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理论基础
¥
15.26
7.3折
¥
21
九品
仅1件
作者刘九洲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8
上书时间2024-12-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九洲 著
-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3
-
版次
1
-
ISBN
9787307047167
-
定价
21.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5页
-
字数
248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之所以起名为《新闻理论基础》是基于以下两点认识:第一,我国当代新闻理论研究在范式建构上存在明显的缺失。所谓范式,按托马斯?库恩的说法,是一群学者认为值得研究的一组概念和变量,以及对其如何运作的专门看法。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中,新闻理论与传播学都归入文学的门类,这就是说,新闻理论也被视为一种人文科学。既然如此,新闻理论在其理论研究中,就应当在人文科学的范围内建构一套特有的概念或范畴体系。但事实是,在众多的新闻理论教材中,学者们并没有梳理出一组能反映新闻现象的基本概念,更不用说对概念之间所存在的“变量”进行逻辑规定,并用以表达一定的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律,因而在常见的教材中便出现了两大缺点:
一是在新闻本位的研究中,以基于经验性总结的术理去取代基于逻辑推导的学理。这样一来,我们的新闻理论只是在应用的层面上去构建自己的论述模式,即把新闻本体、新闻事业、新闻传播和新闻传播效果作为阐述的重点,并且试图通过对这四大板块的整合去构筑理论的框架。由此我们的新闻理论失去了一种科学理论所必须具有的内在一致性,即它所包含的某些前提、命题、概念、关系之间在逻辑上互相矛盾或张冠李戴。比如谈“新闻事业”本应把新闻媒介、新闻传播活动与新闻机构区别开来,但有的教材却把三者统而为一,于是在论述中有的命题因失去了必要的依托,前后的解释便出现了互相否定的情况;有的结论本来只能从新闻媒介的内涵中导出,却作为前提被冠于新闻传播活动或新闻机构的头上。也许有人发现了这一问题,于是在自己的教材中避开一些命题或结论,辟出专章去描述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包括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可是这么一来,其内容又与新闻理论的另一分支“中外新闻事业史”相重合。通常,人们认为新闻理论应当由新闻理论、新闻事业和新闻业务三大部分构成。对于新闻理论来说,作为“母性”学科,其主要功能是揭示存在于新闻事业史和新闻业务活动背后的规律,而不是代替它们作具体的对象性描述,否则就不能涵盖后二者,从而失去基础理论所必备的组织能力,即能够将后者研究中
的新发现纳入自己的论述模式之内。当然,要使新闻理论具有这种组织能力,具有基于现象又超越现象的特质,只能在学理的建设上下功夫。
二是在新闻本位的研究中对某些前提、命题或概念缺乏必要的边缘性界定,也就是运用这些前提、命题或概念的基点不明确,因而不能确认其适用范围。有人认为,人文科学同社会科学一样,都存在三个研究基点,即基于本体论去回答“研究什么”;基于认识论去回答“如何研究”;基于目的论去回答“为什么研究”。在新闻理论教材中,这三种研究基点都是存在的。问题是有的教材在使用或解释某些前提、命题或概念时,其研究基点发生了位移,由此所得出的结论似是而非。比如“新闻真实性”这一概念只能在认识论的基点上去使用或进行阐述,但有的教材却把它同新闻客观性混同起来,甚至还创造出一个新词,叫做“新闻客观真实性”。殊不知,新闻客观性的研究基点是本体论,讲的是新闻传播者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本然的现实存在,而新闻真实性的研究基点是认识论,讲的是新闻传播者在报道新闻事实时应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新闻真实性与新闻客观性合而为一,也就使得本体论与认识论这两个研究基点发生了位移。由此,所谓“新闻客观真实性”这一概念的伪科学性质便一目了然了。
- 【作者简介】
-
刘九洲 姓名:刘九洲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
出生年月:1948.7
研究方向:新闻理论
职称:教授
简历:197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1990-1994年任中文系副主任。1994年文学院成立之后,任新闻系主任至今。现担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湖北省广电学会副会长、武汉市广电学会副会长、湖北省记协常务理事。
代表性研究成果(1990年至今):
专著及教材:
《中国古代写作学》(38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
《写作学教程》(35万字),广西师大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
新译《岳阳伽兰记》(35万字),台湾三民书局1994年3月出版
《新闻学范畴引论》(25万字),华中师大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
新译《顾亭林文集》(45万字),台湾三民书局2000年5月出版
论文:
《文道:徘徊于哲学与文论之间》,发表于《华中师大学报》1991年第2期
《论新闻学范畴体系》,发表于《华中师大学报》1996年第3期
《对受众期待心理内容与类型的思考》,发表于《广播记者》1996年第1期
《对娱乐新闻的思考》,发表于《当代传播》2001年第5期
《努力做到宣传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发表于《新闻前哨》2001年第10期
《品牌化经营是成功之道》,发表于《武汉晚报》2001年4月30日
《议程设置的成功运用》,发表于《武汉晚报》2001年5月7日
《对科学应该给予人文观照——论〈科技之光〉价值理性的缺乏》,
发表于《武汉声屏》2001年第4期
《新闻视点的"百姓情结"》,发表于《武汉晚报》2002年3月4日
《新闻人性化是金报成功之所在》,发表于《楚天金报》2002年4月21日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表于《武汉声屏》2002年第2期
科研项目:
1.200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与传统媒介在新闻宣传方面的比较。
2.2002年度横向合作项目:媒介文化与网络传播。
3.2000年度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以网络新闻理论改进新闻理论教材。
4.2000年度学校教学研究项目:把科研式教学引进理论课堂。
- 【目录】
-
自序
导论
第一节新闻理论范式革新的第一种历史序列
第二节新闻理论范式革新的第二种历史序列
第一章对新闻理论范畴的一般性理解
第一节研究范畴的理论意义
第二节范畴的哲学本质
第三节对新闻理论范畴的一般性理解
第二章新闻理论范畴的逻辑系统
第一节关于新闻的定义
第二节对新闻理论范畴逻辑系统的描述
第三节新闻理论范畴逻辑系统的起点
第四节新闻理论范畴逻辑系统的特性
第三章事实与新闻事实
第一节对事实范畴的哲学思考
第二节新闻事实具有主观性
第三节事实与新闻事实的关系
第四章新闻真实性
第一节新闻真实性中的“二律背反”
第二节新闻真实性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新闻真实性的表现形态
第五章新闻客观性
第一节一对无法回避的矛盾
第二节对几种新闻客观性定义的评析
第三节正确理解新闻客观性
第六章新闻时效性
第一节新闻时效性与新闻时间性
第二节新闻时效性与新闻时新性
第三节新闻时效性与新闻时宜性
第七章新闻自由
第一节政治视野中的新闻自由
第二节经济视野中的新闻自由
第三节道德视野中的新闻自由
第八章新闻党性
第一节对新闻党性的历史认识
第二节对新闻党性的具体辨析
第三节新闻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
第九章新闻道德
第一节新闻道德是一个历史范畴
第二节新闻自律的三种表现形式
第三节新闻行为与三种道德哲理
第十章新闻舆论
第一节新闻舆论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新闻舆论的特性
第三节新闻舆论的功能
第十一章新闻信息
第一节新闻信息的本质规定
第二节新闻信息的特征
第三节新闻信息的度量
第十二章新闻可读性
第一节对新闻可读性研究的历史认识
第二节新闻可读性是对“阻抗”的消除
第三节对新闻可读性内涵的现实把握
第十三章新闻价值
第一节对几种新闻价值观点的质疑
第二节新闻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
第三节新闻价值的特性
第四节新闻价值的类型
第十四章受众期待
第一节受众期待的心理内容
第二节受众期待的类型
第三节受众期待的二重性
附录一客观报道
附录二深度报道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