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智慧
¥
20.07
5.6折
¥
36
九品
仅1件
作者叶明盛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8
上书时间2024-12-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叶明盛
-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9
-
版次
1
-
ISBN
9787510440427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7页
-
字数
150千字
- 【内容简介】
-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历史是强者的生存课本。”这句话值得咀嚼,细细品味。作品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从人物、处世、以及历史中的细节各方面入手,涉及方面广,读来妙趣横生。另外,作者善于把浩瀚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以极其深入浅出的方式条分缕析,带领听众与读者一步步、一层层深入到历史智慧中去,渐渐让读者和听众开拓自己的思维,从历史中真正地受益,而不仅仅是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和掌握一些历史的时间线索。历史从来不是枯燥的史实和时间数字,是人们生存的智慧库,是人生可以获得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
- 【作者简介】
-
叶明盛,原名李杰,当过公务员,后弃政从商,喜读历史,博采众长,行文风趣,处处绽放思想的火花。
- 【目录】
-
在历史的细节中徘徊
.历史经验等于智慧的宝库
历史的功用在于其经验性,历史就是人类过去智慧经验的总结,有云:“鉴于往事,有资于道。”无数的历史经验就等于智慧的宝库了。
.历史不忍细读
单一的一种德性被夸大、严厉地使用,其结果通常是一场灾难。
.秀才遇到兵
我以为真正麻烦的,可能是原有价值观的失落和原来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急剧崩坏的问题。因为它是异质的,原来的崩坏了很难用外来的填补,这时便呈现真空混乱的状态。
有关“民心向背”这件事
所谓的“民心向背”一直是传统中国认为政权存废的最重要关键,高于形势、资源、甚至武力的强弱。这是真的吗?
行仁义不等于王天下
不夸张地说,想用后代儒生那种“只知仁义,不谕其他”的简单概念来涵盖儒家真正的想法,甚至想由此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无疑天真得可耻。
开国君主的“心事”
如果赏识代表的是人君意志的遂行和对未来的期待,赵襄子很清楚这种“晋阳前”和“晋阳后”的差异。用现代的流行语是,赵襄子这个赏识有“前瞻性”。
历史显然不是理想国
我们读《礼记》时感觉到从那些行为背后体贴周到的人情物意,到“五四”时期所面对那种只有规范、遗忘目的的吃人礼教之间,昨日的自由是有可能成为今日的枷锁的。
第三种答案
在“立即”的利益和“近到”的社会正义之间,有能力抵抗这类的“人性”的人,不是在智慧之外,还显现着高贵和无私吗?
英雄但有末路时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付诸一笑,这是谦逊,也是豁达,更是对自己胸怀的信心充沛。有这样的胸怀,才能在景况不佳时有余裕修补自己,不被击倒,在景况复苏时打得了天下。
小传统与大文化
中国这个我个人以为“不外也不内”的文化体系,很难“仿民初”地找到一个类似的简单标杆,勉强来说,只能称之为“平实”:凡事凡物都有归结到人生现实经验的倾向。
谁人更扫黄金台
历史里充斥着很多“不共生死”的血淋淋故事,这是为什么呢?第一个答案是“愚蠢”。再想下去的第二个答案可能恰恰倒过来,是“聪明”。
世界上最神奇的谋职术
这实在是一则神奇得不得了的故事,“居乡三逐,事君五去”这样的履历表有人敢填,竟然也有人敢要,应征的还是国相这个最好的职位,这可能是全世界最神奇的谋职术了。
哲学家与官场生态
“终南捷径”的神话真正破灭的原因,我想倒并不能归诸终南山的“人工养殖制造业”的兴起,而是中国人的想法慢慢变了,时代也慢慢变了。
“君无戏言”的逻辑
若只为了骑虎难下,把自己一步一步逼入更大错误的宿命循环,这本来就是最最愚蠢的。没有一种高贵的德行,是可以经得起这么极端使用而不出事的。
皇帝的魔镜
谏官是中国历史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是中国历史很独特的现象,也关系着我们对历史的权力结构、官僚制度和社会价值观的理解。
半吊子的“社稷之臣”
号称社稷之臣的晏子,处在三代的乱局之中,果然不是随便说说而已,他始终身体力行地认真补过,至于君王死的死逃的逃,好像跟他没什么关系一样。
“明哲保身”未必错
有没有人常要别人“不劝谏”呢?其实是有的,这个人就是孔子。孔子的本意是基于职业安全的考虑,若眼看大势不行,能逃则逃,能去则去,要不至少不要开口,当个明哲保身的表面傻瓜。
不要命的“贤人”
关龙逢死于夏,比干死于商,而伍子胥死于吴,这样的扑火行为虽然于礼不合,于当时无益,于本身大损,却可能在较长的时间里显现出意想不到的意义和力量出来。
当皇帝也得委曲求全
在中国历史上不免要产生谏官这样的“民主橱窗”,当君王的即使满心不情愿,但如有一点小聪明,也知道留个有风骨的诤臣在身边。
王者贵天
由于解释的随遇而安,以及缺乏系统性的神谕功能,中国的“天”的神圣性无法凝固,号称由此授命的王权便不可避免地早早松动了,甚至进一步相对化了。
成功常常是个陷阱
桓公的成就,看起来似乎大部分来自管仲,失败也似乎是因为没有了管仲,充分地体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老话的涵义,因此,齐桓公的遭遇,遂成了后代劝谏人君尊贤去佞的完美例证。
性格决定命运
鲍叔的太过正直廉洁,已到了洁癖的地步,绝不愿因任何天大的理由——比方说国家的利益安全——而有所妥协或委屈。
管仲有什么了不起
管仲的功绩直接关系着一段极其漫长而艰辛的文化大融合,想来孔子所说的“要是没有管仲,我现在大概也成了个奇装异服的野蛮人了。”就是意识到这个成就。
成为“孔子”的那个年轻人
对孔子而言,一个君王能拥有无与伦比的个人德性,是个理想的状况,而所谓的理想其实是一种无限美好的、非一蹴可及的境界,供我们立志和奋力逼近,并不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人都该死。
丧期为什么长达三年
孔子说:“先王制定三年丧期,原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即:做子女的在此期间,必定是吃什么也没胃口,听什么也不快乐。如果你觉得心安,那就不必苦苦遵守这三年的丧期了。”
理性早启、文化早熟
三千年前孔子的守教观是很“现代”的,不像早期人们常有的泛灵宗教意味,也不是彻底的无神论,而是倾向于相当有弹性、有余裕的不可知论者。
孔门多“不肖”
孔子预言会退步的子贡,可能是孔门中最机敏、反应最快的一个,口才又好,因此不太像会老老实实做学问的人。孔子曾用“器”来形容他,意思是现实层面的某方面干才。
儒家的真实样子
谈宋代以前的儒家,我觉得有必要留心不要过度使用孟子的想法和影响力,否则儒家的真实样子就难免有较失真的危险。
廉洁跟薪水有关
我个人以为薪水最好还是得拿,像田子方那样,廉洁是廉洁,不贪是不贪,但这只能是个人对自我的要求和选择,万一进一步被当成一种道德尺度,拿来要求别人,难保不会出事。
读史不需当裁判
读史的人实在不需要去当裁判,硬要由此比出到底是周公厉害还是太公厉害。对读史的人而言,学习和理解要比当啦啦队有意义多了。
历史背后的历史
李悝是商鞅、桑弘羊式的现实人才,尤其在经济问题上特别用力。他对魏文侯最有名的建言,便是“尽地力”,以得到最多的农产品,这就是国家富强的不二法门。
欣赏境界,正视现实
境界是美好的,我们可以不因“现实的堕落”去轻易地否定;但现实也往往是不得已的,因为人要活命,也无须因此对人性灰心绝望。
“众恶所归”的秦皇帝
地球是圆的,清末民初以来,儒家的行情走低,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同志”的负负得正法则,秦始皇也开始被翻案,甚至成了拥有雄才伟略的伟大君王。
帝王的私房钱
“藏富于民”的概念,如果我们说构成了中国历史上处理国家和人民财富关系的指导原则之一,应该不算夸张。
当生活遇到历史
权变
正确判断自己的状况、身边的环境,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而既有自知之明,又能对对手了如指掌,则是获胜的关键。生于乱世的叔孙通,却缺乏在乱世得到成功的条件,原因很简单——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不过是个酸秀才。然而,知识分子也有知识分子的优点,只要不让他带兵打仗,优点还是蛮多的。就他而论,最过人之处,就是严守本分和准确判断形势了,这十分难得。本分归本分,野心还是野心,坚持梦想、实现野心,也是他的“本分”之一。有了准确的判断力,确实会让人的野心如虎添翼。
谦恭
说起一成不变的恭谨态度,总让人觉得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但是与那些诡诈机变的人相比,似乎一成不变的成就还更高些。本文的邓通,凭着谦恭执拗,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有钱的人;而万石君一家,靠的则是恭谨愚直的处世态度,最终父子五人都当上了二千石以上的大官(相当于省长)。最有权的,是老实人;最有钱的,也是老实人。这就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镜鉴。
达观
用吹牛的方法宣传自己,一副厚颜无耻的模样,固然容易被人轻贱,却也常常能有效地出人头地。古往今来,多少建功立业的伟大人物,都主动吹嘘过自己。而东方朔的特色,却在于洞察,知道皇帝要的是什么,用吹牛的方式再清楚不过地告诉皇帝,我有趣,能令你开心。
当一个人拥有了聪明才智,多少都会在乎一些脸面。能把不要脸的丑角哲学实行得如此彻底,那一定是真正视功名如粪土的家伙了。东方朔这个不折不扣的小丑,竟然能在达官显要、天子诸侯聚集一堂的宫廷之中,放肆地开着玩笑。嘻嘻哈哈戳中了皇帝的痛处,又何尝不是一种别人永远达不到的功业呢?
韬晦
这是一个推销的时代,酒好酒坏都怕巷子深,所以每个人都变得特别浮躁——只想千方百计推销自己,只靠别人的夸奖活着,只相信被市场认可的价值。似乎离开了这个善变的市场,自己就会变成一团空气、一片虚无,就会从这个繁华的世界中消失。而青史留名的阮籍,却从来都没有推销过自己。他总是甘居幕后,逃避一切虚名,到最后,却成了那个时代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到如今,当年的帝王将相早已被人遗忘,只有阮籍的名字还在史书中闪着光。
然而,他们的生活,却过得并不轻松。尤其是阮籍,既要让自己在乱世活得下去,又要保持内心的高洁,不做任何政治势力的附庸,真是搞得十分辛苦。
现实
冯道身上最突出的品质,就是“傻实在”。
人们都以为实在人吃亏,其实不然。有些人总不想对别人实在,可是又总希望别人对自己实在。所以,不管到什么时候,实在人都最有市场。
拿冯道来说,就是凭着一股子实在劲儿,不管朝代怎么改变,新来的皇帝都是一样信任他,愿意用他当宰相。要知道,每个皇帝都有一班自己的亲信,而冯道只不过是一个投降的俘虏呀!
演技
语言的威力,主要靠表达的技巧,重要的是怎么说,而不是说什么。譬如电视里毫不起眼的广告词,平常听了都会觉得恶心,但是经过了一番设计,反而就能打动人心。
王导的演技独树一帜,说话的技巧让人叹为观止。他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套路,这样反而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时调整变化,最终酣畅淋漓,让人大呼痛快。
今天有才华的人很多,自命不凡的人很多,但是表达能力呢?你的语言,会不会成为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板子?
忠诚
高力士是个很特别的太监,性格开朗,不同于人们一般对太监的印象。
忠诚是难得的美德,可像高力士那样贯彻始终的,却并不多见。尤其在今天,像他那样的人,几乎已经绝种了。
有人批评,高力士使宦官的地位大大提升,从而成为唐朝灭亡的祸根。
但平心而论,亡国的那笔账,是不能隔着好几代,算到他身上的。他本人不过是全心全意侍奉君主,至于对以后有什么影响,那实在是他所不能控制的了。
组织
王猛生不逢时,恰好赶上了异族大举入侵、汉族沦落为奴的时代。身为汉文化的继承者,面对多元文化的撞击,他却能以守为攻,包容兼蓄,让汉文明在苦难之中得到了新生。
这是一个开创历史的人,他所开创的一切,至今仍然令人叹为观止。王猛是一位赢得后人无限景仰的名臣,其才具之高、成就之大,有人认为把他比做管仲、诸葛亮也不为过。王猛与苻坚的君臣遇合也是千古怀有政治理想的知识分子们所向往的典范。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