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平等:战时重庆的外交界与中国现代外交的黎明曙光(1938—1946)(右上角拐口水印不影响阅读介意勿拍)
  • 走向平等:战时重庆的外交界与中国现代外交的黎明曙光(1938—1946)(右上角拐口水印不影响阅读介意勿拍)
  • 走向平等:战时重庆的外交界与中国现代外交的黎明曙光(1938—1946)(右上角拐口水印不影响阅读介意勿拍)
  • 走向平等:战时重庆的外交界与中国现代外交的黎明曙光(1938—1946)(右上角拐口水印不影响阅读介意勿拍)
  • 走向平等:战时重庆的外交界与中国现代外交的黎明曙光(1938—1946)(右上角拐口水印不影响阅读介意勿拍)
  • 走向平等:战时重庆的外交界与中国现代外交的黎明曙光(1938—1946)(右上角拐口水印不影响阅读介意勿拍)
  • 走向平等:战时重庆的外交界与中国现代外交的黎明曙光(1938—1946)(右上角拐口水印不影响阅读介意勿拍)
  • 走向平等:战时重庆的外交界与中国现代外交的黎明曙光(1938—1946)(右上角拐口水印不影响阅读介意勿拍)
  • 走向平等:战时重庆的外交界与中国现代外交的黎明曙光(1938—1946)(右上角拐口水印不影响阅读介意勿拍)
  • 走向平等:战时重庆的外交界与中国现代外交的黎明曙光(1938—1946)(右上角拐口水印不影响阅读介意勿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走向平等:战时重庆的外交界与中国现代外交的黎明曙光(1938—1946)(右上角拐口水印不影响阅读介意勿拍)

12 1.2折 97 八品

仅1件

上海黄浦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勇、[〔荷〕]张克雷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7-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南2 4-9-9

上书时间2024-06-24

读万书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勇、[〔荷〕]张克雷 著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
  • 出版时间 2017-04
  • 版次 1
  • ISBN 9787229115814
  • 定价 97.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32页
  • 丛书 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对重庆非凡的过去引入了新的视角,首次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不同层级的外交关系(大使级、公使级、代表处,等等),系统地揭示了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以及签订新约的过程。本书展现了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国家摆脱西方国家在华治外法权体系,从而结束其半殖民地地位的历史;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的中国,是如何成为一个大国——战时盟国“四大国”之一,战后如何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常任理事国,开始朝着平等互惠的现代外交方向前进的历程;展现了在战时国际舞台之一的中国战时首都重庆,许多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个性鲜明的潮流人物,从而以令人信服的方式重新定义了在全球变革的风口浪尖上,重庆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个主要国际中心,以及作为孕育当代中国的早期摇篮之一的独特意义。

【作者简介】

丛书总主编:章开沅,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现任华中师范大学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

 

本书作者:周  勇  〔荷〕张克雷/著。

 

周勇,历史学教授、研究员,曾就读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并在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83年以来,先后在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现任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张克雷(Vicent K. L. Chang,华裔荷兰人,其祖父曾为战时重庆国民政府外交部外交官),荷兰律师、咨询师,拥有荷兰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法学硕士学位,曾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哈斯汀法学院(Hastings College of the Law,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及中国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习。1999年毕业后,供职于国际知名的富而德律师事务所(Freshfields Bruckhaus Deringer)阿姆斯特丹及香港分理处。现为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

 


【目录】

总  序  章开沅i

 

本书摘要v

 

作者简介ix

 

有关音译的说明xv

 

图片列表 xxi

 

表格列表 xxxi

 

 

 

自  序3

 

前  言7

 

 

 

第一部分  序曲:变化大舞台11

 

第一章  不平等条约与驻渝外国领事馆(1890—1937年)13

 

第二章  派驻中华民国的外交使团 17

 

第一节  民国初年(1912—1927年)17

 

第二节  南京十年(1928—1937年)18

 

第三节  抗战前夕(1937年)19

 

第三章  重庆国民政府外交部 21

 

第一节  源起与背景21

 

第二节  迁址重庆22

 

第三节  行政组织23

 

第四节  领导人物24

 

第五节  战时政策与变化25

 

 

 

第二部分风云变幻:战时重庆外交界55

 

第四章  危险时代的先锋(1937—1940年)57

 

第一节  国际背景57

 

第二节  在宁、汉外国外交使团(1937—1938年) 60

 

第三节  在渝外国外交使团(1938—1940年)63

 

第四节  重庆外交界与各国人士74

 

第五章  携手抗日(1941—1942年)108

 

第一节  国际背景108

 

第二节  在渝外国外交使团110

 

第三节  重庆外交界与各国人士121

 

第六章  走向和平与战后新秩序(1943—1946年)154

 

第一节  国际背景154

 

第二节  在渝外国外交使团157

 

第三节  终结在华治外法权的新条约166

 

第四节  重庆外交界与各国人士170

 

第七章  影子外交:中国共产党在重庆的对外事务(1939—1946年)185

 

第一节  在重庆的中共中央南方局185

 

第二节  中共中央南方局与重庆外交界188

 

第三节  中共中央南方局与重庆外国新闻界192

 

 

 

结  论196

 

 

 

注  释200

 

附录一  主要事件年表 (1840—1946年)569

 

附录二  驻华外交使团一览(1912—1946年)603

 

附录三  驻渝外交使团一览 (1938—1946年)605

 

附录四  中外新条约一览617

 

附录五  所用原始资料一览619

 

五-Ⅰ:1939—1940年间驻渝外国外交使团就人员及地址变更事宜致重庆国民政府外交部外交照会及官方信函的副本621

 

五-Ⅱ:1940年1月版标注有在渝外国外交使团地址的重庆地图628

 

五-Ⅲ:1940年6月有关重庆大轰炸的来源不明的英文新闻报道 631

 

五-Ⅳ:1940年7月19日日本驻沪总领事有关重新界定重庆“安全地带”的信函633

 

五-Ⅴ:1943年3月19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就荷兰大使馆秘书高罗佩抵达事宜致荷兰驻渝大使馆的外交照会636

 

五-Ⅵ:1943年10月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外交官衔名录节选638

 

五-Ⅶ:1946年1月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外交官衔名录节选646

 

参考档案655

 

参考文献661

 

索  引695

 

后  记72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