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与社会学观察:艺术世界与文化产品
  • 音乐与社会学观察:艺术世界与文化产品
  • 音乐与社会学观察:艺术世界与文化产品
  • 音乐与社会学观察:艺术世界与文化产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音乐与社会学观察:艺术世界与文化产品

55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彼得·约翰·马丁(Peter J.Martin) 著;柯扬 译

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8-18

水墨丹青书坊的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英]彼得·约翰·马丁(Peter J.Martin) 著;柯扬 译
  • 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9
  • 版次 1
  • ISBN 9787810964012
  • 定价 2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7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正如张前、王次炤教授在《音乐美学基础》中所言,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不仅包含哲学、心理学方法,也包含社会学方法,不同的方法有助于解答不同类型的问题。目前,我国音乐美学界对前两种研究方法的运用居多,对社会学方法的借鉴和了解则相对较少。而就整个音乐学界而言,把音乐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学者同样是凤毛麟角。在这方面,曾遂今先生做了不少开拓性的工作,杨洸、孟祥林、刘丽华、金经言、周耀群等学者也翻译了数本外文专著。这些著述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但总的来说,现有的音乐社会学文献仍有待丰富,这便是我翻译此书的第一个原因。
当然,探索音乐作品的社会、历史及文化内涵,早已是众多音乐学者熟悉的研究思路,史学家、民族音乐学家们一开始就要面对这个问题。但是,他们的研究是否就等同于音乐社会学?音乐社会学是否有独特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它是否有足够的理由成为一门“学科”?它与当今势头强劲的民族音乐学之间到底有没有本质的区别?这些问题始终萦绕于译者心头,正是为了找到解答问题的些许线索,我尝试翻译此书。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作者并非音乐学者,而是社会学者。在西方,许多音乐社会学研究者皆供职于社会学系,他们有着与音乐学者不一样的学术背景和话语系统,这或许能为我们带来某些新的视角和启发。这是我翻译此书的第三个原因。
【作者简介】
柯扬,1978年生于广州,2007年获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专业博士学位,师从于王次炤教授。同年留校任教,现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曾于《人民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研究》、《星海音乐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2007年,作为第二译者出版译著《音乐的意义与表现》(MusicalMeaningandExpression);2008年获第二届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三等奖;2009年,博士论文《有限的相对主义--论音乐的价值及其客观性》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同年获中央音乐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9-2010年,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音乐系作访问学者。
【目录】
鸣谢
第一章导论
第一部分音乐学与社会学的界线
第二章音乐与社会学观察
第三章果真是社会学研究吗?探究音乐分析中的“社会”维度
第四章音乐与控制

第二部分来自不同阶层的声音:不平之鸣
第五章社会阶层、文化与音乐会
第六章“首个工业城市”中的音乐生活

第三部分即兴表演与互动
第七章自发性与组织性
第八章“请听我说”:艺术世界、即兴表演与爵士乐语言
第九章文本、语境与文化产品

第四部分尾声
第十章日常音乐研究
参考文献
中外文人名对照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