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文献集成 (16开精装 全141册 原箱装)
黄振萍,男,1972年生,历史学博士。1998年曾任职于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2002年至今任职于清华大学历史系。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2004.10-12)、韩国首尔大学访问学者(2009.9-2010.8)。主要从事明清史的研究与教学,尤其关注思想史,以及历史文献的研究与整理。
¥
82468
6.4折
¥
128000
全新
仅1件
作者黃振萍 編
出版社广陵书社
ISBN9787555412151
出版时间2019-03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03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128000元
货号v30-1
上书时间2019-09-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黄振萍,男,1972年生,历史学博士。1998年曾任职于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2002年至今任职于清华大学历史系。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2004.10-12)、韩国首尔大学访问学者(2009.9-2010.8)。主要从事明清史的研究与教学,尤其关注思想史,以及历史文献的研究与整理。
出版说明
在中国古代哲学上,程、朱、陆、王并称,分别代表了儒家义理中理学、心学两种不同的思路。陆象山与王阳明的心学,论述简易,实践上着实有力,其于近世中国,乃至东亚地区之文化都有絶大的塑造之功。
王阳明,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尝筑阳明洞学道其中,自号阳明子,学者因尊称为『阳明先生』。据阳明年谱记载,阳明之先世数代皆有隐德,其父王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一四八一)进士第一,官至南京吏部尚书。阳明少时,和易善谑,十八岁以后,以问学之力,日渐端坐省言,气象为之一变。阳明之从事问学,初尝驰骋于辞章,继乃泛滥于二氏(佛、老),这些经历对其日后的学术道路并非全为负面的影响。其论学文字以及诗歌等,皆能独树一帜,当时与李梦阳、徐祯卿等相颉颃,在清代也得到四库馆臣这样严苛的读者的欣赏,其中自然有早年驰骋之功。其泛滥于二氏,或亦坚定了他日后对儒家学说的信仰。
弘治十二年(一四九九),阳明举进士出身,观政工部。自是直到嘉靖六年(一五二七),历官刑部主事、龙场驿丞、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久处官场,并非阳明的本意,他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官场是『烂泥坑』,他数次上乞休疏,希望可以放归田园,然而每次都求退不能。检其奏疏,每见恳切、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正德元年(一五〇六),明武宗即位,刘瑾弄权,逐谢迁、刘健等人,南京科道戴铣等上疏谏,忤旨下狱。阳明上疏,直陈『君仁臣直』云云,亦牵连下狱。次年,阳明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在明代属边徼地区,多民族杂处,阳明谪居是方,身处九夷,言语不通,虽强自旷达,然苦闷亦自不免。土著居民喜其『不予陋』,热心助其修葺居所,日馈柴米。已而学者渐集,亦有讲学之乐。
正德三年(一五〇八),阳明在居夷处困、动心忍性之余,迎来自己学术生涯中重要的觉悟。其早年从事朱子学,于朱子格物致知之说究竟不能无间,至是『日夜端居澄默』,『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次年,阳明始与学者论知行合一。自是而后,阳明门人日进。正德十六年(一五二一),阳明将其思想总结为『致良知』说。从知行合一到致良知,有其内在条理,阳明自谓『吾良知二字,自龙场以后,便已不出此意,只是点此二字不出』,可见其间正自有不少困学勉行、切磋砥砺之功。
阳明生前热衷讲学,每至一处,汲汲于寻师访友。最早的阳明学文献,即其讲学记録。今本《传习録》上卷之开篇部分,为阳明弟子徐爱的问学记録,为正德七年(一五一二)二人同舟归省,在舟中相与讨论的内容。正德十三年(一五一八),薛侃将同门徐爱、陆澄等的问学记録,合刻为《传习録》三卷,此即今本《传习録》卷上。嘉靖三年(一五二四)十月,南大吉取前録,合论学书数通,合刻为《传习録》上下卷。同年,丘养浩取阳明谪居贵州期间所作之诗文,合刻为《居夷集》。嘉靖六年(一五二七),邹守益收拾文献,由阳明自标年月之后,刻为《文録》。此本《文録》凡四册,卷次不详,检各家着録,皆无可考。或在后来二十四卷本《文録》以及三十八卷本《全书》流行之后,此本《文録》逐渐失传。
阳明殁后,及门弟子钱德洪等收集遗文,经过数年努力,编成二十四卷本《阳明先生文録》,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刻梓行世。全编以讲学明道者为正録,凡五卷;余则为外集,收録诗文、杂着之属,凡九卷;疏奏批驳之文,为别録,凡十卷。此一体例在当时从事编校的诸子中并未能统一意见。其最可议者,在所谓『检粹而订之』,于阳明之文字略有拣择,亦有删订。《文録》全编行世以后,阳明声望日隆,嘉靖四十五年(一五六六),钱德洪将同门新辑的阳明文字编为六卷,与家乘三卷合刻为《文録续编》。在《文録》流通的同时,《传习録》以内容精粹,学者犹自传习不废。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钱氏在湖北因同门之请,取阳明论学文字之精粹编为一卷,合旧传南刻本《传习録》为一书,亦名为《传习録》,此即隆庆六年之《王文成公全书》之前三卷。
《传习録》《阳明先生文録》《文録续编》,包括阳明生前所作的絶大部分文字。隆庆六年(一五七二),谢廷杰奉命按浙,乃取前三书,稍加整齐,合为一编,附以年谱、世德纪等,题名为《王文成公全书》,凡三十八卷。《全书》刻于阳明学全盛之时,校刻精良,自刊成流通以后,《文録》等其他文献其传寖息。
明代中后期,阳明学通过讲会运动日渐普及,『流风至于百有余年之久』,学者为传习便利,编辑了多种阳明文献的选集,这些选集大体贯彻着学术抉择的意图,有特定的体例与评注。明清易代以后,学者悲神州陆沉,而归咎于阳明学,一时大师,如亭林、船山为皆反对王学者。随着清代朴学之风的兴起,阳明学日渐式微,亘清二百余年,以陆、王学名家者,二三子而已。
阳明学在阳明生前即已传播域外,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区,阳明学先后产生了郑霞谷(—一七三六)、中江藤树(一六〇八—)等名家,学者后先相承,逐渐形成具有鲜明域外性格的阳明学传统。尤其在日本,阳明学甚至成为近代日本维新运动的动力源泉,直到当代,阳明学在日本仍有许多有力的阐释者。
阳明文献是阳明学产生衍变的历史证据,无论为学术史研究,抑或仅将儒学视为一种有益于人生的知识,这些文献都将提供不少的信息与启发。 为了推动有关的研究,我们收録明代中后期直到民国四百多年中的阳明学文献,汇为一编。全书收録有关文本六十余种。包括《传习録》《阳明先生文録》的早期传本,《王文成公全书》的初刻本、翻刻本,以及各种阳明文献的选本,包括日本学者的评选本等等。其他传记、祠志、评述类作品统一置于编末。全编资料皆为影印,未对底本做任何加工。全编的编辑工作,头绪多端,在收集底本、扫描以及编排等方面,皆得北京采薇阁书店协助。当兹编辑蒇事,略志缘起如此。
二〇一七年十月二十六日编者识
《王阳明文献集成》总目録
第一册
传习録 上下卷 明嘉靖二十九年王畿刻本 一
传习録 三卷 续録 二卷 明嘉靖三十三年钱德洪水西精舍刻本 三七七
第二册—第三册
传习録论 八卷(清)王应昌 论(清)唐九经 评 清顺治三年刻本 一
第四册
传习録标注 三卷(日本)三轮希贤 标注 日本正德二年刊本 一
第五册
传习録栏外书 三卷(日本)佐藤一斋 评注 日本明治三十六年启新书院刊本 一
第六册
传习録 三卷(日本)三轮希贤 标注(日本)安井小太郎 校订 汉文大系本 一
第七册
传习録集评 四卷 孙锵 辑校 民国十四年上海新学会社刊本 一
求是编 四卷(明)冯柯 着 日本庆安三年村上平乐寺刻本 三一七
第八册
居夷集 三卷 明嘉靖三年丘养浩刻本 一
阳明先生文録 残本三卷 明刻本 一六七
第九册—第十二册
阳明先生文録 文録五卷 外集九卷 别録十卷 明嘉靖十五年闻人诠刻本 一
第十三册—第十六册
河东重刻阳明先生文録 文録五卷 外集九卷 别録十卷
明嘉靖三十二年宋仪望刻本 一
第十七册—第二十册
阳明先生文録 文録五卷 外集九卷 别録十卷 明刊本 一
第二十一册—第二十四册
阳明先生文録 文録五卷 外集九卷 别録十卷 明隆庆六年邵廉刻本 一
第二十五册—第二十九册
阳明先生文録 文録五卷 外集九卷 别録十四卷 明嘉靖间刻本 一
第三十册—第三十二册
阳明先生别録 十三卷 明刊本 一
第三十三册—第三十四册
阳明先生文録 文録十七卷 语録三卷 明嘉靖二十六年范庆刻本 一
第三十五册
阳明先生文録 文録十七卷 语録三卷 明嘉靖二十六年范庆刻本 一
阳明先生诗録 残本三卷 明刊本 四七九
第三十六册—第四十四册
王文成公全书 三十八卷 明隆庆六年谢廷杰刻本 一
第四十五册—第五十三册
王文成公全书 三十八卷 明补修谢廷杰本 一
第五十四册—第六十一册
王文成公全书 三十八卷 四部丛刊本 一
第六十二册—第六十九册
王文成公全书 三十八卷 摛藻堂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本 一
第七十册—第七十七册
王文成公全书 三十八卷 四库全书本 一
第七十八册—第八十三册
王阳明先生全集 二十二卷(清)俞嶙 编 清康熙十二年刊本 一
第八十四册—第八十七册
王阳明先生全集 十六卷(清)陶浔霍 编 清同治九年刊本 一
第八十八册—第九十册
王阳明全书 三十八卷 民国十三年中华图书馆新式标点本 一
第九十一册—第九十三册
王文成公全书 三十八卷 民国二十二年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 一
第九十四册—第九十七册
阳明全书 倪贻德 标点 支伟成 校订 民国二十三年大中书局刊本 一
第九十八册—第九十九册
王阳明全集 储菊人 校订 民国二十四年上海中央书店本 一
第一〇〇册—第一〇一册
王阳明全集 三十八卷 吕何均 重编 民国二十五年大东书局刊本 一
第一〇二册
阳明先生则言 二卷(明)薛侃 编 明嘉靖十六年刊本 一
阳明先生文粹 十一卷(明)宋仪望 选编 明隆庆六年刊本 二一五
第一〇三册
阳明先生文选 四卷(明)赵友琴 选 明万历刊本 一
第一〇四册—第一〇五册
王文成公文选 八卷(明)王畿 编 钟惺 评 明崇祯六年刊本 一
第一〇六册—第一〇七册
阳明先生道学钞 八卷 佚名 辑 明万历十三年刊本 一
第一〇八册—第一〇九册
王门宗旨 十四卷(明)周汝登 选 明万历刊本 一
第一一〇册—第一一二册
阳明先生要书 八卷 附録五卷(明)陈龙正 纂 明崇祯八年刊本 一
第一一三册—第一一六册
阳明先生集要三编 十五卷(明)施邦曜 辑 明崇祯刊本 一
第一一七册—第一二〇册
王阳明先生文钞 二十卷(清)张问达 辑 清康熙二十八年刊本 一
第一二一册—第一二二册
类辑姚江学脉 九卷(清)王曾永 辑 稿本 一
第一二三册
王阳明文选 七卷(清)李祖陶 评点 清道光二十五年刊本 一
第一二四册
阳明文粹 四卷(日本)村濑诲辅季德 选编 日本明治十五年文海堂刊本 一
王阳明诗集 四卷(日本)近藤元粹 选评 日本大正七年田中宋荣堂刊本 二七七
第一二五册
阳明先生手批武经七书 明刊本 一
第一二六册
大学古本旁释 一卷 百陵学山本 一
大学古本旁注 一卷 函海本 三五
王阳明先生经说弟子记 四卷(清)胡泉 撰 清咸丰八年刊本 五五
平濠记 一卷(明)钱德洪 辑 清钞本 二八一
第一二七册
阳明先生年谱 三卷(明)钱德洪 编 明嘉靖四十二年刊本 一
王阳明出身靖乱録 三卷(明)冯梦龙 编 清初和刻本 三一五
第一二八册
姚江传 二卷(明)施邦曜 辑 抄本 一
第一二九册
王阳明先生图谱 一卷 清钞本 一
阳明先生祠志 三卷(明)周汝登 撰 明万历刊本 七三
第一三〇册
新刊阳明王先生要録 五卷(明)郜永春等 辑
明隆庆二年皇明三儒言行要録本 一
第一三一册
王文成传本 二卷(清)毛奇龄 撰 西河合集本 一
阳明先生年谱(清)刘原道 辑 清光绪三十二年刊本 八三
王文成公年纪(清)陈澹然 撰 清光绪刊本 一四一
阳明先生传纂 五卷 附阳明弟子传纂 七卷 余重耀 辑
民国十二年中华书局刊本 二四七
第一三二册—第一四〇册
明儒学案 三十六卷(清)黄宗羲 着 清光绪十四年刊本 一
第一四一册
王学质疑 五卷(清)张烈 着 清正谊堂全书本 一
姚江学辨 二卷(清)罗泽南 着 清光绪二年传经堂刻本 一〇九"
— 没有更多了 —
书不错,我喜欢,老板不错,推荐下
新书,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