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课本中的古诗词(上) 郦波 9787547320433 东方出版中心
  • 全新正版 课本中的古诗词(上) 郦波 9787547320433 东方出版中心
  • 全新正版 课本中的古诗词(上) 郦波 9787547320433 东方出版中心
  • 全新正版 课本中的古诗词(上) 郦波 9787547320433 东方出版中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课本中的古诗词(上) 郦波 9787547320433 东方出版中心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16.37 5.0折 33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郦波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ISBN9787547320433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3元

货号31578442

上书时间2023-04-26

剡溪书局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课本中的古诗词》根据中小学语文考纲和课程标准,设置“美丽诗词”“思维拓展”“知识链接”“对比阅读”“历史掌故”等专题板块,全面集中、深度解读统编版语文教材 1-9年级古诗词考试篇目全部193首。紧密结合教材,精准面向考试,充分助力教学,九年语文古典诗词一本通。



作者简介

郦波,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诗词大会”嘉宾、古典文学专家,曾参与“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多个文化类节目,因风趣、博雅的形象而备受学生群体的喜爱,著有《唐诗简史》《诗酒趁年华》《五百年来王阳明》等多部畅销作品。



目录

第 1 讲 咏鹅[唐]骆宾王 1

第 2 讲 江南 汉乐府 4

第 3 讲 悯农(其二)[唐]李绅 8

第 4 讲 古朗月行[唐]李白 11

第 5 讲 风[唐]李峤 13

第 6 讲 春晓[唐]孟浩然 16

第 7 讲 赠汪伦[唐]李白 19

第 8 讲 静夜思[唐]李白 22

第 9 讲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24

第10讲 池上[唐]白居易 26

第11讲 小池[宋]杨万里 28

第12讲 画鸡[明]唐寅 31

第13讲 梅花[宋]王安石 34

第14讲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37

第15讲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39

第16讲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42

第17讲 江雪[唐]柳宗元 45

第18讲 夜宿山寺[唐]李白 47

第19讲 敕勒歌 北朝民歌 49

第20讲 村居[清]高鼎 51

第21讲 咏柳[唐]贺知章 54

第22讲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57

第23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60

第24讲 绝句[唐]杜甫 62

第25讲 悯农(其一)[唐]李绅 65

第26讲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 68

第27讲 所见[清]袁枚 71

第28讲 山行[唐]杜牧 73

第29讲 赠刘景文[宋]苏轼 76

第30讲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78

第31讲 望天门山[唐]李白 80

第32讲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83

第33讲 望洞庭[唐]刘禹锡 86

第34讲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88

第35讲 采莲曲[唐]王昌龄 90

第36讲 绝句[唐]杜甫 92

第37讲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94

第38讲 三衢道中[宋]曾几 97

第39讲 忆江南[唐]白居易 100

第40讲 元日[宋]王安石 102

第41讲 清明[唐]杜牧 105

第42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107

第43讲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110

第44讲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113

第45讲 浪淘沙(其七)[唐]刘禹锡 116

第46讲 鹿柴[唐]王维 120

第47讲 暮江吟[唐]白居易 122

第48讲 题西林壁[宋]苏轼 125

第49讲 雪梅[宋]卢钺 127

第50讲 嫦娥[唐]李商隐 130

第51讲 出塞[唐]王昌龄 132

第52讲 凉州词[唐]王翰 134

第53讲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137

第54讲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 140

第55讲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143

第56讲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146

第57讲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149

第58讲 蜂[唐]罗隐 151

第59讲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153

第60讲 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155

第61讲 墨梅[元]王冕 159

第62讲 蝉[唐]虞世南 162

第63讲 乞巧[唐]林杰 164

第64讲 示儿[宋]陆游 167

第65讲 题临安邸[宋]林升 170

第66讲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172

第67讲 山居秋暝[唐]王维 175

第68讲 枫桥夜泊[唐]张继 179

第69讲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182

第70讲 渔歌子[唐]张志和 185

第71讲 观书有感[宋]朱熹 188

第72讲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 191

第73讲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194

第74讲 村晚[宋]雷震 198

第75讲 游子吟[唐]孟郊 201

第76讲 鸟鸣涧[唐]王维 204

第77讲 从军行[唐]王昌龄 207

第78讲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210

第79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213

第80讲 凉州词[唐]王之涣 216

第81讲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219

第82讲 乡村四月[宋]翁卷 222

第83讲 采薇(节选)《诗经•小雅》 225

第84讲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229

第85讲 春夜喜雨[唐]杜甫 233

第86讲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238

第87讲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242

第88讲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246

第89讲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249

第90讲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252

第91讲 浣溪沙•山下兰芽[宋]苏轼 255

第92讲 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 258

第93讲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262

第94讲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265

第95讲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269

第96讲 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 273

第97讲 江南春[唐]杜牧 277

第98讲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281

第99讲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284

第100讲 寒食[唐]韩翃 288

第101讲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291

第102讲 马诗[唐]李贺 294

第103讲 石灰吟[明]于谦 298

第104讲 竹石[清]郑燮 302

第105讲 回乡偶书(其一)[唐]贺知章 305

第106讲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309

第107讲 春日[宋]朱熹 313

 

 


【书摘与插画】

统一组织新编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 材,于 2017 年 9 月 1 日起在全国逐步投入使用。其中,语文 教材不仅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还增设了专题栏目,安排了成语典故和楹联、谚语、格言等传统文化内容。这些古诗词、成语典故与格言隽语,不仅是同学们应该掌握的传统文化知识, 更具有陶冶情操、涵养气质、启发心智的重要作用。根据对目前在用的统编版一到九年级语文教材的不完全统计,各板块收录的古诗词有 193 首,成语典故有 283 条;在“综 合性学习”和“日积月累”等板块集中收录的格言隽语有 131 条, 而课文中实际引用以及课后练习提到的格言总数则更多。值得指出的是,这些古诗词、成语典故以及格言隽语,是 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系统讲解这些古诗词、成语典故以及格言隽语的相关知识,不仅对同学们吃透教材有所帮助,对于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小丛书,旨在帮助同学们全面了解课本里的古诗词、成语典故以及格言隽语,从人文积淀方面提升古文阅读 与理解的能力,掌握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从人文情怀方面培养以人为本的意识,学会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懂得如何表达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的关切;从审美情趣方面提高 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学习文学艺术表达的方法,使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

书中条目均以目前在用的统编版一到九年级语文教材为依据。丛书不仅对古诗词、成语典故以及格言隽语做了有趣味、有深度的讲解,还通过“思维拓展”“对比阅读”“拓展训练”“知识链接”等板块对学习内容作了补充,对于新教材中首次大量出现的格言隽语,则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学习资料。关于丛书的编写体例,有如下两点说明。第一,书中条目并未对古诗词、成语典故以及格言隽语一一标注年级、学期。这样做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教材尚在不断调整之中,一些内容出现的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二是语文学习与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有所不同,分级并不是那么严格——语文学习的终极目的其实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不同年级的阅读文本并没有那么明确的界限。同学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阅读任何年级的文本,对同一个文本也可以反复阅读,常读常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第二,如前所述,统编教材还在完善的过程之中,目前书 中所选条目依据的是现行教材,本丛书出版后,依然会根据教 材修订情况,及时对条目进行相应的调整,并请作者在修订时 补充完善。

 

 

示 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美丽诗词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他为官后坚决主张抗金,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示儿》写于陆游临终之前,是凝聚陆游毕生心事、洋溢着炽热爱国情怀的绝笔。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我本就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与我无关了,唯一悲伤痛心的是,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诗的前两句突出了一个“悲”字,诗人知道离开人世后便万事皆空,无牵无挂,但唯有一事无法忘怀——“不见九州同”。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不甘、遗憾、悲哀没能看见祖国统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当朝廷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失地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了把这喜讯告诉你们的父亲。诗的后两句由悲愤转为激昂,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以热切期盼的语气表

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并将祖国统一的希望寄托于子孙后代,充分体现了爱国之情。

数年前,陆游曾在《太息》诗中叹息“死前恨不见中原”,直到临终之际,他仍抱有“北定中原”的坚定信念。陆游从小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受祖父陆佃、父亲陆宰影响甚大,在思想、品德、文化等方面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陆游有着一种浓郁的家族文化认同感,希望子孙能将家学文化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

 

对比阅读

陆游一生创作丰富,《剑南诗稿》中存诗九千余首,其中示儿教子诗数量颇多,成为中华古典诗歌教子类题材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在陆游的教子诗中,最为感人的应属课本所选的这首《示儿》。

除了教育子女爱国、报国之外,陆游还在教子诗中对他们的为学、做人、处世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教导。比如,他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就是从为学角度展开,强调了实践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的示儿诗原本是写给自己的儿孙看的,但它们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内容对同时代的青年人,甚而对今天的我们也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知识链接

宋代不仅是学校教育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家庭教育的兴盛时期,很多文人、学者、政治家、思想家都纷纷通过家诫、家范、诫子诗等多种形式进行家庭教育。

勤俭是一个民族、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千百年来,中国古代先贤认为节俭不仅关系一家兴衰,更影响一国存亡。比如,在谈到勤俭时,政治家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便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可以说,中国传统家训在清代达到了鼎盛,对勤俭之论亦颇多,比如,散文家魏禧在《日录里言》中说:“凡不能俭于己者,必妄取于人。”又如,教育家李毓秀在《弟子规》中说:“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而理学家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更是脍炙人口。除了前面提到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他还说:“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朱柏庐所写的家训不仅在古代家喻户晓,对现代文明也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