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入戏--张正芳京剧生涯自述/中国戏曲学院晚霞工程丛书 张正芳 9787503961939 文化艺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入戏--张正芳京剧生涯自述/中国戏曲学院晚霞工程丛书 张正芳 9787503961939 文化艺术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23.82 5.0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正芳

出版社文化艺术

ISBN9787503961939

出版时间2017-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0096530

上书时间2023-06-08

剡溪书局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学院启动“晚霞工程”给了离退休老师们很大的鼓舞,他们怀着对母校的感恩之心和对戏曲的眷恋之情,纷纷提出申请,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研究的成果汇集、整理,写成书稿交到学院。这些书稿有对学院发展历史进行回顾与总结,有对自己长期的舞台艺术实践感悟进行梳理和阐述,其选题涉及到戏曲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有关戏曲教育的内容,更显优势和特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教学参考价值,值得学院珍藏,也值得广大师生学习和借鉴。张正芳著的《入戏--张正芳京剧生涯自述》是该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张正芳,女,1929年生,上海人。1945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校、学京剧刀马花旦。1940年登台担任主演。196l年起在辽宁省丹东市京剧团任主演兼业务团长。1961年3月拜荀慧生为师,得荀慧生亲授《红娘》《杜十娘》《霍小玉》《红楼二尤》等20余出荀派剧目。1979年调入中国戏曲学院任教。为京剧培养了耿巧云、李苹等优秀演员。1988年1月,经评定,成为中国京剧史上第一位女教授。撰有:《京剧大有可为—学得多,教得多,才能提高》《荀派艺术代代相传》《荷派艺术的“两条线”“三个对象”》《回忆上海戏剧学校》《花旦表演的艺术价值》《怀念“正字科”的老师们》(20篇连载)等文章。

目录
上篇:入科“正”字辈
引子·上海戏剧学校“正”字辈
第一章  雏凤凌空
  一、为艺改姓名
  二、清规与练功
  三、我的“砍活”
  四、三台打炮戏
  五、一炮打红的滋味
  六、敢与“大角”比高下
第二章  师恩难忘
  一、校董许晓初
  二、教务主任关鸿宾
  三、教我“绝活儿”的陈桐云老师
  四、师娘刘玉楼
  五、梁连柱老师教我练武生硬功
  六、宋德珠老师亲授
  七、难以忘怀赵桐珊(芙蓉草)先生
  八、朱传茗老师教《双思凡》
  九、重金聘请“四盏灯”
  十、校长助理倪慰明
第三章  同窗情深
  一、好姐妹顾正秋
  二、45年后的演出盛会
  三、老同学的世纪相聚
  中篇:舞台生涯
第四章  从艺之初
  一、与谭富英合作
  二、同学盛邀重回舞台
  三、挑班的岁月
第五章  60余载烟台梦
  一、坦诚相见王赢策
  二、精雕细琢为观众
  三、良师益友储金鹏
  四、救场难忘朱云鹏
第六章  丹东的25年
  一、人辽东省京剧团
  二、编演新戏
  三、难忘党栽培
  四、幸福时刻
  五、“文革”之变
下篇:传承荀派
第七章  拜师荀门
  一、70年前荀派梦
  二、难忘的拜师会
  三、感悟荀派真谛
  四、代师授徒
  五、“两条线”和“三个交流对象”
  六、不做复制品,要善于创新
第八章  传道授业
  一、告别丹东

内容摘要
 张正芳著的《入戏--张正芳京剧生涯自述》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张正芳回忆自己及师友艺术生活的文集。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追忆原上海戏剧学校建校史及正字辈学员的成长之路。第二部分:讲述自己辉煌的舞台生涯。第三部分:总结京剧表演艺术创造理论,尤其是荀派旦行教学法。

精彩内容
 一、为艺改姓名我原名叫宋梅珍,祖籍苏州,生于1929年农历三月十七。在我刚记事的时候家境属于小康,家里有保姆照顾孩子,父亲在上海黄金交易所工作,母亲是家庭妇女,我有3个哥哥,我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加上母亲喜欢女孩子,所以对我特别宠爱。我家当时住在上海法租界圣母院路(圣母院路现在叫瑞金二路)荪吉里5号,我四五岁时就上了幼稚园,我上的小学叫培元小学,就在我家马路斜对过。但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寇入侵,对我们家来说是一场灾变。从商的父亲失业,一家6口生活艰难,我们辞退了保姆,兄妹4人也被迫停学。我年仅8岁就当了包糖童工,赚钱补助家用。但为了求知,我只好到救济难童的免费夜校去读书,就这样,我断断续续读到了初小(小学四年级)。
1939年初冬的一天,忽见我校的一帮小同学围在离夜校不远的墙边指手画脚地在看什么。我好奇地挤过去一看,原来是上海戏剧学校的招生简章,简章中给我最大震动的是免费学戏和负责食宿,而且还能学文化,这可比读夜校强多啦!我从小喜欢蹦蹦跳跳演节目,从上幼稚园开始,每逢学校开恳亲会,总有我演出的节目,我表演的《卖报歌》《蝴蝶姑娘》经常得到全校师生的赞许。如今有了这么好的机会还有什
么犹豫的?当时我便自作主张地报了名。当我兴致勃勃跑回家告诉抱病的父亲时,却遭到父亲的严厉斥责:“唱戏是下九流!宋家是书香门第,你祖父是前清的秀才,后来还是《申报》编辑,再穷也要有骨气,怎么能去吃那让人瞧不起的开口饭?”我哭闹着跟他评理:“你不能供我上学,又不能让我吃饱饭,我学戏,自己养活自己,自己学能耐怎么不行?”父亲又说:“你丢人现眼去当戏子,让我怎么去见宋家的长辈和亲属?告诉你,宋梅珍三字不许落在戏子名单上!”父亲严辞拒绝.,我如坠深渊,但是我从小倔强没有甘心,忽然灵机一动,索『生改个姓,将来唱戏登了报,不沾宋氏的边,家里族公长辈也不会找上门来。我们同去报名的有3位夜校同学,其中张丽珍比我大3岁,我们一商量,张丽珍让我改姓张,算是她的妹妹。于是我又第二次赶到戏校,把“宋梅珍”三字改成“张梅珍”。
考试那天,老师叫“张梅珍”入场应考,叫了几声,我始终没有反应,此时张丽珍猛地推了我一下,我这才恍然大悟,赶忙应了一声:“我来了!”候考的人们都笑了,也不知是哪个孩子冒出一句:“她是聋子!”大家哄笑得更厉害了。这下臊得我满脸通红,心跳个不停。本来别的孩子都有家长带着,可我是偷偷来的,又改了姓,偏偏又让他们取笑!因此上考场就更加紧张了。我连头都没敢抬。
老师问:“你会唱戏吗?”我答:“不会。”又问:“会唱歌吗?”我答:“会唱歌。”老师说:“别紧张,哪个歌唱得好,就唱哪个。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