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大本曲研究
¥
20.18
4.4折
¥
46
九品
仅1件
作者董秀团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6
上书时间2025-01-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董秀团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8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92634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449页
- 【内容简介】
-
大本曲是白族特有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但由于种种原因,其研究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老一辈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努力,但是,总体而言,大本曲的研究在历史源流、艺人作用、文化功能等方面还存在值得深入的空间。《白族大本曲研究》拟从新的角度对大本曲进行观照。即借鉴艾布拉姆斯关于艺术作品四要素的分析模型,建立了大本曲文化系统的结构模式:以大本曲为中心,其与社会文化、艺人和观众之间构成了一个既相对稳定又充满互动的系统。进而,《白族大本曲研究》对大本曲这一艺术形式的本身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大本曲与其文化系统中另外三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希望能更系统、深入地认识大本曲这一与白族民众生活紧密相关的艺术形式。
- 【作者简介】
-
董秀团,女,1977年生,白族,云南大理人。1998年本科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1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民俗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2005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获博士学位。2006年,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被遴选为硕士生导师。现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系主任助理。主要从事民族民间文学、少数民族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出版著作多部,如《白族民居》(专著)、《石龙白族乡戏》(专著)、《石龙新语——剑川县沙溪镇石龙村白族村民日记》(主编)、《柯尔克孜族——新疆乌恰县库拉日克村吾依组调查》(主编)、《白族——剑川东岭乡下沐邑村》(主编之一)、《多彩凝重的乐章——云南民族建筑》(合著)等,并在《民族文学研究》、《思想战线》、《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艺术百家》等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 【目录】
-
第一章绪论
一学术史视界中的大本曲
(一)大本曲研究的起步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文革”前
(二)大本曲研究的发展阶段:“文革”后至20世纪90年代
(三)大本曲研究的深化阶段:21世纪以来
(四)大本曲研究的缺陷及空间
二研究目的及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大本曲植根的社会背景及文化传统
一社会背景的铺垫
(一)明清时期大理地区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二)白族地区戏曲、曲艺活动的发生
(三)明清时期中原及其他地区戏曲、曲艺的兴盛
二文化传统的影响
(一)白族艺术本身的发展阶段及规律
(二)白族艺术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三文化交流与融合中的成长
第三章大本曲的历史源流
一讲唱文学传统的浸润
(一)大本曲与俗讲变文
(二)大本曲与说话艺术
(三)大本曲与宝卷
二大本曲与汉族戏曲
三大本曲与讲圣谕、劝世文
四大本曲与白族传统民间文艺
(一)大本曲与白族民歌小调
(二)大本曲与白族神话传说
(三)大本曲与白祭文
(四)大本曲与本子曲、吹吹腔
第四章大本曲的形式和文本
一格式
二唱腔
三内容
(一)曲目
(二)题材
(三)题材来源
(四)题材移植中的继承与变异
四叙事特点
(一)叙事形式的程式化
(二)叙事内容的程式化
(三)细节方面的差异
第五章大本曲的流传形态及艺人的作用
一艺人的产生与大本曲的发展
二传播地域
三传承场合
四传承方式和途径
(一)传承方式
(二)传承途径
五表演
(一)声嗓
(二)唱腔的演变
(三)表演
六艺人现状
(一)当前民间的大本曲艺人
(二)艺人的生活状况
(三)艺人个案
第六章大本曲的功能及与民众的互动
一社会结构和文化系统中的大本曲
二民众对曲目的认知
三大本曲与白族民众生活的关联
(一)曲本对白族文化的映射
(二)曲本中反映的民族意识与心理
四大本曲在民众生活中的功能
(一)娱人功能
(二)教化和凝聚功能
(三)宗教功能
(四)协调功能
第七章大本曲的未来
一目前的生存状态
(一)已做的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二今后的发展
(一)生存机制
(二)操作模式
第八章结语
一本研究的价值体现及普适性
(一)对于白族文化及民间文化研究的价值
(二)对于各民族戏曲曲艺研究的意义
(三)该模式对其他戏曲曲艺研究的普适性
二研究目的的再回顾及本书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一:大本曲传统曲目一览表
附二:大本曲部分新编曲目一览表
附三:大本曲唱腔曲调一览表
附四:笔者在大理地区的田野调查主要日程表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