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史话丛书:中国道教史话
¥
27.69
9.9折
¥
28
九品
仅1件
作者孔令宏 著
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4
上书时间2024-12-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孔令宏 著
-
出版社
河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3
-
版次
1
-
ISBN
9787810285339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4页
-
字数
267千字
- 【内容简介】
-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
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境界。
儒家站在人生之内逆觉体证宇宙万物之生命本源,并据此体证追寻人在宇宙之中的地位,审视人生的意义、命运及人对天地万物的伦理义务和道德责任。其立教宗旨是道德人本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按照儒家圣人的理解,宇宙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生命和合体,是一个天地交泰,万物和生。生生不息,大化流行的生命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居于核心地位。是天地大化流行生命本体的发端处,是“天地之灵明”。宇宙的生命是人的性命之源,人的性命是宇宙生命最真实、最活泼的显发。所以《大学》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孟子》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不通儒家道德形上学的人动辄说那是一套莫名其妙的神秘主义。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儒家对宇宙真际的设定(即生命化、价值化的天道)是解读人生实际(存在本质、人生意义)的逻辑前提和价值依托。天道之“所以然”(天理)是人道之“所当然”的先天必然的根据。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是“性天之尊”所赋命的,所以人的伦理义务和道德责任不仅不可逃脱,而且具有自身的圆满性和价值的绝对性。人尽了自己的伦理义务和道德责任,其存在价值便与天地同久,与日月共辉。
- 【目录】
-
第一章 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圆时——道教的渊源
《老子》
《庄子》
《列子》
稷下道家和黄老道家
秦汉道家思想
魏晋玄学
第二章 十年此地频偷眼,二月春风最断肠——汉代至三国时期众术并竞阶段的道教
《太平经》与太平道
“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
五斗米道
汉代至三国道教的总体特点
第三章 春融只待乾坤醉,水阔深知世界浮——魏晋南北朝时期援道入术阶段的道教
第一个道教理论家葛洪
上清经与上清派
灵宝经与灵宝派
寇谦之对道教的贡献及其政教合一的努力
云梦山中的三洞弟子陆修静
山中宰相陶弘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总体特点
第四 章寻思仙骨终难得,始与回头问玉皇——隋至中唐时期道与术结合阶段的道教
隋至中唐道教与政治的关系
隋至中唐道教的总体特点
第五章 桃在仙翁旧苑傍,暖烟晴霭扑人香——晚唐至北宋时期道与术汇聚阶段的道教
晚唐至北宋时期道教与政治的关系
“欲罢干戈致太平”的皇道之宗
张万福与杜光庭的科仪之术
开张天岸马,奇异人中龙——钟吕
陈抟学派的内丹学理论建构
《道藏》与《云笈七签》
晚唐至北宋道教的总体特点
第六章 仙人往往今谁在,红杏花香重首回——南宋至明代中期道与术圆融阶段的道教
南宋至明代中期道教与政治的关系
太一教
大道教和真大道
两宗两派的全真教
净明教
新符箓派与正一道
南宋至明代中期道教的总体特点
第七章 任从沧海变桑田,我道壶中未一年——明代中期以后循道化术阶段的道教
明代中期以后朝廷与道教的关系
正一派的衰朽
全真教与东西南北中五派
仙经万卷重重说,道在常人日用间——道教理论的普及
自此玄言绝,长应闭洞门——道教的衰落
明代中期以后道教的总体特点
第八章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未来道教的诠道改术
从来至道无多事,自是时人识不全——道教的精髓
白云能送客,青鸟解传书——道教对建构新的价值、意义体系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