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第三辑·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第三辑·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

27.6 9.2折 30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其忠 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9-18

尚雅文愽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其忠 著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12
  • 版次 1
  • ISBN 9787117123242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0页
  • 字数 19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内容简介】
  《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是根据张伯讷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给日本中医高级进修班授课讲稿整理而成。该讲稿全文由张伯讷教授亲笔书写,弥足珍贵。全书共十二章,涵盖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张老的学术特点和教学风格。读者阅后会受益匪浅。
  张伯讷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上海中医药大学知名教授、现代沪上名医。张老曾与金寿山教授合作,首创:中医学基础;学科,主持编写各层次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致力于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建设,成为该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张老中晚年致力于中医基础教学,其学术底蕴渊博,教学态度严谨,授课思路清晰,执教风格稳健,尽显一代大师风范。凡聆听过他授课的人,均会赞口不绝。
  《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可供各层次的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学习使用。
【作者简介】
  张伯讷(1929-1994),名存录,上海市人,中共党员,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张伯讷教授为沪上著名中医张骧云的曾孙。自少年始,孜孜习医,继承家学。参加工作后,曾任土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及上海曙光医院研究室主任。1964年调入上海中医学院院本部,历任伤寒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基础医学部副主任。1981-1985年,任上海中医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并担任学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药品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学会理事、中医学会上海分会内科委员会副主任、《中医年鉴》主编等职。
  张伯讷教授曾与金寿山教授首创“中医学基础”这一新学科,主持编写各种层次的中医学基础相关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致力于中医基础学科的建设,为上海中医药大学该学科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高教局重点学科作出了重要贡献。1978年以来,先后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三十余名,主持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二仙汤及其拆方对大鼠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作用的实验研究”获得199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曾先后获得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上海市文教战线先进工作者和上海市劳动模范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中国医药学的发展简史
二、中国医药学的基本特点(略讲)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三、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略讲)

第二章阴阳五行
第一节概述
一、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与特点
二、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理论的关系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
二、阴阳之间的关系
(一)阴和阳的制约消长
(二)阴和阳的依存互根
(三)阴和阳的互相转化
三、阴阳学说指导中医临床
(一)说明人体病理
(二)指导疾病诊断
(三)用于疾病治疗
第三节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与特征
二、五行的演绎方法
三、五行之间的关系
(一)五行之间的正常关系
(二)五行之间的异常关系
四、五行理论指导治则治法

第三章气血津液
第一节气
一、气的组成与生成
二、气的分类(仅是主要的)
(一)元气
(二)宗气
(三)营气
(四)卫气
三、气的运动——气机
四、气的生理功能
五、气的病理变化
(一)气虚
(二)气机失调
第二节血
一、血的生成
二、血的运行
三、血的功能
四、血的病理变化
(一)血虚
(二)血瘀
(三)血热
(四)血寒
第三节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与功能
二、津液的生成与代谢
三、津液的病理变化
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气对血、津液的作用
二、血、津液对气的作用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第四章经络学说(略讲)
第一节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四肢的分布规律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
三、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
第三节奇经八脉的分布与作用
一、奇经的分布与各自的作用
二、奇经八脉的共同作用
第四节经络的生理、病理及临床应用

第五章藏象学说
第一节概述
一、藏象学说的含义、内容与范围
二、脏与腑的主要区别
三、藏象学说的来源与发展
四、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念
(二)藏象学说的独特理论体系
第二节脏腑
一、心
(一)心主血脉的生理与病理
(二)心藏神的生理与病理
(三)心开窍于舌
二、肺
(一)肺主气的生理与病理
(二)通调水道的生理与病理
(三)肺主皮毛的生理与病理
(四)肺开窍于鼻
三、脾、胃与肠
(一)胃主受纳、腐熟水谷、降浊的生理与病理
(二)脾主运化、升清的生理与病理
(三)小肠主泌别清浊
(四)大肠主传化糟粕的生理与病理
(五)脾统血的生理与病理
(六)脾开窍于口
(七)脾主肌肉、四肢
四、肝与胆
(一)肝主疏泄的生理与病理
(二)肝藏血的生理与病理
(三)肝主筋的生理与病理
(四)胆主贮藏、排泄胆汁
(五)肝开窍于目
五、肾与膀胱
(一)肾藏精气的生理与病理
(二)肾主水液的生理与病理
(三)肾主纳气的生理与病理
(四)膀胱主贮尿、排尿
(五)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六)肾中精气是肾阴肾阳的物质基础
(七)肾阴肾阳是各脏阴阳的根本
六、脑、心包、三焦、女子胞

第六章病因与病机
第七章治则治法
第八章诊法
第九章八纲辩证
第十章气血辩证
第十一章脏腑辩证
第十二章外感热病辩证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