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
¥
13.82
9.2折
¥
15
九品
仅1件
作者黄琳 著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4
上书时间2024-12-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琳 著
-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1-05
-
版次
1
-
ISBN
9787562422860
-
定价
1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3页
-
字数
18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21世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丛书
- 【内容简介】
-
影视艺术理论的体系化表述是国内外影视理论界孜孜以求的事。在《影视艺术》的第一编“影视作为艺术”中,我们凸现了这样一种体系架构:从影像系统本体论到影像系统性质论,再到影像系统语言论作为结束。这种在本质上属于形式范畴的架构展示了一种工作思路:从影视艺术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相一致的原则,获得整个影视艺术理论表述的出发点——“运动的声画影像”。而作为影视艺术的内部规律,叙事律则是对“运动的声画影像”进行系统内诸元素的功能分析后的必然逻辑结论。影像系统性质论以六大影像系统的分类整合了时下对影片分类的散漫和迷乱。该章中对影视艺术的主流形态的影像系统的阐释,可以看到从影像系统本体论到影像系统性质论的有机联系的纽带。然而,以影像系统语言论作为影视艺术理论的终结章节决非偶然,20世纪后半叶以来,语言学科逐步取代了数学、物理两大学科在所有学科中的基础地位,以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为契机,奠定了自然语言向形式语言转化的理论基础,导致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语言论章节中,我们展示了对自然语言、形式语言、艺术语言的有机联系的关怀。当然,仅仅是一种关怀而已。但我们希望这种关怀能够在维特斯坦、海德格尔对自然语言的本质的睿智的思辩的基础上,使得影视艺术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上,能够与人类最重要的精神成果,呈现出亲合的态势。
以信息学为基础的传播学科,隐喻了影视艺术的内在张力和某种外部特征:影视艺术在社会化的传播过程中的自我实现与对社会大众的影响。考虑到影视艺术终究是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才得以发生,成为影像的艺术现实,为此,我们设置了“影视作为传媒”的章节,以期给出一个尝试性质的理论描述。
西方影视艺术理论及流派是较为复杂的,编年史式地描述显然不符合《影视艺术》的篇幅容量和撰写初衷。所以,我们尽可能扼要简明地阐述西方影视艺术理论各流派的主要概貌与核心观点,同时也对读者在理解第一编时,提供一个必要的理论参照背景。中国电影事业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斐然在目,考虑到《影视艺术》的主要读者群,给出一个关于中国电影事业的原则性的总体描述,也是十分必要的。
- 【目录】
-
第一编影视作为艺术
第一章影像系统本体论
第一节阿基米德点——运动的声画影像
第二节两个子系统
第三节三大规律及视点置换理论
第二章影像系统性质论
第一节象征影像系统
第二节真实影像系统
第三节抽象影像系统
第四节其他类型的影像系统
第三章影像系统语言论
第一节分类与特征
第二节结论与思考
第二编影视作为传媒
第一章影视大众传播论
第一节大众传播概论
第二节视听媒介与影视文化
第二章电影作为传媒
第一节电影媒介的性质
第二节电影传播的解码过程
第三节电影市场观念
第三章电视作为传媒
第一节电视是什么
第二节电视传播的过程
第三节电视受众与社会
第三编中外电影简史及流派
第一章电影艺术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电影的形成时期(1895-1927)
第二节电影的成熟时期(1927-1945)
第三节电影的变革时期(1945-1967)
第四节电影的振兴时期(1967-)
第二章电影理论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经典电影理论
第二节现代电影理论
第三章中国电影简史
第一节中国早期电影(1905-1931)
第二节中国左翼电影(1931-1937)
第三节中国抗战电影(1937-1945)
第四节中国进步电影(1945-1949)
第五节中国“十七年”电影(1949-1966)
第六节中国“文革”电影(1966-1976)
第七节中国当代电影(1977-)
第八节中国港台电影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