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头课题16问
  • 龙头课题16问
  • 龙头课题16问
  • 龙头课题16问
  • 龙头课题16问
  • 龙头课题16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龙头课题16问

4 全新

仅1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潘国青、杨四耕、崔春华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架子3 3-7

上书时间2024-08-21

读万书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潘国青、杨四耕、崔春华 著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0
  • 版次 1
  • ISBN 9787567568884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2页
  • 字数 24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学校教育科研智慧丛书
【内容简介】
一所学校,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为什么要有龙头课题?一些人对此理解还不太深刻,认识还不太到位,需要“思想启蒙”,需要“意义澄明”。有经验的校长和教师都知道,一个好课题可以带动一所学校的发展,可以带动学校多方面工作的良性循环,可以让大多数教师参与其中,可以让学校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可以说,一个好课题,一所好学校。实践证明,龙头课题研究是学校发展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
【作者简介】
主编 潘国青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学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教育学会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教育评估协会理事、基础教育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创造学会会员。 

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尤其关注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普及指导和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曾主持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发达地区中小学学校教育科研持续发展研究”,出版《教育科研新视角》、《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学校教育科研新论》等学术专著;主编《上海普教科研30年》、《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方略与实践》等。撰写的《浅论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的方法途径与策略》、《中小学教师能否“探索教育规律”——试论学校教育科研的“泛化”与“规范”》、《学校教育科研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变革》等50余篇论文先后在“教育发展研究”、“上海教育科研”、“北京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上海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
【目录】
序 

前言:学校内涵发展的智慧与路径 

导言:一个好课题,一所好学校 

问题1:究竟什么是龙头课题?对学校发展来说,龙头课题有何价值或意义?龙头课题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提示】 

 “龙头课题”是以学校整体发展为依托,带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而确立的课题。它由课题确定研究的主要目标,可以引申出一系列的子课题,涵盖研究的多个方面。龙头课题具有全局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它着眼于比较宏观的命题方向或思路,定位在学校整体和外部大环境的连接点上,涉及到学校发展的整体思路,对学校的整体发展有指导意义。龙头课题是一种把课题研究与学校变革融合起来的比较有效的方式。 

【经典】 

深化龙头课题研究 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问题2:龙头课题究竟从哪里来?哪些问题可以成为龙头课题的源泉?学校如何确定龙头课题? 

【提示】 

学校确立龙头课题有如下方式:一是从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和优势入手确立龙头课题;二是从本校已有的经验成果入手确立龙头课题。基层学校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经过总结和提炼、结合可以上升到新的高度,成为学校的特色;三是从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入手确立龙头课题。学校在进行教育改革时,需要借鉴引入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来指导教改实践,以此入手选择龙头课题的内容,使学校形成特色;四是从影响和阻碍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确立龙头课题;五是从各级规划课题指南中提供的问题入手确立龙头课题。 

【经典】 

 以龙头课题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龙头课题引领农村学校可持续发展 

问题3:学校究竟怎样组织龙头课题研究?如何分步骤地推进龙头课题?龙头课题在研究上有哪些有效推进策略? 

【提示】 

在龙头课题研究中,我们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多地是注重对过程的管理。只有通过扎实、有效的管理,才能使课题研究深入:开展龙头课题研究首先应确立龙头课题研究的指导原则,那就是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借助这一课题的研究带动、推动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把教师们的教学工作与课题研究工作结合起来,把日常的教研活动与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结合起来。 

【经典】 

用科研的力量促进学校创新发展 

问题4:如何做实、做强龙头课题,如何让龙头课题引领学校全面发展?龙头课题是一成不变的吗?哪些情况下需要调整龙头课题? 

【提示】 

 学校要做实、做强龙头课题,让龙头课题引领学校全面发展,首先要让教师充分理解课题研究的理念和思路,并对研究内容做出自己的理性判断。其次要细化内容,调整课题研究内容与思路,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子课题群。龙头课题研究要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要深入到课堂,扎根课堂是推进课题实施的有效保证。最后还要不断积累,提炼成果。回顾龙头课题研究过程,对研究成果作初步的梳理,形成研究报告的基本构想,并组织课题组老师讨论,提炼课题研究结论,最终定稿。 

【经典】 

 以龙头课题的实施为载体,促进学校全面整体发展 

问题5:如何深化龙头课题研究,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如何通过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促进学校转型发展? 

【提示】 

选择龙头课题,需要有所侧重,这样就比较容易选准命题。在学校教育转型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和矛盾,暴露出学校的弊端。这些问题也是学校内涵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把这些问题和矛盾“放大”再进行解剖,针对其“病理”进行诊治,从而确定学校的龙头课题。学校立足于课题研究工作,形成围绕龙头课题的课题研究网络,提升学校办学品味,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取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经典】 

以实验项目研究为载体,促进学校转型发展 

问题6:龙头课题与校本研修有关系吗?如何以龙头课题研究带动校本研修活动?校本研修活动如何聚焦龙头课题? 

【提示】 

以龙头课题研究为中心的校本研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教师投身教育科研是提升自身素养和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龙头课题的牵动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较之平常的学习、研究和教学实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校本研修中,培训与科研紧密结合,有利于教师的迅速提高。学校可以大课题为龙头,以小专题为抓手,扎实推进校本研修。教师通过认领龙头课题中的子课题或小专题,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可以与课题的研究工作结合起来开展。 

【经典】 

从心出发,快乐健康每一天 

问题7:龙头课题具有某种程度的综合属性。如何将龙头课题分解为小课题群?在分解上要遵循哪些原则? 

【提示】 

学校龙头课题确定下来之后,课题组长可以事先根据自己的理解分解出一部分龙头课题子课题,然后发动学校有关教师,进一步分解子课题,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经过分解,龙头课题就形成了一个课题群,然后再召开一个学校课题研究的“招标会”,请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认领自己擅长的课题,以此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要吸纳教师参加,充分重视组室乃至教师个人的课题。学校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可能会涉及全校(或部分)组室的教师,但是这不能替代组室或教师个人的课题。 

【经典】 

德美一体,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问题8:龙头课题确定之后,如何立足不同主体,围绕龙头课题抓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龙头课题能够凝聚全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吗? 

【提示】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实际,不断探索学校教育科研的新路子,逐步构建起行之有效的校本科研运行机制,是龙头课题研究的关键所在。通过规范课题研究过程,抓龙头课题的研究,来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用龙头课题的研究来带动其它研究,形成一种以工作促科研,以科研带工作的良好科研局面。围绕困惑抓课题,解决疑难研究,确保教育科研的广泛性。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实际,在教师中深入了解教学疑难,从教学困惑出发,组织教师开展以教学困惑为课题的问题化课题研究,充分挖掘教师中焏待解决的教学问题,在校园内形成“主从结合,多元互补”的课题研究群,切实做到科科有实验,人人有课题,以科研促质量。 

【经典】 

教育科研夯实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问题9:学校如何让一线教师参与龙头课题研究?一线教师参与龙头课题研究有哪些具体途径或方式? 

【提示】 

根据教师的情况和学校的思路,可以有多种方式。 一是全员参与式,全校教师根据学校要求参加教育科研;二是重点指导式,这是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进行重点研究与指导;三是分期分批式,有的学校开始科研起步时,觉得规模不宜太大,因而采用分期分批的方式,他们希望这样能够做得扎实一些,还可以配置一定的指导力量; 四是骨干先行式,骨干教师的责任心比较强,教学经验相对也比较丰富,他们先行一步,较能取得科研的经验。学校科研队伍的建设实际上像滚雪球似的,有那么几个人在教育科研中学会了科研,而且对科研感兴趣了,他们就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中坚,他们还会带动其他教师投入教育科研。 

【经典】 

深化国际理解教育研究,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问题10:龙头课题与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有关系吗?我们如何寻找学校龙头课题进课堂、入课程的切入点?如何将龙头课题的功能最大化? 

【提示】 

学校的龙头课题就是学校依靠教育科研,解决课改过程中出现的新困难、新矛盾和新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龙头课题只有产生于学校课程改革实践,其成果才能为学校的课程改革实践服务。目前,学校的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转型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因此,学校课程改革过程中,寻找到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转型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形成研究课题,然后逐步放大,使之成为学校的龙头课题,以更好地找到系统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经典】 

教育科研引领学校课程改革 

问题11:老牌学校做过多个龙头课题,“该研究的都研究过了,没有什么需要研究的了”。立足实际,老牌学校如何与时俱进地确立龙头课题、不断促进老牌学校得发展? 

【提示】 

学校发展过程中永远不可能没有问题。对于学校来说,研究无止境。为此,老牌学校一是应着眼于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并将系列问题的研究转化为学校的龙头课题;二是学校改革的指向和目标要与时俱进,拓展发展内涵,也可以改变发展走向,从另一个发展的阶段重新开始。学校改革需要坚守,更需要提升与创新。学校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确定新的发展目标,制订新的发展规划,都需要通过以龙头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教育科研来引领和保障,突破学校发展的“高原期”。 

【经典】 

科研引领显奇效 百年老校焕新貌 

问题12:学校内涵与特色发展达到相当程度之后,还需要确立龙头课题吗?还需要用龙头课题去推动学校发展吗?龙头课题如何再次成为优质学校整体发展的“助推器”? 

【提示】 

龙头课题是一种把课题研究与学校改革融合起来的最佳方式,以此作为教育改革的抓手是比较理想和稳健的。因此,龙头课题在学校内涵与特色发展达到相当程度后,仍然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抓手。实际上,无论是学校处于哪个教育阶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会有各种问题出现,没有问题的学校不可能存在。因此,学校仍然需要根据学校实际需要或者教育发展的方向,并依据对教育教学理论以及政策法规等的把握精心选择问题,形成研究的龙头课题,使之再次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经典】 

教育科研助推育才中学绿色发展 

问题13:学校工作的一个侧面可以成为龙头课题吗?一个小的切入点成为龙头课题的前提是什么?如何把一个侧面或一个小的切入点转化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龙头课题? 

【提示】 

龙头课题牵动的面在学校范围内是比较广泛的,涉及的环节也比较多,但这并不说明龙头课题一定要是大课题,小课题也可以做出大文章。课题研究可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龙头课题是以对学校工作的全面带动、渗透为主要特征的,但这种全面带动与面面俱到是有区别的,即龙头课题不一定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每个方面,乃至细小的部分,它只是从学校工作的某个方面入手,渗透、推展到其它方面。所以在选择龙头课题时不要求全求细,要有举重若轻的宏观意识。 

【经典】 

让学生拥有“一百”个世界 

问题14:寻找到学校发展的突破点之后,如何由这一突破点出发确立学校的龙头课题?如何通过教育科研促进学校实现真正的突破? 

【提示】 

对于一些学校来说,要一下子抓住一个龙头课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学校在找到发展的突破点后,可以围绕这个突破点做一些小课题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思路会越来越清晰,目标会越来越明确。在小课题的研究基础上把它们捏合起来,抽出一条主线,成为龙头课题。然后再根据对龙头课题的分解,补充其它子课题的研究,从而实现由突破点研究到龙头课题研究的转变。 

【经典】 

科研引领 事上磨炼 促进发展 

问题15:学校特色发展需要品牌。如何将学校的品牌发展与龙头课题的确立与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学校特色发展? 

【提示】 

创建学校品牌的实践证明,教育科研是学校品牌的最大“看点”,教育科研是学校展示和提升自己形象的最佳平台,用教育科研打响学校的品牌是最优的路径。每一所成功的学校,背后必定有自己成功的故事。对学校成功的故事进行总结和研究,不仅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还能对其他学校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迪。因此,学校的成功案例就应该成为一个研究的课题。之所以要上升为课题,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经验总结, 是因为以研究的视角进行总结,可以使其摆脱经验的局限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当它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就不是单纯的宣传报导,而是富有价值的学术引领,这样,学校的经验才更加深入人心而具有普遍的价值,学校品牌才更有含金量、更有权威性,才能赢得来自专业和同行方面的认同。 

【经典】 

科研引领发展 发展铸就品牌 

问题16:一个龙头课题结题之后,如何选择新的龙头课题切入点?如何在原有基础形成新的龙头课题,形成系列化的龙头课题? 

【提示】 

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学校需要对学校实际、学生需求等有一个科学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对学校课程建设进行统筹规划,这就需要进行一番深刻的科学研究。只有通过教育科研,把握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才能对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素养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的学校课程建设才能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引导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才能使学校的课程建设规范化。 

【经典】 

关注学生素养的学校课程研究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