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研究

400 九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秀昌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1-09-0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高秀昌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6
  • 版次 1
  • ISBN 9787301177778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3页
  • 字数 292千字
  • 丛书 现当代新儒家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研究》首次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思想作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分析研究,着重考察了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详细分析了他的哲学史方法论与其哲学观、哲学史观的内在联系,并揭示其价值和意义。
【作者简介】
高秀昌,1962年生,河南邓州人。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2000~2003年在南开大学哲学系,师从方克立教授,攻读中国哲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冯友兰学术研究会理事,河南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老庄道家研究、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以及20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著有《哲人的智慧》(1995)、《道家双峰》(合著,2001),注译有《庄子》(合著,2006)、《墨子》(2007),编有《冯友兰学记》(合编,1995)、《旧邦新命——冯友兰研究》(1999)等。
【目录】
现当代新儒家研究丛书总序
自序
第一章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初步提出——从《天人损益论》到《人生哲学》
一《天人损益论》的哲学史方法论思想
1.哲学观
2.哲学史观
3.哲学史研究方法
二《人生哲学》的哲学史方法论思想
1.哲学观
2.哲学史观
3.哲学史研究方法
三余论
第二章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真正确立——两卷本《中国哲学史》
一《中国哲学史》时期的哲学观
1.哲学的内容与范围
2.哲学的性质
3.哲学的功用、价值
二《中国哲学史》时期的哲学史观
1.两种“哲学史”
2.哲学史的目的和任务
3.中国哲学史分期
三《中国哲学史》时期的哲学史方法论
1.“钻研西洋哲学”
2.“搜集哲学史料”
3.“详密规划迹团”
4.“探索时代背景”
5.“审查哲人身世”
6.“评述哲人之哲学”
第三章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转型与深化——“贞元六书”
一新理学时期的哲学观与哲学史观
1.新理学时期的哲学观
2.新理学时期的哲学史观
二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变革与深化
1.“照着讲”与“接着讲”
2.“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
第四章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改造与拓展——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试稿》
一冯友兰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是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
2.从“科学的哲学史”到中国哲学史
二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拓展
1.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2.观点和资料的统一
3.“抽象继承法”
第五章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反思与综合——七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
一冯友兰晚年的哲学观
1.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
2.哲学的方法:理论思维
3.哲学的功用:锻炼人的理论思维能力,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4.辩证法的实质:“和”
5.余论
二冯友兰晚年的哲学史观
1.关于哲学史
2.关于中国哲学史
三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综合
1.马克思主义方法
2.哲学思潮研究方法
3.“学院式”研究法与“书院式”研究法
4.“双译”法
5.余论
第六章结语: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总结及进一步思考
一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总结
二对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进一步思考
1.“中学西范”依然是治中国哲学史的基本模式
2.中国哲学史研究应以人文主义方法为主导
3.中国哲学史研究应充分运用逻辑分析方法
4.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的“综合创新”
附录一“抽象继承法”研究
附录二冯友兰论孔子
附录三哲学家的哲学史与哲学史家的哲学史——对冯友兰“三史”的一点比较
附录四冯友兰先生重写《中国哲学史》简评
附录五论冯友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兼评冯友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援引与创新
冯友兰学行年表
参考文献
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