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大趋势:中华文明及其命运
  • 文明大趋势:中华文明及其命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明大趋势:中华文明及其命运

正版,品相好,无瑕疵

15 3.2折 46.8 九五品

仅1件

安徽宣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三 著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2

王桃1的书摊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苏三 著
  •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4483126
  • 定价 46.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304页
  • 字数 3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文明大趋势:中华文明及其命运》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开始,系统梳理其发展的过程和内在脉络,并将中华文明与西欧、日本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从而提出“近代以来,中华文明为何落后于西方”这个核心问题,并给出了自己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人类文明发源于中东地区,中华文明也是在中东文明的影响之下才发展起来的,相较欧洲中华文明距离中东更远,从源头上说就“落后”于西欧。

【作者简介】

  苏三,北京文化学者,因倡导“西来说”主张而著称。04年获得新浪年度文化人物称号,06年获《中国商报》“年度人物”,其代表作为“破译飓风系列”(共八册),其中《向东向东、再向东》(04年出版)与《汉字起源新解》(2010年出版)曾分别获得香港凤凰卫视特别推介。

【目录】

自序 
上篇 从文明传播角度看中国史
导言 
第一章 概说早期中国文明史 
第一节 来源不明的“三代” 
第二节 奠定中国文化基础的秦汉 
第三节 混乱中的中国文明东南移 
第四节 辉煌的隋唐时代 
第二章 最近1000年中国历史的形成 
第一节 中国在世界上是否先进过 
第二节 “崖山之后”的必然命运 
第三节 不能分拆的元、明 
第四节 “末代”命运不只属于清朝 
第三章 中国文明发展中的一些现象 
第一节 中国史前缺乏石材建筑说明史前文明落后 
第二节 中国古都发展史昭显中国文明东南移趋势 
第三节 中国文明南移例证 
第四节 文明传播规律与摄影术传播案例 
中篇 欧美现代化过程
导言 
第四章 欧洲诞生大事记 
第一节 8世纪:欧罗巴、基督教与神圣罗马帝国 
第二节 9世纪:北欧海盗时代 
第三节 10世纪:欧洲封建制度出现 
第四节 11世纪:基督教与欧洲社会 
第五节 基督教与欧洲政治 
第六节 英国文明的历程 
第七节 欧洲大学的出现 
第八节 12世纪:东征与东西文明的交流 
第九节 中世纪的基督教 
第十节 13世纪:骑士精神、自由城市大联盟及英国的崛起 
第十一节 14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与文艺复兴运动 
第十二节 15世纪:中世纪的结束与现代文明的发端 
第十三节 16世纪:宗教改革与科技文明的开始 
第十四节 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文明的飞跃 
第五章 欧洲近代史札记 
第一节 欧洲近代史划分 
第二节 现代化的标准是什么 
第三节 回顾欧洲现代化起点 
第四节 当彼得大帝遭遇康熙 
第五节 启蒙运动与当时的中华帝国 
第六节 法国大革命及其余波 
第七节 工业革命与现代文明 
第八节 西方工业化过程中遇到的社会问题 
第九节 1848年欧洲革命及英国特性 
第十节 19世纪欧洲的城市化 
第十一节 民族主义与德国崛起 
第十二节 19世纪晚期欧洲激进社会思潮 
第十三节 新帝国主义及童子军 
第十四节 “一战”前后的欧洲大陆 
第十五节 “一战”后中东欧与犹太人问题 
第十六节 和平,你好! 
附:美洲现代化两例 
下篇 学生变老师:日本的崛起
导言 
第六章 古代日本 
第一节 日本最初的历史 
第二节 一个隐蔽的大国 
第三节 天皇制与政治传统 
第四节 日本封建贵族与武士精神 
第五节 日本宗教的社会影响 
第六节 与欧洲近似的日本国民性 
第七节 日本人的独特审美 
第八节 日本文学与女性地位一瞥 
第九节 13世纪后日本的转折 
第七章 最近500年 
第一节 日本与西方的接触 
第二节 日本的儒学与教育 
第三节 “明治维新”前夜的社会背景 
第四节 国门大开:“明治维新”的开启 
第五节 “明治维新”成功,原因何在 
第六节 明治维新时的政治与社会 
第七节 改革进入深水区 
第八节 1900年前后,日本进入工业化时代 
第九节 20世纪的日本:大战将至 
第十节 “二战”后的日本“和平改造” 
第十一节 1950年代:转机与崛起 
总结 
附录:围绕科学与文化的杂思 
第一节 欧洲现代化与基督教 
第二节 影响文明与科学的可能因素 
第三节 神奇的数字与数学 
第四节 全球文明数据中的中国 
第五节 中国的语言文字与科学 
第六节 有关教育 
第七节 审美、色彩与科学 
跋 
参考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