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谣言.谶语及其他 庄涤坤 于一爽 编 著 9787513311267 新星出版社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
10.26
3.4折
¥
30
全新
仅1件
作者庄涤坤 于一爽 编 著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11267
出版时间2013-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0元
货号1200453939
上书时间2025-01-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庄涤坤,毕业于山东大学。多年媒体从业经历。做过记者、编辑、主编,待过报纸、网站、杂志,曾就职于《新京报》、《华夏时报》、和讯网、新浪网,昨天是混迹媒体的杂家,今天是媒体的冷眼旁观者。
于一爽,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曾在北京日报社、文汇出版社、盛大文学有限公司任职,现为凤凰新媒体文化频道副主编。在《北京青年报》、《经济观察报》等多家媒体发表过评论文章数十万字,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于氏看法,只为一爽。
目录
主编寄语 庄涤坤
打造“民国”与制造“国民” 李阳
逃避死亡与中国人的动物化生存 吴洪森
微博的谣言与谶语 叶匡政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夫一妻制 肉唐僧
有叫作“人群”的这种东西吗 殷罗毕
悦读会是个神奇的地方 王小柔
破碎的阳光 杨树鹏
像诗那样活着的阿垅 张航
浑浊困兽 徐刀刀
邱炯炯:地藏王后院的坟地 庄涤坤
陈农:听农民起义俑讲笑话 庄涤坤
静静地躺在阿拉斯加 巫昂
漂亮的梅花爪 胡淑芬
阳光下的残叶 坏蓝眼睛 主编寄语 庄涤坤
打造“民国”与制造“国民” 李阳
逃避死亡与中国人的动物化生存 吴洪森
微博的谣言与谶语 叶匡政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夫一妻制 肉唐僧
有叫作“人群”的这种东西吗 殷罗毕
悦读会是个神奇的地方 王小柔
破碎的阳光 杨树鹏
像诗那样活着的阿垅 张航
浑浊困兽 徐刀刀
邱炯炯:地藏王后院的坟地 庄涤坤
陈农:听农民起义俑讲笑话 庄涤坤
静静地躺在阿拉斯加 巫昂
漂亮的梅花爪 胡淑芬
阳光下的残叶 坏蓝眼睛
爱情的天赋 马好
她是谁 兰若斯
不可能爱 于一爽
内容摘要
肉唐僧、巫昂、叶匡政、王小柔、李阳等草根领袖演绎斑驳世相的民间叫嚣
肉唐僧、巫昂、叶匡政、王小柔、李阳、李阳、吴洪森、殷罗毕、王小柔、杨树鹏、张航、徐刀刀、邱炯炯、陈农、庄涤坤、巫昂、胡淑芬、坏蓝眼睛马好、兰若斯、于一爽等草根领袖演绎斑驳世相的民间叫嚣呐喊
我说的世界,是你看到的世界吗?
你在乎的是谁在说?还是说什么?观点和态度你更在乎哪一个?想清楚再回答,请说实话。
《谣言、谶语及其他》是一部草根领袖演绎斑驳世相的叫嚣呐喊文集,是想清楚才说的话。
就身份而言,作者有诗人、小说家、学者、画家、电影导演、媒体人;从文体上看,有杂文、叙事散文、中短篇小说,还有一些难以归类的文字品种;从内容上看,有对社会问题的发言、个人成长自叙、历史文化事件探究、画评、女性小说、世相小说、 童话。视角自是一家之言,思想可能有些活跃,态度则是接近体温。
这个世界的谣言、谶语及其他,你听到的,可能仅仅是因为你内心想听到
精彩内容
打造“民国”与制造“国民”李阳
天色被越来越浓重的黑暗所吞噬,整个下午都是阴天,看不见阳光。当火车缓慢地驶进南京下关车站时,已经是下午五时三十分。早已在车站恭候多时的代表、军官、新闻记者,本地人、外国人,都将目光聚集到从车门缓步而下的那位身披水獭领大氅、身形清癯,却精神高亢的中年绅士身上,也许他们都指望这位神采奕奕的衣冠楚楚之士,可以给这个晦暗的黄昏带来一些光亮。
狮子山上开始此起彼伏地响起枪声,这是堡垒中的士兵在鸣枪致礼。刚刚下车的那位绅士在向迎候在车站的人们简单致意以后,又重新登上火车,火车转轨到从下关到总督衙门的专线上。足有一万名士兵在铁轨边排成一线,目不斜视地注视着缓缓滑过的火车向着暮色中那幢巨大而古老的建筑物驶去。这座临时装葺一新的建筑令人想起几个月前城中的那场战乱,烧焦的痕迹被小心地掩盖住了。
当火车停在总督衙门前面的时候,是六时十五分,天色已经完全漆黑了,清寒的天气阴霾密布,开始零星飘起几星细雨来。当车上的那位绅士缓慢而安静地步下火车时,一辆精致的西洋马车早已等候在火车旁,追随在马车后的哨兵开始吹起喇叭,声音如此嘹亮,似乎在提醒人们这位被层层保镖和护卫包围着的、即将登上马车的绅士,是何等重要的人物。
其时是1912年1月1日。而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一年是辛亥年冬月十三日。正在上马车的人即是孙中山,时年四十五岁,或者按中国的算法是四十六岁。这个双重的日期计算方法在不久以后将会强制推广至全国――就在孙文到达南京的前四天,这位以离全票只差一票的结果当选的新任总统,尽管是临时的,却已然动用自己的权力,力排众议,说服各省代表通过了使用西洋历法的决定。孙文选择在这个日子到达南京正式履任临时大总统,可以视为对这个新的计时标准的践行,这一举动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意味深长:已经习惯了农历计时方式的数千年的古国,将会在这一天,随着一个被认为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政权的建立,进入一个新的时间历程;或者更精确地来说,是进入一个以西洋时间为标准的世界时间的历程。这一点,至少对于孙中山和其身边拥护这一计时法的人来说,是毫无疑问的。
不仅仅在时间上,孙文的整个总统就职仪式都可谓“空前”,每一个细节都蕴涵着丰富的隐喻。当火车和换乘的西洋马车缓缓驶向目的地时,这个习惯了轿子和遮着布篷子的传统中式马车的国家难道没有感到一些惊奇?而坐在这辆西洋马车上的人,这个即将成为这个新建立的国家的领袖,这个自命要驱除鞑虏、恢复汉人统治的人,却既没有穿着古代汉人的服装,也没有将头发小心地盘成发髻,甚至没有带上传统的汉式方巾,他光着头进入马车,周围的人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新式的西洋发型:短至齐耳的头发,偏分一侧,修剪得整整齐齐。
当身着窄袖短衣的西洋套装的孙文从马车上下来,在后花厅休息片刻,来到即将举行就职典礼的总统府时,一群身着双排扣礼服、头戴高帽的各省代表已经恭立于此了。这时是晚上八点钟,
灿烂的灯光在总统府的外面亮了起来,五颜六色的西洋彩灯中,还别有意味地点缀着数盏中式宫灯,将这个几乎完全西洋式的大厦映得通明,同时也让革命卫士肩上扛着的新式长枪熠熠生辉。
1912年那天,在南京围绕着孙文就职仪式的一切都弥漫着一种耐人寻味的气氛,这包括他所选定的日期和时间,他所搭乘的交通工具,他所谒见的各色人员,那些大街小巷挂满的旗帜和灯笼,那些塞满大街小巷的安静地注视着这位即将成为他们领袖的民众,以及原来是清朝两江总督衙门、而现在被装点得西洋味道十足的总统府……这些无疑都需要一双有经验的眼睛进行精细而纯熟的分析,透过这些繁文缛节去蠡测其背后所蕴藏的深厚的象征意味。
毫无疑问,这是一幅充满了细节和隐喻的长卷。孙文就职典礼乃是一场特殊的仪式,其用意乃在于彰显孙文和他的追随者要与传统中国,或用这些革命者的话来说――“满清帝制中国”――割断一切联系,建立一个可以与当时被认为是文明先导的西洋欧美各国平起平坐的共和中国。
孙文的整个就职典礼,乃是对西洋政治仪式的一种精细的模仿。从他和他的随从所穿的西洋服装,到就职典礼的场所――那幢西洋式的建筑物,包括孙文在就职仪式时所高举的右臂,都不由得不让人想起美国《独立宣言》发表时的场景。而孙文决心使用西洋历法,更是明白地向这一仪式的参与者和观看者宣示:中国将摆脱掉过往自我隔离的时间状态,迈入与世界共同进步的新的时间纪元。孙文的勃勃雄心,在这一就职仪式中昭然明示。
接下来,则是辛亥革命中的两场大异其趣的典礼。其一是武昌起义后,黎元洪就任共和都督的仪式。在仪式上,黎元洪在教练场上高筑土坛,向天、地和汉族始祖黄帝敬献牺牲,所采用的历法乃是以传说中的汉族初祖黄帝为起始的黄帝纪元。黎氏在仪式中焚香祝祷,跪拜宣誓,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这个仪式都应当被视为传统中国政治仪式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只不过,它宣示的乃是一种新近的、在古代中国从未存在过的政治理念:共和民国。当黎元洪向黄帝跪拜祷祝、牺牲酬奠之时,他所复苏的,乃是一个明末清初以降的古老梦想:将满洲鞑虏赶出中国,使汉族统治恢复,也即所谓的“光复”。
其二则是袁世凯就任民国正式大总统的典礼。这幅图景在表面上看来表达了一种折中的理念:南京临时政府代表、袁世凯北洋亲贵、清朝代表和各国公使汇聚一堂;其着装也五花八门,从长袍马褂到高领窄袖应有尽有。这似乎象征着一种包容与融合,但实际如此吗?其背后所隐藏的真相远比我们所看到的要丰富得多:这场仪式乃是各方权力互相妥协的结果,在以排满为名的革命结束以后,新生的共和国迅速升起了五色旗,将五族共和作为其新兴的政治理念,故而早先黎元洪带有排满兴汉意味的仪式已然落入俗套,而袁世凯作为原清朝官吏,其经历乃受典型中国传统之熏陶,自然不可能与教育成长几尽在西洋的孙文旨趣相同,更不会完全唯西洋马首是瞻。易而言之,袁氏所进行的典礼,其最终目的乃是宣示其对整个共和国进行统治的权力。从其典礼的安排来看,南京临时政府代表递交玺印和清朝代表呈受文牒,其用意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彰显权力是如何移交到这位新任的总统手中的。袁氏的总统就职典礼,究其本质而言,乃是一场展示权力的活剧。
诸种仪式,皆为展示自己。然布置场景、组织演员、登台献映,其目的,无非是博得观众欢心。仪式亦可视为一种表演,而参与仪式之人,大可当作演员,其目的,亦不外是引发观众种种想往,赢得认同。而观众究为何人?即是民众。那么这些煞费苦心、穷尽心智冀望能彰显各政治力量欲望的政治仪典,究竟赢得了多少观众呢?
革命者在荒芜的大街上孤独地舞蹈。孙文意欲彰显其使中国追随世界文明先驱步伐的就职典礼,赢得的是沉寂和冷漠,民众除却抱着充当看客瞧热闹的心态,对此几乎报以冷面。一位在场的西洋观察家如是记述:“整场就职典礼全是军方当局搞的,南京的民众,就像我先前提到的,对新近的革命政府都提不起任何精神,若即若离,没什么兴趣。”疑问也由之而来,在革命者心中本应大受鼓舞积极参加革命的民众,都到哪里去了呢?他们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变局观感如何?又有什么法子才能使这些人加入其中呢?
民众对整个革命的认识,除却亲身参与的残酷战乱,就是识字阶层从报纸上闻得的一二消息,更多的则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得知此一消息。在这些人看来,孙文及其革命追随者煞费苦心的革命仪式,与过去的庙会区别并不甚大,而且这场仪式由于在深夜举行,还吵扰了他们的正常休息。辛亥革命实际上乃是一件精英事务,这些精英心怀改造民众的希望,试图将自己认为良好的愿望和计划加于民众头上,而民众却我行我素,报以冷漠,丝毫不感激革命者所汲汲皇皇一股脑塞给他们的好处。
P1-5
- 配送说明
全新正版 多本 第一本10元 后续每本10元 开票 满百开 +5个税点不同意不要下单
— 没有更多了 —
包装不用心,书角折了。
包装仔细!物流快!书籍📚质量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