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目的性”与环境伦理:“小人口”原理第3卷
¥
14
2.2折
¥
64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原华荣 著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8-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原华荣 著
-
出版社
中国环境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5
-
版次
1
-
ISBN
9787511109781
-
定价
6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9页
-
字数
43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小人口"原理
- 【内容简介】
-
《“生态目的性”与环境伦理:“小人口”原理(第3卷)》共8章(第16章~第23章)。主要内容有:“能量法则”和临界不确定性,生态系统、生态原理、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生存适应和生命原理,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生命的维持与消亡;“生态目的性”、生物,人类的资源配置原则、生物平等/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地质灭绝与进化的“悖论”;进化的性质,双赢还是零和?生境冲突、人为灭绝和生命演化的危机;“文化适应”、人在本质上的外部性和反自然;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生态整体主义、道德权利,选择、“外在价值准则”和“颠覆性”的生态学:伦理的主体和尺度,自然“本善”、人性“本恶”,“天赋生存权”、生态义务权利“基石”和“生物圈伦理”。
《“生态目的性”与环境伦理:“小人口”原理(第3卷)》可供从事伦理学、历史学、人口学、人类学、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哲学,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计划生育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和相关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参考,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研究生通识教育的教材,也可用作公众的高级科普读物。
- 【作者简介】
-
原华荣,男,陕西蒲城人,196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理系。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环境与资源研究所)、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人口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申请)学科带头人,《西北人口》(杂志)创办者。1980—1998年供职于兰州大学西北人口研究所。长期从事人地关系、环境伦理、可持续发展教学和研究工作。
- 【目录】
-
前言
本卷提要
16“自然的秩序”
16.1“能量法则”和临界不确定性
16.1.1“正态分布”和“能量法则”
16.1.2自组织和临界不确定性:“耗散”与“协同”
16.1.3临界不确定性之源:“蝴蝶”与“网络”
16.2生态系统
16.2.1生态因子、营养和时空结构
16.2.2能量流转和物质循环
16.2.3群落演替与生态演替
16.3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16.3.1生态原理
16.3.2种群的增长与调节
16.3.3“饱和效应”与“生态链效应”
16.3.4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抵抗力和恢复力
附录1:关于平衡
参考文献
17生命原理
17.1“生存适应”
17.1.1生存原则和“生殖使命”
17.1.2“生存适应”
17.1.3“惰性原理”和“适应等价”
17.2“适应”与“选择”
17.2.1“获得性遗传”与“自然选择”
17.2.2“人”成为人:“生存适应”还是“自然选择”?
17.2.3环境的“各态历经”和生物进化的“预适应”
17.2.4“选择”:自然无力承受的代价和进化难以逾越的障碍
17.3生命原理
17.3.1多样性、复杂性:“应答”和限制
17.3.2“需要”:“节约”和“冗余”
17.3.3“平衡原理”:自律、他律和“前限制”
17.4生命的维持与消亡
17.4.1协同演化
17.4.2合作与竞争
17.4.3海陆差异和生命的维持
17.4.4物质循环的中断和生命的消亡
附录1:对地球生命的挑战
参考文献
18“生态目的性”
18.1退化与进化
18.1.1两种时间箭头:退化与进化
18.1.2“免费午餐”:“退化是进化之梯”
18.2“生态目的性”
18.2.1“自为目的性”和“自在目的性”
18.2.2“生态目的性”
18.2.3“生态目的性”的贯彻
18.3资源的自然配置
18.3.1资源的自然配置:“最小化”和差异利用
18.3.2生态对策的“关联一限制”和数量规定
18.4生物平等和“体能适应”
18.4.1“种际平等”:“生态目的性”的规定
18.4.2“小种群”和“短存活”:“代际平等”的保证
18.4.3“伦理硬壳”:“种内平等”的守护神
18.4.4“体能适应”与“生存智慧”
附录1:动物的智慧和英雄行为
附录2:植物的智慧
参考文献
19人与自然
19.1人与自然
19.1.1“自然的进化”与“反自然的进化”
19.1.2适应与和谐
19.1.3“零和”还是“双赢”?
19.2生境冲突
19.2.1多样性危机
19.2.2“阈空间”和“阈密度”
19.2.3生境冲突和“斩首行动”
19.3演化的危机
19.3.1地质灭绝
19.3.2人为灭绝
19.3.3演化的危机
附录1:伦理的“困惑”
附录2:地质灭绝与生物进化的“悖论”
附录3:生物灭绝:“人为说”与“气候说”
附录4: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附录5:“拯救”生命的努力
附录6:人类消失后的地球
参考文献
20人类的本质
20.1人类的外部性
20.1.1外部性的不同观点
20.1.2外部性的边界和本质判断
20.1.3生物界外部性的消解
20.1.4人类在本质上的外部性
20.2“文化适应”
20.2.1“文化适应”:“驯化”与退化
20.2.2“浮士德式”的交易
20.2.3资源的人类配置:“全方位”和“最大化”
20.3人类社会的不平等
20.3.1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20.3.2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扩大
20.3.3人类社会不平等的“画面”
20.4人类的本质
20.4.1“认识自己”
20.4.2反自然:人类的本质
20.4.3人类存在的理由
附录1:人与人的“双赢”和“社会和谐论”
附录2:人类的“原罪”
附录3:财富价值观的倒置
附录4:劳动与分配的“2080/8020规则”
附录5:“托夫勒一弗里德曼的神话”
参考文献
21环境伦理
21.1人类中心主义
21.1.1人类中心主义
21.1.2“人是自然的目的”
21.2动物保护伦理和生物中心主义
21.2.1动物保护伦理
21.2.2“敬畏生命”
21.2.3生物中心主义
21.3生态中心主义
21.3.1“自然价值论”
21.3.2“深层生态学”
21.4“大地伦理”
21.4.1“大地伦理”
21.4.2“生态学意识”
21.4.3伦理责任和伦理教育
附录1:日本为何不顾声讨热衷捕鲸?
附录2:“丛林法则”与“社会达尔文主义”
参考文献
22整体主义
22.1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22.1.1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22.1.2生命之链、死亡之网
22.1.3信息化、智能化的生态系统
22.2生态整体主义和道德关系
22.2.1分歧、论争和判断是与非的共同尺度
22.2.2生态整体主义和道德关系
22.3道德选择与道德权利
22.3.1“性”、习得性和道德选择能力的获得
22.3.2理性和道德选择能力:人类做错事的缘由
22.3.3人类并不比动植物“智慧”
22.4道德权利的“意蕴”和回应
22.4.1道德权利的“意蕴”
22.4.2回应:并非优越的理性和道德选择能力
22.5个体权利的“恰当位置”
22.5.1个体与整体
22.5.2个体权利的“恰当位置”
22.5.3“外在价值准则”
22.6“颠覆性的”生态学
22.6.1“生态学上的怪胎”
22.6.2“颠覆性”的生态学
附录1:人类的“智慧”
附录2:人类和动物的道德心
参考文献
23“生物圈伦理”
23.1“最高伦理主体”和“最高伦理尺度”
23.1.1人是生物圈“无缝之网”上的一个“节”吗?
23.1.2“最高伦理主体”和,最高伦理尺度”
23.2自然“本善”,人性“本恶”
23.2.1善恶的行为和本质判断
23.2.2自然“本善”
23.2.3人性“本恶”
23.3“天赋生存权”和“生态义务权利”
23.3.1“天赋生存权”
23.3.2“生态义务权利”——“天赋生存权”的基石
23.3.3“生态义务权利”——对传统伦理观的“颠覆性”挑战
23.3.4“道德披风”该为谁披上?
23.4“生物圈伦理”
23.4.1“生物圈伦理”
23.4.2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23.4.3“种内平等”、“代际平等”和“种际平等”的优先性
23.5“伦理的规模危机”
23.5.1“伦理的规模危机”
23.5.2人类的伦理责任:缩减人口规模
附录1:受害者无权要求处死老虎
附录2:狗的礼赞
附录3:自然的故事与人类的故事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