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语盘点——上海话文化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沪语盘点——上海话文化

16.23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钱乃荣 著

出版社上海文化

出版时间2002-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6

上书时间2024-12-26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钱乃荣 著
  • 出版社 上海文化
  • 出版时间 2002-11
  • 版次 1
  • ISBN 9787806464205
  • 定价 1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6页
  • 字数 150千字
【内容简介】
作为一个离开上海近三十年的上海人,常常萦绕于我心头的是上海话情结。

  走出华东师大校门,在金华彻底落户后,我在学校教学国语——普通话,用它讲课,用它交谈。这倒不是推广普通话热情过了头,而是实际需要——我和我先生的母语不相通,两个女儿也不会说我们双方的母语,普通话就自然成了我们夫妇之间、父女之间、母女之间的交际语言。

  但是在三种情况下,我会情不自禁地说起上海话来。其一是女儿们指出的:妈妈只要一激动,上海话就冒出来了,而且是一句普通话,一句上海话夹着讲,讲得“老起劲”。第二种情况是遇到老乡或常去上海出差的人,或接到兄长、老同学的电话,就极其酣畅地说一通上海话。

  以上两种情况,大概所有在外地且与外地人成了家的上海人都“英雄所遇略同”。而第三种情况,就不知在茫茫人海中能否找到众多“爱好相同者”了。那就是每当心情特别好或特别差时,我会从书架上抽出复旦大学钱乃荣教授的《上海方言俚语》,照本宣科,痛痛快快地说上一番。什么“小皮球,小小篮,马兰开花二十一”;“长脚鹭鸶敲洋钉,敲来敲去敲勿进”;“本来要打千千万万记,现在辰光来不及”之类,说着说着,似乎一头扎进了儿时弄堂里一起跳橡皮筋的小伙伴圈子中,那种兴奋与满足,真是笔墨难以形容。奇怪的是,回沪与老朋友谈起这一“怪癖”,不但没受取笑,反而纷纷打听钱教授的书是哪里买的。当听说是1992年在海宁的一个小小书店里偶尔发现的,现在已难寻觅时,还都十分遗憾呢。她们至今未离开上海,但她们说“小皮球,小小篮”之类是我们这代人的歌谣,现在的“小鬼头”们已经不大讲了,有必要“复习”一下……我不知道如果钱教授得此信息,是否有兴趣将这本旨在反映当代上海话面貌的书重版,以满足大量类似我这种“外地上海人”的上海话情结和上海中老年人的怀旧情绪。

  “外地上海人”的上海话情结是故乡人很难想象的。在外地复习上海话,是一种享受,甚至还有点得意——“乡音未改鬓毛衰”,一切都已经被外地的风土人情同化了,而母语与我终身相伴,提醒我“根”在何处,“源”在哪里,这多好啊!“外地上海人”的上海话情结能得到家乡父老的理解吗?

  本文刊于《新民晚报》1998年11月3日第21版v
【作者简介】
1945年生于上海。现任上海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上海大学上海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上海语言研究中心副主任。巳出版的专著有:《上海方言俚语》(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89年版)、《当代吴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杭
【目录】
总序:话说说话    易中天

上海话情结(代序)  周润年

上海话的范围

上海话的变迁

上海话的特色

古词语、古形式的残存

二百年前的上海话

“辣海”的历史

从“野”到“瞎”

说“笃”

话“头”

多姿多态的形容词

上海人的数字情结

海派的奇思遐想

从上海地名去索骥

路名弄名中的社会文化信息

日常用语中的商务气息

招牌文化花团锦簇

从小吃名称看上海民俗

食文化一瞥

“鸳鸯蝴蝶派”杂著中的上海话

上海的民歌

意真语挚的情歌

童谣拾趣

儿歌的流行和式微

绕口令

上海风味的谜谜子

本地色彩的欧后语

耐人寻味的闾巷俗谚

流行语的春秋

说“嗲”

析“戳壁脚”

“淘浆糊”小议

说“戆”

说“作”

“酷”的时代

禁忌语、委婉语和吉利语

戏谑语和詈语

黑行为与黑词语

外来词语的本土化

上海的洋泾浜语

同志、师傅、先生和朋友

上海人读白字

学说上海话

[附录]上海话拼音方案和上海话曲韵

后记

本书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