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浮生六记(精) (清)沈复|责编:李郑龙|校注:张鹏 9787553810966 岳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浮生六记(精) (清)沈复|责编:李郑龙|校注:张鹏 9787553810966 岳麓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19.04 5.0折 38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清)沈复|责编:李郑龙|校注:张鹏

出版社岳麓

ISBN9787553810966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30826102

上书时间2023-06-08

剡溪书局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鹏,南开大学古代文学博士,致力于词学、明清文学研究。发表论文《中的“义利观”》《陆游词中的功名心态》等。

目录
译文/原文
闺房记乐
闲情记趣
坎坷记愁
浪游记快
中山记历
养生记道
《浮生六记》序
《浮生六记》跋

内容摘要
《浮生六记》以沈复夫妇生活为主线,记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
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飘零他乡,悲切动人。

主编推荐
“小品雅集”丛书,中国人的传统生活美学,中国雅致生活的宝典,一份对美、对诗意生活的向往。丛书由名家精心挑选,集众多专家之力,以全注全译的形式,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汪涵力荐作品。中国古代少有的情感佳作,穿越数百年仍令人感动的爱情故事。胡适曾说:“芸娘,中国美丽的女子。不识芸娘,枉读中国古典文学。”本书采用“全注全译”形式,对原文做了准确而流畅的翻译,并对难读难懂的字词和语句做了准确的注释,方便大众阅读。

精彩内容
闺房记乐我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冬天十一月二十二日,正逢太平盛世,又生在书香门第,居住在苏州沧浪亭畔,上天对我的厚爱,可以说达到了极点。苏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如果不用文字记录下来,未免辜负苍天的厚爱。因想到《诗经》首列《关雎》,所以把记叙夫妻情事的《闺房记乐》置于首卷,其余按顺序依次述及。只是惭愧少年失学,仅粗通文墨,不过记录实情实事而已,假如一定要考订文章法度,这便无异于向污垢的镜子责求光明了。
我幼年时定亲于金沙于氏女,可惜她不到八岁便夭折了。后来娶陈氏为妻,陈氏名芸,字淑珍,是舅父陈心余先生的女儿。她天生聪慧,咿呀学语时,舅父口授《琵琶行》,立即便能成诵。芸四岁丧父,母亲金氏,弟名克昌,家徒四壁。芸长大成人后,熟稔针织、刺绣,一家三口全都仰仗她一人供给,克昌从师学习,学资从无缺乏。一日,芸从书箱中偶得《琵琶行》,挨字儿去认,这才开始识字。在刺绣之余的闲暇时间,芸渐渐通晓诗歌吟咏,并写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诗句。
我十三岁那年,跟随母亲一起回娘家,因为和芸两小无猜,得以见到她所作的诗句,虽叹赏其才思隽秀,心下却怕她福泽不深,然而我心却属意于她,难以释怀。我告诉母亲说:“如果为儿选择妻子,那么非淑姐不娶。”母亲也爱她温柔和婉,当即退下金戒指缔结了婚约。那是乾隆四十年(1775)七月十六日。
这年冬天,适逢她堂姐出嫁,我又随母亲前往。芸和我同龄但大我十个月,从小我们便姐弟相称,所以我仍叫她“淑姐”。当时只见满屋子的人都穿着色彩鲜丽的衣服,只有芸全身素洁,仅仅穿了新鞋而已,鞋子制作精巧,询问后方知是她自己做的,我才知道她聪慧的心灵并不仅仅在于笔墨。芸肩膀瘦削,脖颈修长,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颦笑顾盼之间,神采飞扬,只是两齿微露,似非福相。但那一种缠绵的姿态,却让人不觉魂销。
我向她索要观赏所作诗稿,有的仅一联,有的只三四句,大多并未成篇,询问她为什么会这样,她笑着说:“这些都是没有老师指导的习作,但愿能得到堪做老师的知己推敲润色。”我半开玩笑似的在诗签上题写“锦囊佳句”四字,这是中唐早逝诗人李贺的典故。这在当时虽属戏笔,却不知夭寿之兆已预伏于此。
当晚送亲至城外,回来已半夜三更了,我饥肠辘辘,想找寻食物充饥,老婢女递给我枣脯,我嫌太甜。芸暗中牵着我衣袖,我跟随着到她房里,看到竟藏有暖粥和小菜,便高兴地举起筷子,正准备大吃一顿,忽然听到芸的堂兄玉衡喊道:“淑妹快来!”芸急忙关门说:“我已很疲惫了,要躺下休息。”玉衡侧身挤门而入,看到我正要喝粥,于是斜视着芸嘲笑道:“刚才我要粥,你说‘没有了’,原来藏着专为等待你夫婿啊!”芸十分窘迫,红着脸逃开了,上下老少顿时哄堂大笑。我也赌气带着老仆人提前回家了。自从喝粥被嘲笑,以后再去,芸见我便躲避,我也知道她是怕被人嘲笑罢了。
等到乾隆庚子年(1780)正月二十二日洞房花烛之夜,芸依然是瘦削的身材。我揭去她的红盖头,四目相对,嫣然而笑。喝过合卺酒后,我们并肩而坐,一起进餐,我暗中于桌案下轻握她的手腕,感觉她手指尖细,温暖滑腻,我的心不觉怦怦直跳。我让她吃饭,适逢她的斋期,她吃斋已好多年。我心下计算她开始吃斋的时候,正是我出水痘的日子,而现在我的水痘早已好了,便笑着对她说:“现今我脸上已光滑鲜亮,安然无恙,淑姐可以从此开戒了吗?”芸眼中含笑,对我点点头。
二十四日我家姐出嫁,二十三日又是国忌,不能奏乐,所以二十二日那晚便为我家姐出嫁大宴宾客。芸在厅堂招待客人,我在洞房里和伴娘对饮,划拳屡屡败北,酩酊醉卧。醒来时芸已在对镜梳妆了。
这天亲朋好友络绎不绝,上灯后才开始奏乐,二十四日子夜,我作为新舅去送嫁,凌晨三点才回来,房内早已灯残人静,悄悄走进房间,陪嫁老仆女已在床下打盹,芸卸掉残妆,却尚未休息,映衬着高照的红烛,粉颈低垂,不知看什么书津津有味,如此出神。我于是走过去抚摸着她的肩说:“姐姐连日辛苦,怎么还孜孜不倦呢?”芸连忙回身起立道:“正准备休息,从书柜中看到此书,不觉读着忘记了疲倦。《西厢记》我早有耳闻,今天才得以看到,真不愧才子之名,但书中未免有尖酸刻薄之处。”我笑着答道:“就因为是才子,笔墨才能尖酸刻薄。”老仆女催促让休息,我让她关门先走。于是我俩并肩调笑,恍如良友重逢。我戏谑似的把手探入她的胸口,她的心也怦怦直跳,于是俯身向她耳语问:“姐姐心跳为何如此快速?”芸回眸一笑,便觉一缕情丝让人心魂摇动,拥之入帐,浑然不知东方已一片鱼肚白。
芸做新媳妇,起初沉默寡言,终日毫无不愉快的神色,与她说话,也总是含着笑。她敬事长辈,和悦待下,一切井井有条,毫无闪失。每见曙光着窗,便披衣急起,仿佛有人呼喊催促似的。我嘲笑说:“今天并非吃粥时候可比,怎么还怕别人嘲笑呢?”芸答道:“当年为你藏粥,传为笑柄,今日并非怕嘲笑,而是恐怕公婆说新娘懒惰而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