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书店正版 心理学新视野丛书 环境心理学:心理、行为与环境 房慧聪著 探讨环境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前沿动向 人与环境互动的关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华书店正版 心理学新视野丛书 环境心理学:心理、行为与环境 房慧聪著 探讨环境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前沿动向 人与环境互动的关系

9787544495332

43.68 全新

库存999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房慧聪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495332

出版时间2010-01

装帧平装

货号610982251564

上书时间2023-05-10

瑞幸图书专营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
\

\
\
\
\
\
\
\
基本信息 \
\
\
\
\
\
\
书    名\
\
\
\
\
  环境心理学:心理、行为与环境 \
\
\
\
\
\
\
出版社\
\
\
\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
\
\
\
作    者\
\
\
\
\
  房慧聪著 \
\
\
\
\
\
\
出版时间\
\
\
\
\
  20191001 \
\
\
\
\
I S B N\
\
\
\
\
  9787544495332 \
\
\
\
\
\
\
定价\
\
\
\
\
  48 \
\
\
\
\
开    本\
\
\
\
\
  16开 185*260 \
\
\
\
\
\
\
装    帧\
\
\
\
\
  平装 \
\
\
\
\
版    次\
\
\
\
\
  1 \
\
\
\
\
\
\
字    数\
\
\
\
\
  255 (千字)\
\
\
\
\
页    数\
\
\
\
\
  277 \
\
\
\
\
\
\
读者范围\
\
\
\
\
  大众\
\
\
\
\
\
\
内容简介 \
\
\
\
\
\
\
       本书是“心理学新视野丛书”的第三种(丛书已出版的两种是《读心:从扶手椅到实验室的循环》《理论心理学:历史与反思》),探讨环境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前沿动向。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旨在促进人工环境设计人性化,改善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各类理论与实践研究。
\
本着优化人与环境互动关系的宗旨,环境心理学家采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进,从个体到组织再到社会层面开展多层次的分析,并运用这些成果改善人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
从学科性质上讲,环境心理学属于应用社会心理学范畴,与工业心理学等学科渊源很深。环境心理学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性,不仅涉及建筑学、环境科学,而且与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等有密切联系,因此本书可作为教材,适合心理学及环境设计类相关专业使用。 \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
       房慧聪,心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讲授工程心理学、可用性与用户体验研究、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等课程。主要研究兴趣为认知工效学与环境行为学。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及企校合作项目近10项,担任《心理科学》等学术期刊外审专家。 \
\
\
\
\
\
\
编辑推荐 \
\
\
\
\
\
\
      1.基础性、前瞻性兼备。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借助各类数据库平台,力求将近年来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材料呈现出来,使本书既反映环境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又能反映当今环境心理学研究的前沿与动向。 2.体现心理学特色。本书深入分析了环境心理学经典理论及其发展(如环境—行为关系理论),又从认知、社会行为、应激等传统心理学问题入手广泛深入探讨环境与人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环境评价、环境问题与行为对策等热点问题。从本书的适用性看,充分突出其心理学特色与优势。 3.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作为一门应用心理学学科,本书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在相关章节中以专栏形式介绍经典、理论等的案例,这些生动的案例有助于加深读者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学以致用。另外,书中还有扩展阅读的推荐,以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普通读者、本科生、研究生等)。 \
\
\
\
\
\
\
目录 \
\
\
\
\
\
\
      *章 环境心理学绪论
\
*节 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
一、环境心理学的定义
\
二、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
第二节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
一、环境心理学的起源
\
二、环境心理学的兴起
\
三、环境心理学的发展
\
第三节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一、观察法
\
二、调查法
\
三、实验法
\
四、准实验法
\
五、模拟法
\
六、相关研究法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环境—行为关系理论
\
*节 环境心理学理论的实质与价值
\
第二节 环境—行为关系理论
\
一、唤醒理论
\
二、环境负荷理论
\
三、环境应激理论
\
四、生态学理论
\
五、其他理论观点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环境知觉与空间认知
\
*节 环境知觉
\
一、环境知觉的基本概念
\
二、环境知觉的理论
\
第二节 空间认知
\
一、认知地图与城市意象
\
二、认知成图与寻路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私密性
\
*节 私密性的特征与形式
\
一、私密性的概念与特征
\
二、私密性的形式与功能
\
第二节 私密性的管理机制、过程与功能
\
一、私密性的管理机制
\
二、私密性管理的过程
\
三、私密性管理的功能
\
第三节 私密性与环境设计
\
一、居住场所的私密性
\
二、开放式办公室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个人空间
\
*节 个人空间的概念、功能与测量
\
一、个人空间的概念
\
二、个人空间的功能
\
三、个人空间的测量
\
第二节 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
\
一、情境因素
\
二、个体因素
\
第三节 个人空间与环境设计
\
一、有利于实现职业目标的距离
\
二、促进群体活动的*佳空间设计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领域性及其行为
\
*节 领域性及其行为概述
\
一、动物领域性及其行为
\
二、人类领域性及其行为
\
第二节 人类领域性行为研究及其意义
\
一、人类领域性行为的研究证据
\
二、人类领域性行为研究的环境设计意义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潜在环境与环境应激
\
*节 潜在环境与环境应激概述
\
一、潜在环境
\
环境心理学:心理、行为与环境
\
二、环境应激
\
第二节 潜在环境的效应
\
一、气候与海拔
\
二、噪声
\
三、光照
\
四、颜色
\
五、温度
\
六、空气质量
\
第三节 环境危害的效应
\
一、自然灾害与应激
\
二、人为灾难与应激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拥挤
\
*节 拥挤概述
\
一、高密度与拥挤
\
二、高密度对动物的影响
\
三、高密度对人类的影响
\
第二节 拥挤的理论
\
一、生态学模型
\
二、超载模型
\
三、密度—强度模型
\
四、激活模型
\
五、控制模型
\
第三节 影响密度发挥效应的因素
\
一、影响密度发挥效应的个体因素
\
二、影响密度发挥效应的情境因素
\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噪声
\
*节 噪声概述
\
一、噪声与噪声源
\
二、噪声评价
\
第二节 噪声的影响
\
一、噪声的生理效应
\
二、噪声的心理效应
\
三、噪声与作业绩效
\
四、噪声与社会行为
\
第三节 噪声的预防与控制
\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环境问题与行为对策
\
*节 环境问题与行为技术概述
\
一、环境问题
\
二、应对公众困境的方法技术
\
第二节 促进环保行为的策略
\
一、先行策略:行为之前的干预
\
二、后继策略:行为之后的干预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
\
\
\
\
\
\
试读 \
\
\
\
\
\
\
       \
\
\
\
\
商品目录加载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