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与教育变革丛书·变迁与转型:中国传统教化的近代命运
内新未阅无写划 外书衣边缘存在轻微磨白
¥
170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黄书光 著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0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5-01-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私藏自然旧 内新未阅无写划 外书衣边缘存在轻微磨白 细节见图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书光 著
-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0
-
版次
1
-
ISBN
9787544452359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9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社会发展与教育变革丛书
- 【内容简介】
-
《社会发展与教育变革丛书·变迁与转型:中国传统教化的近代命运》采用多学科的比较研究视角,主张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方法论的指导思想,注重吸收历史学、教育学、社会学、民俗学、传播学、文化学、哲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最新成果,对中国传统教化的近代命运进行综合性的多维理论审视。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将传统教化置于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变革和中外文化撞击融通的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深度辨析,力求做到叙事与说理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历史与逻辑结合,注意选取具有近代典型意义的教化主题进行系统考察与比较,旨在对传统教化的近代变革走向、发展特征、转型动力、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深刻反思,以期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公民道德教育和“以德治国”的文化战略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
- 【作者简介】
-
黄书光,1962年11月生,1989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98年晋升教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已出版学术专著《中国教育哲学史》第四卷、《胡适教育思想研究》、《陈鹤琴与现代中国教育》、《理学教育思想与中国文化》、《国家之光人类之瑞一一复旦公学校长马相伯》,合著及参编著作有《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古代卷)等7部,发表论文60余篇。专著及主要参编著作曾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特别奖”、“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等奖项。1997年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01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03年获“第四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中国传统教化思想的批判与现代性教化话语的多元建构
第一节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教化思想的批判
一、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与传统教化体系的逐渐瓦解
二、价值观念变革与传统教化思想批判的愈益激烈
第二节现代性教化话语的多元建构
一、文化激进主义者的教化主张
二、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教化理想
三、自由主义者的教化观念
四、“三民主义”者的教化旨趣
五、新民主主义者的教化追求
第二章近代绅士转型与传统软化转向
第一节绅士与传统文化结构的契合性
一、“帝力子我何有哉”——帝国时代封建皇权机构的松散性
二、绅士在地方社会权力结构中的特殊地位
三、传统文化的重心在农村
第二节民族国家建构与近代绅士教化权力蜕变
一、现代教育与民族国家建构
二、绅士城市化
三、乡村绅士教化权力结构的蜕化
第三节近代教化转型中的地方绅士:以王锡彤和刘大鹏为考察中心
一、从乡村塾师走向近代实业家——王锡彤
二、乡村塾师刘大鹏的教育生活
第三章传统家族教化的近代转向
第一节家族及家族教化近代转向的性质与特征
一、大家族与小家庭
二、家族教化近代转向的性质及特征
第二节传统家族教化系统的近代转向
一、直接的家族教化系统
二、间接的家族教化系统
第三节近代家族咸员教化地位的变化
一、父权衰落与儿辈地位的提高
二、夫权衰落与女子地位的提高
三、族权衰落与族人平等地位的形成
第四节家族教化传递模式的近代转型
一、玛格丽特.米德关于三种文化类型的理论
二、中国传统家族教化传递模式的近代转型
第五节传统家族教化内容的近代转向
一、近代家族教化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高涨
二、传统家族教化中知识观的变化
三、家族教化中传统职业观的变更
四、传统修身教育中出现的新因素
五、近代家族教化中对社会陋习的规劝
第四章近代小说戏剧转型中的教化意蕴
第一节小说界革命与近代小说教化观念的剧变
一、“虽小道亦可观”:传统小说的教化观念
二、小说界革命兴起:小说地位急剧提升与新小说大量涌现
三、开通民智与改良群治:新小说教化之主旨
四、小说界革命中的另类声音:对小说教化功能的辩证思考
第二节从“高台教化”到革命启蒙:近代转型期戏剧教化观念的变革
一、伦理灌输与讽喻劝诫:传统戏曲的“高台教化”观
二、维新派“戏剧新民”教化观与戏曲改良运动的兴起
三、革命派的“革命启蒙”戏剧教化观与舞台实践
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戏剧、新社会”戏剧教化观与戏剧改良大讨论
第五章宗教变革中的教化图景:以佛、耶为中心的考察
第一节教化“合法性”根基的再认
一、教化的“合法性”危机
二、确认教化“合法性”的不懈努力
第二节教化主体的分解与转移
一、出家僧徒:软化的灵魂
二、在家居士:教化的主力
三、思想家与革命家:不自觉的教化辅助者
第三节应对世俗文化的挑战
一、对科学的顺应与超越
二、对儒家思想的迎合
第四节面对基督教的冲击
一、基督教对佛教教化的冲击
二、佛教徒对基督教的理论反击
三、调和与借鉴
第六章乡村建设运动中的教化实验
第一节教化实验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多元文化的交汇、碰撞与融合
二、“往东走”与“往西走”:多元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的文化取向
第二节教化实验的文化旨趣
一、儒学生命化:孔子人生态度的现代诠释
二、西学本土化:自由、独立的“新民”构想
三、体用之别:两种文化旨趣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教化实验的组织形式
一、以教统政:古代乡约的现代改造
二、以政统教:教化实验的现代政治保障
三、重礼俗与重法律:两种教化组织形式之区别
第四节教化内容的本土化探索
一、人生行谊教育:让乡下人“活起来”的“精神陶炼”
二、公民教育与科学教育: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现代性教化
三、“化农民”与“农民化”:知识分子在现代乡村教化中的角色定位
第七章近代教育体系构建中的教化精神
第一节晚清学制变革中教化精神的嬗变
一、晚清学制改革与近代教化思想的孕育
二、科举制度的废除与儒学教化制度的崩溃
三、晚清学制改革中学校教化精神的嬗变
第二节民国时期学制建构中的教化精神
一、“壬子癸丑学制”与新教育的推广
二、1922年新学制:近代学校教化体制的雏形
三、新学制对公民教化的推动
四、“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确立与国民政府政治教化的归依
第三节近代社会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大众教化
一、官方对民众教化的诉求与近代社会教育体系的构建
二、民众教育馆:民众教化的中心
三、民众学校:开展识字运动与公民训练的重要组织
第八章新民主主义激流中的乡村教化实践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理论与乡村教化的新路径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与新教化思想的出现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乡村教化理念的建构
第二节革命根据地乡村教化的探索与实践
一、革命根据地乡村教化的形式
二、革命根据地乡村教化的内容
三、革命根据地乡村教化的特点
第三节革命根据地乡村教化的再造与社会风气的革新
一、强化群众的阶级意识和思想觉悟
二、提升乡村妇女的政治素养
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