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欧民间文化研究
  • 北欧民间文化研究
  • 北欧民间文化研究
  • 北欧民间文化研究
  • 北欧民间文化研究
  • 北欧民间文化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北欧民间文化研究

298 八五品

仅1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杰文 著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2

淘书小屋87的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杰文 著
  •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7
  • 版次 1
  • ISBN 9787507740707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4页
  • 字数 3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北欧民间文化研究(1972-2010)》分年度介绍,行文中的时间表述均以被介绍年度为出发点)在这些貌似散乱的“大事记”背后,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近40年来北欧民俗学连贯的“学术谱系”与“问题意识”,其中反映了北欧乃至国际民俗学界的困境、挑战、机遇与愿景。因此,《北欧民间文化研究(1972-2010)》虽然只能提供一些信息材料,但是,它也许可以帮助像我一样在学习民俗学的过程当中充满困惑的同学也未可知。
【目录】
引言从劳里·航柯主持北欧民俗学协会谈起
第一章北欧民俗学研究的新取向(1972-1981)
一、北欧民俗学协会的新定位(1972年)
二、北欧民俗学协会的几项成果(1973年)
三、北欧民俗学传统的延续与来自新大陆的新气息(1974年)
四、欧洲民俗学的核心议题(1975年)
五、北欧民俗学学科体系的建构(1976年)
六、民众诗歌与民间医药的研究成果(1977年)
七、“交流”成为北欧民俗学的关键词(1978年)
八、北欧诸国的民俗及其民族国家的建构(1979年)
九、民俗学的研究范式与历史人类学(1980年)
十、传统研究的研究传统(1981年)

第二章保护民俗(1982-1990)
一、叙述、认同与类型(1982年)
二、北欧民俗研究的新路径、新起点与新任务(1983年)
三、寻找民俗的意义(1984年)
四、《卡列瓦拉》研究150周年(1985年)
五、中芬三江联合考察(1986年)
六、“民俗保护”的国际协作与规划(1987年)
七、民俗与社会现实(1988年)
八、“民俗保护”意见的最终文本(1989年)
九、北欧民俗学协会的生存危机(1990年)

第三章民俗学者的暑期培训(1991-2010)
一、民俗过程:第1届民俗学者的暑期培训(1991年)
二、民间叙事与世界观(1992年)
三、民俗过程中的传统与革新:第2届民俗学者的暑期培训(1993年)
四、时间与空间中的界限(1994年)
五、传统与冲突的认同:第3届民俗学者的暑期培训(1995年)
六、北欧民俗学协会走向终结(1996年)
七、传统、地方性与多元文化的进程:第4届民俗学者的暑期培训(1997年)
八、认知与思维:北欧民俗学研究的新方向(1998年)
九、口头传统中的变异与文本化:第5届民俗学者的暑期培训(1999年)
十、回到“文本”:千禧年的民俗学反思(2000年)
十一、爱沙尼亚民俗研究的崛起(2001年)
十二、记忆、回忆与创造性:第6届民俗学者的暑期培训(2002-2003)
十三、历史与实践:当代民俗研究的多面性(2004年)
十四、民间叙事的理论与当代实践(2005年)
十五、全球化与传统的更新(2006年)
十六、口头诗歌与田野作业:第7届民俗学者的暑期培训(2007年)
十七、表征与传播:口头传统的文本化(2008年)
十八、不同的研究历史:国际民俗学的多元化走向(2009年)
十九、“新民俗学”之后:第8届民俗学者的暑期培训(2010年)
结语“文化研究”或“后民俗学”
译名对照表(人名、机构和组织名、期刊名)
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