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通论
  • 教育通论
  • 教育通论
  • 教育通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育通论

2.3 八五品

仅1件

安徽蚌埠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金洲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24

上书时间2024-09-01

云深旧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郑金洲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0-02
  • 版次 1
  • ISBN 9787561721698
  • 定价 2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96页
  • 字数 320千字
【内容简介】
《教育通论》似乎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些方面:

  其一,把对教育问题的研究或教育理论的撰写置于反思的境地,使对教育理论的合理性的追求贯穿整个著述过程。该书用较大的篇幅论述了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并引入了“元教育学(meta—pedagogy)”方法,用反思的眼光审视了西方教育学的萌生和发展,特别是近些年出现的多元化趋势,回答了教育学不会因为教育科学日益繁荣而消失的问题。我国教育学的历程可以说是世纪风云,阴晴圆缺。正是经历了磨难的教育学者们留下的足迹,构成了指引人们前进的线索。《教育通论》汲取了前人用心血酿成的养分。

  其二,重视用历史事实说明教育原理,并演绎出内在联系,力求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该书在许多必要的场合,都引用了一定的教育历史事实,不仅使内容显得比较丰满,而且把一面面非常宝贵的镜子送到人们面前,让读者“有鉴于此”。

  其三,在结构上下功夫,使该书有了一些不同的面孔。在阐释“教育”的过程中,该书除了从含义、构成、形态等方面说明之外,特别论述了教育的语言,重点阐释了教育口号与教育隐喻的特征和功用等。尤其不无新鲜感的是该书增加了中西教育传统,对两种传统的异同进行比较,让人们在批判继承的同时,锻炼同中求异,异中存同,扬益抑害,“借石攻玉”的本领。

  其四,于体例处做文章,该书除了正文之外,结尾处都有“小结”、“关键词语”、“讨论题”以及参考资料,便于阅读与研究。

  当然,像所有教育学著作都不能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一样,《教育通论》似也有可斟酌之处。例如材料较为详实,然是否尚有欠简练的?又如新增观点较多,然是否尚有乏升华的?《教育通论》带着一些新鲜的东西走来,必然受到人们的关注与评论。它会在评论中完善起来。
【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

 一、教育的含义

    (一)教育含义的分歧

    (二)教育的三种界定方式

 二、教育的构成

    (一)教育要素的区分

    (二)教育要素的分析

 三、教育的形态

    (一)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所作的划分

    (二)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所作的划分

 四、教育的语言

    (一)教育语言的构成

    (二)教育口号

    (三)教育隐喻

第二章  教育的演进

 一、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二)教育产生的条件

    (三)关于教育起源的争论

 二、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一)学校的萌芽——“青年之家”

    (二)学校的产生

    (三)学校的发展

 三、学校的未来

    (一)学校的未来变化

    (二)非学校化思潮

第三章  中西教育传统

 一、中国教育传统

    (一)重人与社会的协调,强调社会本位

    (二)重人伦观念,强调师道尊严

    (三)重“入世(仕)”,强调学以致用

    (四)重人文精神,强调教育的世俗性

 二、西方教育传统

    (一)重个性独立,强调个人本位

    (二)重主智主义,强调博雅教育

    (三)重宗教,强调宗教精神的养成

 三、中西教育传统的差异

第四章  教育的心理基础

 一、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

    (一)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几种认识

    (二)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二、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

第五章 教育的社会基础

第六章 教育目的

第七章 教育制度

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

第九章 教师与学生

第十章 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