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空间·新制序 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
47.15
9.8折
¥
48
九品
仅1件
作者王巨山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8
上书时间2024-12-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巨山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18-12
-
版次
1
-
ISBN
9787100166980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97页
-
字数
100千字
- 【内容简介】
-
王巨山著的《遗产空间新制序(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是教育部课题“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编号:12YJCZH198)结题成果。该成果主要探讨作为文化遗产、社区、人与社会交汇的重要空间——博物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构建的保护目标区域内,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如何应对非遗保护的挑战、更新“制序”,以促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目标的实现和很好传统文化的延续。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引言
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
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释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与分类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
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维度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程
一、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保护理念的提出与发展
二、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保护理念的推广
三、20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保护理念的普及
四、2001年至今:保护体制建立与完善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物”与“非物”
二、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
第二章 博物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释义
一、两个《公约》与保护理念的分野
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语境中的保护
第二节 博物馆职责的转变和当代使命
一、博物馆的定义与职责转变
二、博物馆的当代使命
第三节 博物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然性
一、专业组织的推动
二、学界的声音
三、政府的行动
四、博物馆的使命
第三章 传统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节 传统博物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优势
一、文化遗产普查方法和经验的借鉴
二、“物”的保护、展示和研究
三、“以人为本”与传承人参与
第二节 国内的实践:传统博物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例
一、杨家埠木版年画与大观园展示传承
二、“别具新意”的生活形态博物馆
第三节 他者的经验:美国国立印第安人博物馆
一、国立印第安人博物馆的建立
二、国立印第安人博物馆与印第安文化的展示
三、国立印第安人博物馆的经验与启示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传统博物馆的变革
一、以“物”为中心到以“文化”为中心的转变
二、传统博物馆需融人民众生活
三、传统博物馆强化与社区的互动
第四章 数字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节 数字博物馆的概念与特点
一、数字化与数字博物馆
二、中国数字化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发展历程
第二节 数字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数字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的数字化记录与存储
二、数字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播
三、数字博物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足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建设列举
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二、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三、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第五章 生态(社区)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节 生态博物馆的兴起
一、生态博物馆的缘起
二、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原则与使命
三、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发展道路
第二节 生态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集体记忆:梭戛生态博物馆与社区文化保护
二、整体保护:安吉生态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第三节 社区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一、社区与社区博物馆
二、社区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六章 制序的变迁: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望
节 博物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
一、权威性与去权威化
二、他者阐释与自我阐释
三、中心性与去中心化
四、静态性与活态化
五、发展与逆发展
六、非遗馆构建新制序的挑战
第二节 博物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展望
一、博物馆与社区互动
二、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
三、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