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评论道与技
¥
15.19
3.4折
¥
45
九品
仅1件
作者王松苗 著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8
上书时间2024-12-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松苗 著
-
出版社
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5
-
版次
1
-
ISBN
9787510209086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5页
-
字数
42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法治新闻评论(简称法治评论,下同)在不同的时代,呈现不同的价值品格与发展规律。强化理论研究,把握共性规律,对于推动法治评论在敞开公众言说路径、服务民族文化转型、积蓄法治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将发挥建设性作用。
作为业内第一部研究法治评论(而非法制评论)的论著,《法制评论道与技》对传统新闻评论专著重点采用论说文写作经验外加文章分析的体例进行了合理扬弃,在尊重新闻评论一般写作规律和写作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对法治评论的定义、范畴、本质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新颖、独家的观点。比如,明确提出法治评论是一种法治立场或者说法治视角的评价,是传播者以一定的法律规范、社会规则为依据,对人的行为、社会现象或思想倾向作出的判断。从法治评论的价值角度理解,它的功能在于传播法治理念、表达法治观点、彰显法治精神、服务法治建设。因此,法治立场、法治角度是它区别于其他评论的本质特点。选题、论证、结构、语言等其他方面的特点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现有的新闻评论著述中,尚无人从哲学、法学和新闻学的综合角度来研究法治评论的理论(哲学)属性、新闻属性和媒体属性。《法制评论道与技》在分析人类做出评价活动的基本规律后,重点指出法治评论的最高境界应当是活动或实践水平的评价,即必须使评价成为一个动态的、现实的过程。它既不像本能的反应那样,只是当下的短时刺激的反射活动,也不像心理和理论评价那样,把现时和未来的评价局限在个体的精神活动领域,而是要求把价值关系的现实和未来结合起来,成为真正彻底的、完整的评价,进而在接受检验中赢得较大的认同,在“理性、建设性”中推动社会进步。从新闻层面看,法治评论的本质特征是且只能是法治立场、法治角度的观点表达,所以,对待不停涌现的热点,追求速度但不能过分强调速度,相比之下,强调有趣的视角和精到的论证,更能传递法治的正能量。
- 【作者简介】
-
王松苗,男,1968年7月生,安徽岳西人。l990年7月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2000年7月获吉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13年1月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检察日报社《人民检察》编辑部副主任、检察日报评论部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高级编辑。现为多所高校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从事新闻和法学理论编辑工作21年间,发表新闻作品700余篇180余万字,法学理论文童40余篇20余万字。主编《共和国检察人物》、《检察生涯》、《法眼看天下》等法治与新闻书籍12部;担任检察机关首部大型历史纪实片《中国检察》主笔;受邀担任全国人大办公厅创作的大型法治纪实片《铸法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纪实》第二集撰稿人;在中国记协、中国法学会、原国家广电总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与美国耶鲁大学等组织的6个科研项目中担任骨干成员。2005年出版个人法治评论作品集《法眼看新闻》。近年来,致力于新闻法治、新闻侵权、媒体与司法、新闻评论学等研究,先后在中国新闻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6篇10万余字,连续两年斩获中国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国新闻奖(新闻论文类)。另有20多篇文章获得全国性新闻奖。2009年10月获中国新闻人才最高奖——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
- 【目录】
-
内容提要
Abstract
序一体验时代脉搏是做学问的不俗境界
序二法治给评论带来了什么
绪论
一、问题缘起:经久不退的评论热
二、冷思考:评论热的背后
三、重拾信心:法治评论的社会担当
第一章法治评论的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
第一节关于新闻评论“是什么”的传统认识
第二节新闻评论“应该是什么
一、关于新闻评论的外延分析
二、用信息论来界定新闻评论的本质是否科学
三、新闻评论的内涵辨析
第三节描述法治评论应当弄清的基础问题
一、法治评论作为新闻评论的定义规则
二、到底是法治评论还是法制评论
三、法治评论“是什么”
第二章当代中国法治评论的产生背景与演变历程
第一节古代政论:寻觅法制的碎片
一、中国新闻评论的起源与产生背景
二、中国法制评论的雏形
三、中国报刊言论的发轫
第二节近现代评论:穿梭法制的背影
一、以政论为主(1874-1893):散见法制的星光
二、向评论转型(1894-1914):渗透法制思想
三、向新闻靠拢(1915-1949):传播法制精神
四、向导师学习:无产阶级评论的法制启蒙
第三节新中国前30年:法制评论的新兴与波折
一、稳步发展期(1949-1956):敞开言路
二、曲折发展期(1957-1965):随政治风浪不断调整
三、历史倒退期(1966-1976):“四无评论”谈何法制
第四节改革开放始:法治评论找到新坐标
一、元气恢复期(1977-1991):一个学科的确立
二、专业成长期(1992-1998):一个字的变革
三、法治时评勃兴期(1999-):面向新时代
第五节欧美报刊新闻评论史
第三章法治评论的三维属性
第一节法治评论的理论属性
一、从评价的特征看评论的生命
二、从评价的形式看评论的生成
三、从法律评价的分野看评论的效能
四、从认识的层次看评论的思维
第二节法治评论的新闻属性
一、作为意见传播工具的法治评论
二、作为“判断”表达形式的法治评论
第三节法治评论的传媒属性
一、从舆论表达形式看法治评论的穿透力
二、从舆论传播效果看法治评论的生命力
第四章法治评论的理论品格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内在禀赋
……
第五章法治评论的地位与作用
第六章法治评论的实践要领
附录:法治评论作品小辑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