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病害流行学(原书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植物病害流行学(原书第2版)

31.6 3.7折 86 九品

仅1件

河南周口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爱尔兰]库克 著;王海光、马占鸿 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2

是家旧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爱尔兰]库克 著;王海光、马占鸿 译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1
  • 版次 1
  • ISBN 9787030226303
  • 定价 8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49页
  • 字数 66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植物病害流行学(原书第2版)》是Springer出版的植物病害流行学英文材料TheEpidemiologyofPlantDiseases(SecondEdition)的中译本。内容基本包括了植物病害流行学的方方面面,主要涉及病害诊断、病害评估和产量损失、病原毒性和抗药性变异、病原真菌侵染策略、植物抗病性、病原传播、病原群体动态、病害流行时间动态的模拟与分析、病害预测、病害流行控制策略等,并且介绍了各种传播方式病害以及具体的马铃薯晚疫病、苹果黑星病、洋葱病害、乌干达木薯花叶病毒病的流行学研究动态等。根据学科发展,《植物病害流行学(原书第2版)》介绍了很多最新的研究内容,如信息技术、分子生物学、大气科学等在病害流行学中的应用,便于读者了解植物病害流行学最新理论和方法技术。
《植物病害流行学(原书第2版)》可作为植物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学习植物病害流行学的教材,也可作为植保专业本科生学习植物病害流行学的参考教材,还可作为从事植保及相关研究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曾士迈序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原理与方法
第1章植物病害诊断
1.1引言
1.2诊断方法的选择
1.3传统技术诊断
1.4免疫反应的利用
1.5基于病原物核酸的方法
1.6诊断领域的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第2章病害评估和产量损失
2.1引言
2.2为什么要进行植物病害和产量损失估计
2.3植物病害取样方法
2.4病害评估的时序和频率
2.5病害评估方法
2.6产量损失估计
2.7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毒性和杀菌剂抗性变异的调查及其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3.1引言
3.2对个体病原菌定性
3.3群体和样本
3.4毒性和杀菌剂抗性的分子检测
3.5鉴别病原菌群体
3.6病原菌监测数据的应用
3.7监测结果的传播
3.8病原菌监测和病害防治
参考文献

第4章植物病原真菌侵染策略
4.1引言
4.2侵入前期
4.3侵入植物组织
4.4定殖植物组织的策略
4.5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植物病害抗性的流行学重要性
5.1引言
5.2水平抗性
5.3垂直抗性
5.4品种混合
5.5诱导抗性
5.6非寄主免疫
5.7耐病性
参考文献

第6章植物叶部病原的传播——机制、梯度和空间格局
6.1引言
6.2潜在的机制:孢子传播
6.3孢子沉降和病害梯度
6.4病害传播——发病中心扩展的模拟
6.5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章病原物群体动态
7.1引言
7.2群体的测定
7.3时间尺度
7.4群体的变化
7.5依赖于密度和不依赖于密度的因素
7.6静态寄主群体的短期变化
7.7受影响的寄主组织及以可比速率繁殖的病原物
7.8长于作物或病原物寿命的时间尺度变化
7.9群体的空间结构
参考文献

第8章病害流行时间动态的模拟与分析
8.1引言
8.2一般考虑
8.3单个流行过程的分析
8.4减少数据维数
8.5流行过程的比较
8.6结论
参考文献

第9章病害预测
9.1引言
9.2什么是预测
9.3单循环病害与多循环病害
9.4设备
9.5预测模型
9.6马铃薯
9.7禾谷类作物
9.8油菜
9.9结论
参考文献

第10章多样化策略
10.1引言
10.2定义
10.3空间多样化的利益:小规模
10.4时间上的多样化利益(作物轮作)
10.5多样性和互作
10.6害虫和病原物群体对多样性策略的反应
10.7实际应用中的多样化策略
10.8结论
参考文献

第11章可持续系统中的病害流行学
11.1引言
11.2接种体
11.3病害发展
11.4防治策略
11.5结论
参考文献

第12章植物病害流行学中的信息技术
12.1引言
12.2植物病害流行学中信息技术的定义
12.3“GOOGLE”世界
12.4真实世界数据的捕获
12.5信息的收集和发布
12.6学科综合
12.7模型、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12.8DSS的几个实例
12.9信息理论框架内的病害预测和决策
12.10展望
12.11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各论
第13章种传病害
13.1引言
13.2病害流行学
13.3病例研究
13.4展望
参考文献

第14章土传病原菌造成的病害
14.1引言
14.2土传病害的流行
14.3土传病害流行建模
14.4结论
参考文献

第15章气传病害
15.1引言
15.2气象因素和生物因素对无性生活史阶段的影响
15.3存活和有性态
15.4种群动态
15.5结论
参考文献

第16章环境生物物理学与真菌孢子的雨水飞溅传播
16.1引言
16.2雨滴溅散与孢子脱落
16.3从冲击雨滴到溅散液滴
16.4靶标特征对溅散参数的影响
16.5降雨与冠层相互作用
16.6与雨水飞溅传播病害相关的降雨特征
16.7结论
参考文献

第17章马铃薯晚疫病
17.1引言
17.2致病疫霉的群体生物学
17.3病原生物学
17.4晚疫病防治
17.5结论
参考文献

第18章苹果黑星病——环境在病原菌发育和病害流行中的作用
18.1引言
18.2苹果黑星病的病原学
18.3基于物理环境对苹果黑星病进行风险预测
18.4根据初侵染菌源量对苹果黑星病进行风险预测
18.5结论
参考文献

第19章洋葱病害
19.1引言——世界洋葱
19.2洋葱病害
19.3案例——种传病害
19.4案例——叶部病害
19.5案例——土传病害
19.6结论
参考文献

第20章乌干达近年木薯花叶病毒病流行情况
20.1引言
20.2非洲的木薯和木薯花叶病毒病
20.3乌干达的木薯和木薯花叶病毒病
20.420世纪90年代乌干达木薯花叶病毒病的流行
20.5木薯花叶病毒病的一般流行学特征
参考文献
中文索引
拉丁名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