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结构变迁:以执政党为中心的政党政府社会
¥
3.77
1.5折
¥
25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王智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智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5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87449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0页
-
字数
200千字
- 【内容简介】
-
三元的党(即指作为领导党和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政府-社会的结构关联是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路径。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深刻改造中国社会的过程中,建立起以执政党为核心的政党-政府-社会的结构模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当代中国经历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次模式转换,期间还包含人民公社和革命委员会这两种独特的亚制度形态。其历史性转换,也带来党、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结构变迁。党政社结构从相对分立到同构化,又从同构化到分野化的变迁过程,正是建立在模式衍化否定之否定历史路径基础之上的,在同构化的过程中,又有两次亚结构的变迁,即人民公社的结构异化和革命委员会的结构畸变。这样就形成党政社结构的四次变迁: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党政社关系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演展通道,同时面临一系列必须直面的现实境遇。以中国共产党自身执政方式改革为关键,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为原则,党-政府-社会之间良性关系建构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因素。
- 【作者简介】
-
王智,男,1972年生于安徽省肥东县,先后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现为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并任湖北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副秘书长,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湖
- 【目录】
-
导言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研究的现状
三 概念与方法
第一章 1949—1956年的政党-政府-社会:改造与整合
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执政地位的建立
二 政府:过渡期的体系初构
三 社会:过渡期的结构新造
四 民主党派:共存与监督角色的确立
五 党政社关系的第一次结构变迁: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程中同构化的发生
六 小结:改造与整合中的“跨越”之辨
第二章 1956—1966年的政党-政府-社会:调适与冲突
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执政维度的全能化
二 中国政府:伸缩中的运行
三 中国社会:曲折中的发展
四 民主党派:共存与监督角色的反复
五 中国党政社关系的第二次结构变迁:“苏联模式”中人民公社的结构异化
六 小结:凋适与冲突中的正误之辨
第三章 1966—1978年的政党-政府-社会:试验与失衡
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执政权威的“两极聚散”
二 政府:退化中的勉力维持
三 社会:混沌中的危态失衡
四 民主党派:共存与监督角色的缺失
五 党政社关系的第三次结构变迁:“苏联模式”中革命委员会的结构畸化
六 小结:试验与失衡中的治乱之辨
第四章 1978年以来的政党-政府-社会:改革与创新
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执政方式的渐变
二 政府:重建与体制转轨
三 社会:复苏与结构转型
四 民主党派:共存与监督角色的恢复
五 党政社关系的第四次结构变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分野化
六 小结:改革与创新中的名实之辨
第五章 面向新阶段的政党-政府-社会:反思与前瞻
一 当代中国党政社关系的历史线索:模式衍化和结构变迁
二 新阶段党政社关系的现实境遇:执政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三 中国党政社关系的历史顺序与思路悖论
四 超越悖论的一种路径:政治文明视野中的协商性政治
五 中国共产党的应对与党政社结构的取向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补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