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嵩山:华夏历史文明核心的文化解读
¥
30.3
3.4折
¥
90
九品
仅1件
作者张广智 著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A8
上书时间2025-01-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广智 著
-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10
-
版次
1
-
ISBN
9787534790355
-
定价
9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78页
-
字数
53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嵩山论坛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文物学会、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河南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金会等联合主办。在“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的总主题下,自2012年起,历经“从轴心文明到对话文明”“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天人合一与文明多样性”等一脉相承的年会主题,会聚来自世界各地各种文明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哲学、宗教等领域的精英人物,开展不同文明的互动和交流,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在文化上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在和睦相处中共同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做出积极的贡献。
嵩山山高,黄河水长。华夏文明,河洛永光。嵩山河洛地区是五千年华夏历史文明的生发原点,是中国传统文化三教融合的荟萃圣地,佛教在这里中国化,中国在这里多元化。“嵩山论坛——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正是对嵩山“居中致和”、协和万邦的对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嵩山文化的根源性、原创性、包容性、开放性和基础性,足以让其成为华夏文明核心精神的代表,也足以让嵩山论坛真正成为扎根河南放眼世界的全球文化开放平台。
- 【作者简介】
-
"嵩山论坛--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论坛(简称"嵩山论坛"),是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凤凰卫视、河南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金会联合主办的。
依托嵩山良好的自然、人文和生态环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点,以基金会为支撑,以中外高端人才为主导,坚持"互相尊重、求同存异、革故鼎新、文明对话",汇集国内外多元文化的代表人物、学术领袖、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及政要、政府智囊和知名企业高管,倡导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在文化上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在和睦相处中共同发展。
- 【目录】
-
绪 论
一、这是一座非常古老的祖山
二、这是中华民族的圣山
三、这里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
四、这里是诞生早期中国的热土
五、这里是孕育灿烂文化的圣地
六、这里是世界文明对话的高地
第一章 万山之祖:嵩山大变迁
第一节 “五代(七代)同堂”的地壳变迁史
一、太古宙:嵩箕古陆块形成,嵩山独立成祖
二、元古宙:融合铸就了统一的华北古陆基底
三、古生代:生命爆发,生机盎然
四、中生代:嵩山自此巍然屹立,看云起云落
五、新生代:嵩山大局已定,在呵护生命中拯纳文明
六、嵩山地区地质年代和地层单位的对应关系
第二节 “三大运动”的地学典型构造遗迹
一、嵩阳运动——太古与远古的分水岭
二、中岳运动——刚柔兼具的构造形态遗迹
三、少林运动——重力滑动构造理论形成
大嵩山
第三节 盛名远播的山岳地质景观
一、地壳运动遗迹景观
二、地质构造景观
三、嵩山世界地质公园
第二章 天中福地:嵩山大环境
第一节 优越的区位
一、过渡性空间
二、边缘效应
三、交通咽喉
第二节 肥沃的黄土
一、嵩山的黄土分布与特征
二、黄土与文化的对应关系
三、黄土与旱作农业
第三节 纵横的水系
一、黄河水系与嵩山文化
二、淮河水系与嵩山文化
第四节 适宜的气候
一、过渡性特征
二、演变记录
第五节 景观异质性
一、地貌类型
二、生物资源
三、土壤类型
第六节 社会生态
一、社会生态优势
二、生态优势类比
三、荟萃的文化
四、林立的城邑
第三章 允执厥中:嵩山大理念
第一节 中和思想的成因
一、中和思想形成的环境条件
二、以中为尊形成的政治原因
三、中和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四、“天地之中”与“中和思想”
第二节 中和思想的内涵
一、“和生万物”的世界本源观
二、天人合一的和谐共处观念
三、“过犹不及”的居中平衡思想
四、“和而不同”的共生共赢原则
第三节 中和思想的特质
一、一以贯之的学术思想道统
二、守中求新的与时俱进精神
三、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逻辑
四、中华民族的高超生存智慧
第四节 中和思想的功能
一、“中和”为事物运行的普遍规律
二、“中和”为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中和”为审美追求的理想境界
大嵩山
四、“中和”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
第五节 中和思想的运用
一、“中和”为治国理政的基本准绳
二、“中和”为做人处世的行为标准
三、“中和”为民族融合的有效途径
四、“中和”为身心和谐的调治良方
第四章 三代之居:嵩山大文明
第一节 由人类聚集到文明孕育
一、人类的足迹与嵩山最早的文化
二、走向中心地位的嵩山农耕文明
第二节 最早的中国:由人文始祖黄帝到夏朝政治中心的确立
一、黄帝都有熊与嵩山政治地位的确立
二、禹都阳城与中国第一都的确立
三、夏朝的都城分布与作为夏桀都城的二里头城址
第三节 青铜文化鼎盛时期的嵩山地区
一、商朝的历史与政治中心的变迁
二、嵩山东侧郑州商城的辉煌
三、嵩山周围商代城邑的发现
第四节 “天地之中”的确立与嵩洛核心的形成
一、西周新都“依天室”与“天地之中”的确立
二、两周时期的洛阳城
三、两周时期嵩山历史文化的基本脉络
第五章 定鼎中原:嵩山大一统
第一节 大一统政权基础与大嵩山
一、大嵩山地区的战略枢纽地位
二、大嵩山地区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
三、大嵩山地区宗族变迁与选官制度
第二节 大一统国家祭祀与嵩山
一、嵩山是通天圣山
二、中岳祭祀的礼制化
三、武则天中岳封禅
第三节 大一统思想实践与嵩洛
一、先秦大一统理论的肇始与大嵩山地区
二、秦汉大一统思想的确立与大嵩山地区
三、魏晋隋唐大一统思想的发展与大嵩山地区
第六章 万姓同根:嵩山大家园
第一节 中华姓氏的重要起源地
一、中华姓氏发源于大嵩山地区
二、中华姓氏发展于大嵩山地区
三、中华姓氏普及于大嵩山地区
第二节 中华姓氏的重要发祥地
一、郡望:记录姓氏发展的辉煌
二、河南郡:众多姓氏在此发祥
三、荥阳郡:天下郑氏出自荥阳
第三节 中原士民的重要播迁地
一、永嘉之乱与嵩洛士族的首次大规模南迁
大嵩山
二、安史之乱与嵩洛人口的再次大规模南迁
三、靖康之难与嵩洛人口的三度大规模南迁
第四节 海内外华人重要寻根地
一、拜祖大典: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载体
二、洛阳:主体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
三、荥阳:全球郑氏寻根谒祖的文化圣地
第七章 三教融合:嵩山大智慧
第一节 道教与嵩山
一、道家思想起源于大嵩山地区
二、道教学说发源于大嵩山地区
三、完备的道教体系形成于大嵩山地区
四、嵩山是隋唐时期的传道中心
五、中岳庙在中国道教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节 儒学与嵩山
一、嵩洛文明是儒学的重要源泉
二、大嵩山地区是洛学的衍盛之地
三、嵩阳书院是理学的历史地标
第三节 佛教与嵩山
一、佛教在京畿之地落地生根
二、禅宗在大嵩山地区孕育生成
三、禅宗独盛及对佛教的影响
四、禅宗祖庭少林寺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 禅武结合的嵩山少林文化
一、少林文化的渊源
二、少林文化的形成
三、少林文化的内涵
第五节 儒释道在嵩山的并存共荣
一、儒释道并存共荣于嵩山的缘由
二、儒释道在嵩山的碰撞
三、儒释道在嵩山的融合
四、儒释道在嵩山并存共荣的启迪
第八章 格物致知:嵩山大发明
第一节 大嵩山与天文地理
一、天地之中与地学成就
二、先进的历法与天文观测
第二节 大嵩山与农学和植物学
一、嵩山与中国农业的起源
二、粟稻交汇区与新石器时代先进的农耕技术
三、《吕氏春秋》与农学发端
四、《南方草木状》《救荒本草》与植物学的创始及发展
第三节 大嵩山与冶铸技术
一、青铜器及其冶铸技术
二、冶铁技术的辉煌成就
第四节 大嵩山与陶瓷文化
一、制陶工艺的演变
二、大嵩山地区的瓷窑群
第五节 大嵩山与建筑技术
一、都城营造
大嵩山
二、礼制建筑
三、佛教建筑
四、教育建筑
五、《营造法式》——中国古代的建筑规范
第六节 “四大发明”与大嵩山
一、指南针发源于嵩洛
二、造纸术发明于嵩洛
三、印刷术兴盛于大嵩山
四、火药发端于大嵩山
第九章 群星璀璨:嵩山大英杰
第一节 思想家与嵩山
一、出生于大嵩山地区的思想家
二、活动于大嵩山地区的思想家
第二节 政治家与嵩山
一、出生于大嵩山地区的政治家
二、活动于大嵩山地区的政治家
第三节 军事家与嵩山
一、出生于大嵩山地区的军事家
二、活动于大嵩山地区的军事家
第四节 科学家与嵩山
一、出生于大嵩山地区的科学家
二、活动于大嵩山地区的科学家
第五节 文学家与嵩山
一、出生于大嵩山地区的文学家
二、活动于大嵩山地区的文学家
第六节 艺术家与嵩山
一、出生于大嵩山地区的艺术家
二、活动于大嵩山地区的艺术家
第十章 传承创新:嵩山大作用
第一节 大嵩山的当代价值
一、大嵩山的文脉传承
二、大嵩山的观念激荡
三、大嵩山的革故鼎新
第二节 大嵩山的世界意义
一、大嵩山文化促进世界和谐
二、大嵩山推动时代发展
三、大嵩山引领文化交流
第三节 文明交流互鉴的嵩山论坛
一、文明对话的论坛
二、生态文明成为对话主题
三、文明多样性纳入视野
四、在和而不同中对话
五、嵩山论坛的重要价值
后 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