绘而成根据此书手绘牌记的载,成书于明万历辛卯春(1591年)。十四卷内容分作十部,分别为金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其中卷二果部佚失不传,现存13卷实有完整药条906种。书中各药多配有1-3幅彩色药物形态图、药物采集图和炮制图,计达1128幅之多。原书1600余页除去目录,几乎每叶都带图。这些图绘制的非常精美,尤为称奇的是,图的色彩历经400余年居然仍艳丽如新,弥足珍贵。书中的“雷公”,世有二说,一为上古医药家,传说中的黄帝侍臣。《黄帝内经·素问》有黄帝与雷公论医道的记载。二是南北朝刘宋人雷斆,擅长药物炮制技术,有我国第一部中药炮制专着《雷公炮炙论》。后人多有将两人混为一谈的。本书对雷公的解释就是这样,而且画也是上古雷公的故事,用的却是后世雷斆的文。   
   此书在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各家公私目录中均未见记载。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和《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在对国内图书馆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编成,也没有收录书。如此一部颇具篇幅的本草和炮制著作,淹没世间400余年而未为人知,实属罕见。究其原因,我想一是此书缮写工整,绘制精美,一千余幅图的大书,要大量传抄几乎不可能,而明万年间的套版印刷刚起步,还远不足以表现如此丰富的精美彩图,当时的生产力限制了此书在更大范围的传播,几百年后尚有此孤本传世实属万幸。二是由于是宫廷画师所为,其一开始就可能定位为阳春白雪式的宫廷收藏,随着改朝换代而深藏宫内无人知晓。但也许正因此,才规避劫难,得以幸存(卷十二在“文革”中散失,并遭水浸,幸损失有限)。依此推想,此书很有可能是清末从宫中散出从书中的藏印看,曾遭挖改,现有藏印绊明曾为近人王聘贤(1895-1964)收藏。王是贵阳中医学院教授,曾任贵州省中医研究所所长。此书“文革”后捐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后又转由中国中医研究院收藏。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郑金生教授发现此书后,不胜惊喜,经与流失海外的明官修本草《本草品汇精要》(以下简称品汇》)和明俞汝溪《新刊雷炮制便览》比对后,确认《补遗》是以上述两书为本,增加大量炮制图和药物采集图,以及药性歌诀后形成的一个新书种。此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我国古医藉文献发掘、整理的一个重要发现和成果。一部明代的药学图典,重现于400年后的今天,其奉献给世人的价值是多元的。
   自唐始行官本草以后,宋、元、明都有官修本草之作。明官修本草是成书于弘治18年(1505年)的《品汇》,书成后,因主编刘文泰遭贬,加之有大量彩色图,难以刻板印行,影响了推广。直到清康熙
39年(1700年),才由赫世亨奉敕组织宫廷画师抄绘副本,并由武英殿将文字部分单独铜板刊行(1937年商务印书馆曾据以排版印行),以广传播。但遗憾的是,《品汇》原本已流失海外,清康熙抄本国内现仅残存12卷,国人已无法得睹原书彩绘本草神韵。今《补遗》的出现,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据郑金生先生考证,在《品汇》各传本之中,唯有《补遗》和清康熙官方重绘本两种是直接依据弘治原本药图绘制。《补遗》保留《品汇》药物形态图达880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明官修本草的图谱情况,为今人研究《品汇》提供了直接的资料。当然《补遗》图谱中最具价值的是其新绘的302幅图,其中按雷公炮制法创作的炮制图有220余幅。这些图画多根据雷公炮制法的描述,结合当时的中药炮制技术创作,为今人研究古代中药炮制技术和原理,传承炮古法,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示意图。图中展示的各种器具有各种刀具(铡刀、菜刀、尖刀等)、粉碎器(杵、研钵、铁锤、人力推动的双轮碾盘等)、锅(蒸锅、炒锅、锻锅)、炉灶、盛器(坛、罐、缸、瓶、竹笾、箩筐、桶、盆等)、蒸笼、蒸桶、药秤、笊篱、晾药架,等等,这些器具至今仍有不少还在使用。炮制图展示的各种炮制方法有净选(挑拣、净洗等)、干燥(风干、晒干、阴干)、切制(切片、切段或锯截)、粉碎(舂捣、研磨、碾碎、锤碎、过筛)、水制(洗、漂、泡、淘)、火制(炙、炒、煅、烘焙、烤)、水火共制(蒸、煮、熬胶),以及一些特殊方法如童便制、火煅取沥、醋熏、制曲等。上述图像数据在古代本草插图中极为罕见,是中药制技术的珍贵遗存,为今人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资料。应该说,这是一部我国现存最早的、带有大量彩色图绘的中药炮制专着,其文献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补遗》除了医药文献方面的价值外,一部有着一千多幅彩色图画的古典文献惊艳现世,这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也会引起不小的震撼。《补遗》的图画属于院体画。院体画起于宋翰林图画院,以后的明清宫廷绘画亦秉承这种画风,其特点是作法讲究法度,风格华丽细腻,重视形神兼备,多以花鸟、山水和宫廷生活为题材。《补遗》中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图均绘制精细,色彩艳丽,形态逼真。这些图画与其它刻版流传的本草图相比,在构图和表现风格上都明显更带有艺术创作的成分。而《补遗》最大的亮点更在于它的人物画。历代院体画中的人物画多以表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历史题材为主,而《补遗》炮制图中的人物画表现的是明代药工和他们的生产场景,这些短衫一族在院体画乃至历代的人物画中都是较少表现的,他们行态各异,动作轻灵,表现服饰的线条生动流畅,衣服色彩鲜艳,层次分明,有的药工神情表现专注,刻画十分细腻。另外,《补遗》卷八的人部图,更是宫廷画师的别出奇想。历来各本草的人部都无图,《品汇》凡例甚至专门对此加以说明,认为:“人部旧本不图,缘绘图之设,盖以取其便于识用耳。人身之物所同有者,故不复绘。”而《补遗》人部却破天荒第一次为之配图,虽然其中不免有失之科学的成分,但毕竟填补了本草人部图的空白,同时又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图中的人物有农人、屠夫、工匠、民女、童仆等等,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如“人精”图,画面是一张古老的木床,帷帐垂闭,踏板有男鞋一双,桌上有男子冠带,用以表现难以描绘的物质。又如“人胞”图,画一妇新产,抱儿睡卧,另一妇持马桶,欲将其中之物(当为胎盘)倾倒在户外挖好的坑中,这就是古代的埋胞(胎盘)习俗。
作为宫廷画,表现帝王人物是常见的主题,此书卷首的两幅图一是根据《素问》中相关的记载绘制,表现黄帝向雷公传授医道的场面;二是表现雷公主持炮制中药的场面,周围有9名药工在切药、碾药、杵药、研药、煮药、蒸药、炒药、筛药、淘药,展示了古代炮制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又卷二金石部有一组命名为“犁下土”的图,表现的是帝王亲耕的场面。古代帝王每年要进行一次耕籍之礼,亲自掌犁推行三周,称三推。宫廷画师能接触到这样的场面,因此这幅图很可能部分反映了当时天子祭天操犁、象征性亲耕的场面。无论是帝王图还是人部的图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习俗,图中的房屋建筑,家具样式又都以明式为主,这对今人研究明代社会,可能都会有不小的参考价值。
    《补遗》一书可以说是目前国内现存古代中医典籍中尚未公之于众而又极具价值的一部书。中国中医研究院的领导、专家在将此书付诸出版之前,组织专家对国内外图书馆的相关版本作了详细的考察,郑金生教授为本书的出版撰写了考订详实的《解题》和《注说》。《注说》部分收录了从日本杏雨书屋获得的、《精绘本草图》(《补遗》的清抄节绘本)中属于《补遗》遗失部分的果部及少量金石部药物图34幅,并且对书中的绘图作了详细的解说,特别是对炮制图中的场景和人物的表现作了说明,有裨于读者理解图意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