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学夷诗学思想研究
  • 许学夷诗学思想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许学夷诗学思想研究

32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方锡球 著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2006-12

版次1

印刷时间2006-12

印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0693

上书时间2023-12-03

易水书苑

四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方锡球 著
  • 出版社 黄山书社
  • 出版时间 2006-12
  • 版次 1
  • ISBN 9787807074625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8页
  • 字数 290千字
【内容简介】
中晚明时期,古代文学批评进入总结和融合时期,流派林立,异说纷呈。许学夷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一生历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五朝,他的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诗源辩体》这部诗论著作中。在诗学方法上,他以儒家“中和”观作为阐释文本的基本方式,在各种批评方法之中,运用“和而不同”的思想,选取那些符合文本实际的批评方式,对诗歌文本和诗学文本进行中肯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颇具新意的见解。他在整合当时诗学成果、吸纳传统诗学精华、开拓中国诗学的新境界方面,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方锡球老师的这本著作,能贯彻比较的研究方法,将许学夷的诗学放到历史的维度进行考论,论证许学夷对中国古代诗学的发展,是国内研究许学夷及其诗学专著的第一本论著。
【作者简介】
方锡球,1962年生,安徽枞阳人。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文学院在读博士生。2003年被选拔为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研究,曾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学评论
【目录】


第一章 “雍容典雅”的诗学追求与晚明儒家诗学的文化特质

 一 从“中和”哲学观到“雍容典雅’’的诗学追求

 二 中国古代诗学中艺术理想的两个层面:从风骨论到意境论

 三 晚明儒学复兴语境与中国诗学思想的融合

第二章 许学夷生平、交游、思想与诗学活动

 一 许学夷生平、交游与诗学活动概况

 二 许学夷的思想与诗学价值取向

 三 许学夷的诗歌、诗学成就与接受现状

第三章 许学夷诗学思想总论

 一 诗歌双重本体论:情兴与诗体

 二 正变兼得的发展论:主体、理势与时代

 三 接受批评论:既论其“要”、亦得其“偏”其“详”

第四章 许学夷“诗体”论的文化整合特点

 一 许学夷论“诗体”的特征:文化与审美二重因素共生

 二 许学夷诗体论所体现的发展论意识与整合文化的意图

 三 许学夷文化整合方法论与诗歌终极理想形态

第五章 许学夷的元批评与儒家诗学审美化进程

 一 “好远兼爱,通方广恕”的元批评与儒家诗歌批评的现实化

 二 “诗道”走向美学:许学夷对历代诗学思想评判的核心理念

 三 许学夷对诗论家素质的见解:“及乎规矩”与“变化从心”的结合

 四 “识见议论”,“代日益精”:许学夷对儒家诗学价值取向的修正与完善

第六章许学夷“破三关”的诗学价值与“正变”之辨的理论意义

 一“破三关”的理论内涵与诗史意义

 二 “正变”与许学夷的“正变”之辨

 三 许学夷“破三关”和“正变”之辨与诗歌发展观念的初步确立

第七章从“感物吟志”说到“情兴”论

 一 “感物吟志”说生成的文化语境及其基本内涵

 二 “情兴论”的诗学蕴涵和理论特征

 三 “情兴论”在诗歌批评中的意义

 四 “情兴论”的发展与诗歌演变

第八章许学夷对初唐诗歌中唐诗精神的审视

 一 初唐诗歌“才力”与“气象风格”所显示的唐诗格调特征

 二 初唐五七言律诗的“造诣”与唐诗精神中的“化境”

 三 初唐诗歌“气象风格始备”与盛唐之音

第九章从“兴趣”到“意兴”:盛唐诗歌向纵深发展的审美方向

 一 许学夷论盛唐诗歌的“兴趣”及其基本特征

 二 许学夷论盛唐诗歌由“主兴不主意”到“意兴极远”

 三 从“兴趣”到“意兴”:两种盛唐精神的文学渊源

 四 许学夷对盛唐“兴趣”诗歌认识的理论局限性

第十章 盛唐诗歌的“入神”与“人圣”

 一 “入神”与“入圣”的诗学内涵及其在诗歌文本中的表现特征

 二 李杜诗歌“变而入神”的主体条件

 三 李杜诗歌之“变”的表现形式及其诗性特质

 四 李杜诗歌“变而入神”的诗体特征

 五 李杜诗歌“变而入神”的历史和文化语境分析

第十一章“诗史”之辨:“述情切事”与“悉合诗体”

 一“诗史”之说与诗评的价值取向

 二 “述情切事”与“诗史”之作的唐诗精神

 三 “悉合诗体”与“诗史”之作的唐诗话语特质

 四 “诗史”之辨的理论与批评意义

第十二章“诗到钱、刘,气骨顿衰”与唐诗在中唐的转折

 一 “才力既薄”与“风气复散”

 二 钱、刘诸子“才力既薄”与中唐面目

 三 “风气复散”与中唐诗歌“气骨顿衰”

 四 钱、刘“气骨顿衰”与唐诗“正变”

 五“元和其派各出”与唐诗“大变”

第十三章许学夷对宋人“以才学为诗”二重性的认识

 一 诗歌“源流正变”论与宋诗之“变”

 二 对“以才学为诗”之“美”的辨析

 三 对“以才学为诗”之“恶”的分析

 四 许学夷论宋诗二重品格的诗学意义

主要参考书目和文献目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