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阐释与建构--十七年文学批评研究 刘志华 9787561564714 厦门大学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阐释与建构--十七年文学批评研究 刘志华 9787561564714 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39.27 6.5折 60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志华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64714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60元

货号30172834

上书时间2023-06-08

剡溪书局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志华,男,湖北汉川市人,文学博士,副教授,莆田学院中文系主任,复旦大学博士后(2009-2011),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访问学者(2014-2015)。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研究,迄今为止完成国家社科、省社科项目各一项,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政治性卡里斯马:“十七年文学批评”的文化语境
第二章  “十七年文学批评”的生成过程
  第一节  产生:解放区文学批评的延续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视野下的文学批评
  第三节  异变:“政治缝隙中”的文学批评
  第四节  异化: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学批评
第三章  “十七年文学批评”的文学资源及其整合
  第一节  吸纳与批判:“十七年文学批评”与“五四”至30年代的现代文艺理念
  第二节  张扬与革新:“十七年文学批评”与解放区“革命文艺”的实践性体系
  第三节  借鉴与改造:俄苏文学资源
第四章  “十七年文学批评”的批评类型
  第一节  “政治本位”型阐释模式
  第二节  “泛意识形态性”型阐释模式
  第三节  “经验感悟”型阐释模式
第五章  “十七年文学批评”的批评功能
  第一节  指导和规范:“十七年文学批评”对作家的影响
  第二节  践履和图解:“十七年文学批评”对作品的影响
  第三节  批判和整饬:“十七年文学批评”对文艺运动思潮的影响
第六章  “十七年文学批评”的几个关键词
  第一节  文艺斗争:在政治与文学之间
  第二节  人性、人情:在“合情”与“合法”的夹缝中
  第三节  民族形式:有意味的形式
  第四节  “典型”的“纯粹”与“负累”
余论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刘志华著的《阐释与建构--十七年文学批评研究》首先从“十七年文学批评”中的几个关键词如“文艺斗争”“党性”“人性人情”“民族形式”“典型”“真实性”“现实主义”“人民性”“工农兵形象”入手,而这些关键词的形成与具体含义的不断改写,记录着中国当代文学复杂变迁的微妙症候。这些关键词成为我探查把握“十七年文学批评”真实面貌及其历史价值的切入口。通过对这几个关键词的具体研究并考察“十七年文学批评”的实践活动及其细节,读者可以看到中国当代文学在“十七年”里特有的“政治化审美”特征及其理论逻辑。
通过“关键词”透视“十七年文学批评”,作者发现,“十七年文学批评”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重要
构成部分,而且在整个十七年文学进程中扮演着创新“革命文艺理念”、整合中外文学资源、确立文学新秩序等方面的关键角色,其目标是建构社会主义文学新秩序,建立系统的社会主义革命新文艺。因此,如
何对“十七年文学批评”进行较为全面的审美观照便构成本书的主要内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