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鹰之旅:从哈佛回归东海的认同和感悟(1966-1970)
  • 龙鹰之旅:从哈佛回归东海的认同和感悟(1966-1970)
  • 龙鹰之旅:从哈佛回归东海的认同和感悟(1966-1970)
  • 龙鹰之旅:从哈佛回归东海的认同和感悟(1966-197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龙鹰之旅:从哈佛回归东海的认同和感悟(1966-1970)

第二页有字迹章印 内页有些划线

16 5.3折 30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深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杜维明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454

上书时间2024-06-21

地球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第二页有字迹章印 内页有些划线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杜维明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5
  • 版次 1
  • ISBN 9787301220078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2页
  • 字数 1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杜维明著作系列
【内容简介】
  儒家学说过时了吗?不,永远不会,这是中国的传统中国的根。只要身处中国,学做人、学做事,就必须了解儒家文化。儒家学说的影响从古至今渗透千年,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受着儒家文化的影响。要认识他人,必先认识自我。新儒学领军人物杜维明将儒学与当下中国的现实相结合,让儒学迈进了“自由之门”——儒学依然可以解决当下人们的心灵困惑。杜维明50年求学治学3部曲《龙鹰之旅》《迈进“自由之门”的儒家》《现龙在田》以充满才情的文字,向我们娓娓讲述了一个学者游历世界名校,所感受的心灵震荡!
  三部曲所收录文章多来源于美国、港台地区等颇有影响力的杂志,纽约《联合杂志》、香港《明报月刊》《人生》等,风靡一时。
  《龙鹰之旅:从哈佛回归东海的认同和感悟(1966-1970)》所收文章是写于通过哈佛博士口试考试到任教普林斯顿大学期间的心得随笔,在这一学术起点上,身为第三代新儒家代表的杜维明接过牟宗三和徐复观等先生的衣钵,超越民族文化认同的儒家论说,开始在轴心文明的视域中反思儒家人文精神。
  这是杜维明五十多年学术生涯的第一部作品,并第一次以单行本形式在大陆出版,读者可以了解杜维明先生在学术起点对于中国文脉未来走向的思考。
【作者简介】
  杜维明,第三代新儒家代表,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并曾应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的邀请参加为推动文明对话而组建的“世界杰出人士小组”。先后求学东海大学、哈佛大学,受教于牟宗三、徐复观、帕森斯等中外著名学者。1981年起在哈佛大学任教,1996年担任哈佛燕京学社社长,2008年创立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目录】
再版序

知识分子与时代信息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抉择
在学术文化上建立自我
争取国际学坛的发言权
从建立自我到国际学坛
——一些杂感似的答复
消弭学术界的趋时风气
——介绍熊十力先生的《戒诸生》
从博士到教授
——漫谈美国的学术界
美国学术“市场”概况
以学术为市场的弊病
维也纳之行
——记第十四届国际哲学大会
漫谈儒家的品题人物
从中国思想研究看台湾
——向台湾大专教育进一言
有关儒学研究的几重障碍
儒家的新考验
全盘西化的最后一课
——评居浩然的《义和团思想与文化沙文主义》
有关文化认同的体验
历史、文化上有分量的牺牲者
文化两极与两栖文化
——海外中国知识分子的适应与认同诸问题初探
华裔青年跃动中的知识分子
三年的畜艾
——为纪念殷海光(1919—1969)一个民族情感强烈
乡土气息浓郁的自由魂
附录
留美学生不可狂妄自大,不可乱写中文文章
——以《在学术文化上建立自我》
一文为戒陈张素珍
Intellectual Integrity与卖“野人头”陈张素珍
知识分子的流失和人才外流域外人
殊胜因缘
——记殷海光师和杜维明教授之间的
一段缘分陈平景
三十年的畜艾
——《杜维明文集》出版感言景海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第二页有字迹章印 内页有些划线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