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南海及周边地区研究历史文献资料选编 第二辑(16开精装 全六十册 原箱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南海及周边地区研究历史文献资料选编 第二辑(16开精装 全六十册 原箱装)

本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图书馆馆藏的基础上,选编了与南海以及相关地区历史文献计英文文献近十种、日文文献近百种、中文文献五十余种以及民国时期中文期刊论文近千篇,时间跨度为二十世纪上半叶,其中有关研究南洋历史、南洋华侨、南洋历史地理、南洋游记、南洋地理资料占到了近50%的比重。

37585 6.2折 61000 全新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编著

出版社线装书局

出版时间2018-12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12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61000元

上书时间2019-05-22

乐匋书社

十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南海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在国际上通称南中国海(The South Sea of China),是位于中国南方的陆缘海,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南中国海问题演变成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关于岛屿主权和领海划界的争端热点,这是一个涉及我国以及周边国家基本利益和地区稳定的重大问题。
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包括今天的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以及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等地区。
在历史上中国与东南亚的交往密切。历代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首选迁徙地和避难所。因此这种迁徙历史上称为“下南洋”。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从汉代开始中国人移民南洋,明朝时期及明亡后,大量汉族移民涌入该区域谋生、定居。南海则是中国移民去往东南亚的必经之路。因此在地理概念上,南洋和南海是密不可分、紧密相连的,因此对南海问题进行研究其研究范围和领域不仅局限于南海区域本身,而是应该拓宽到研究周边国家的政治、历史、文化、移民、教育等领域。
中国所拥有的南海主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通过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经营开发,并由中国历朝行使连续不断的行政管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这一发展过程有充分确凿的历史依据,国际社会也是长期予以承认的。
由于南海所处的重要战略位置以及该地区所蕴藏的自然资源,引发了周边国家的觊觎,直接引发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与冲突。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自汉代起就发现了南海诸岛,并在此捕鱼、航行。宋元时代,我国史料称南海诸岛为“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明代郑和下西洋曾途经西沙和南沙,并留下了南海海域航海图,清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
20世纪30年代,出于地缘政治利益的考虑,法国殖民者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活动日益频繁,并引起中法、法日之间的外交之争。
南沙群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重要的战略价值,进入20世纪法国殖民者利用地缘之便就觊觎此地。法、日对南沙岛礁的占领或经营纯属侵略行为(“南海九小岛事件”等),是近代殖民主义在南海地区的延伸,对中国主权构成了巨大威胁,但是民国政府通过维权与交涉斗争、设治管理与恢复主权、经营开发、图示定名与标示主权等措施积极维护南海岛屿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时为国民政府)从日本手中收回了南海诸岛。1946年,中国政府有感于南海海域地图混乱,展开了南海划界工作。当时负责划界的一艘军舰名为“永兴”——西沙群岛最大的岛屿永兴岛就因此得名。
1947年,当时的中华民国内政部完成了南海划界,确定“九段线”。这条线最南到北纬4°的曾母暗沙,奠定了当代中国南海疆界的基本走向。黄岩岛也在“九段线”中国领海范围内。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另一个佐证,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时,以东经118°划界,以东为菲律宾领海;但是黄岩岛的位置约为117°48’,在法理上也在菲律宾国土以外。在1947年划界之后的四分之一个世纪,周边国家一直没有提出异议,这就在国际法意义上产生了历史性主权。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南海海域被探明有着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从而成为了南海周边各国争夺的对象。这些国家纷纷对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提出主权要求,进而侵占岛礁、分割海域、大肆攫取南沙群岛的油气资源,从而对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海洋权益构成严重挑战,对中国的周边安全以至整个国家安全构成了现实的威胁。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问题很快成为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2009年以来,随着南海形势急剧恶化,国内相关研究迅速升温,南海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
因此对有关南海以及周边国家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发掘和研究,是一件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基础性工作。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南海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及能够对当今及未来处理邻邦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历史上遗留的边界问题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和史料依据。这项工作已经有前人的成果问世,但是究其内容和规模而言,存在着涉及学科内容较窄和收录文献规模较小等问题。
本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图书馆馆藏的基础上,选编了与南海以及相关地区历史文献计英文文献近十种、日文文献近百种、中文文献五十余种以及民国时期中文期刊论文近千篇,时间跨度为二十世纪上半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宗教、军事、経済、法律、文化、教育、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自然环境及资源、生物、医疗、农业、工业、交通等学科。其中有关研究南洋历史、南洋华侨、南洋历史地理、南洋游记、南洋地理资料占到了近50%的比重。
这些文献不乏名家之作,如著名历史学家和民族学家,曾任中山大学副校长、广州暨南大学校长陈序经所著《南洋与中国》(重庆:中华书局1944年版)、历史学家和翻译家冯承钧所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历史学家束世徴所著《中华民族拓殖南洋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都是该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
日本作为南海区域以外的国家,早在16世纪就对南海区域抱有侵略野心,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日本通过制定和实施军事占领、间谍、移民、经济扩张积极向南海区域渗透,到30年代中期日本侵略势力已经渗透南海区域各国。从文献的角度看一直以来日本对我国的南海研究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涉及众多学科领域,本书收入的日文研究文献就接近百种,其中部分文献中附有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地图,在地图中标明南海是属于中国的,当时称南支那海。这些资料对现代南海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对中国南海及其相关地区的历史文献进行系统编辑和整理,对于了解和掌握这一地区的历史发展渊源,促进今日相关问题研究的深入,为南海问题的解决寻找历史依据,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本书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图书馆领导和同志们大力支持下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陈杰、乌云格日勒、周新亚等同志做了大量文献整理工作,使得这项文献整理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