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珠穆朗玛
¥
16.84
4.4折
¥
38
九品
仅1件
作者康世昌
出版社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8
上书时间2024-12-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康世昌
-
出版社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11
-
版次
1
-
ISBN
9787542410061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76页
-
字数
184千字
- 【内容简介】
-
屹立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复杂的地质构造和举世无双的高度,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为世界各国的科研工作者所注目。珠峰地区的登山和科学考察活动始于1921年,但早期的科学考察资料比较零散。自1959年我国先后对珠峰地区进行了3次较为系统的多学科的综合考察,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该地区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近十几年来珠峰地区开展的冰芯、冰川变化、大气等多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对珠峰地区的认识在不断加深。然而,在全球近20年来的急剧增温背景下珠峰地区的环境变化仍是目前急需研究的项目之一。珠峰地区的科学研究不仅能够深刻理解该地区独特地域单元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也是揭示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的重要途径。
喜马拉雅山脉长2500千米、高6000米、总面积达40万平方千米,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高原隆升和大型山地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青藏高原特殊大气过程中集中表现的典型区域。屹立于喜马拉雅山脉段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1985年测量高度为海拔8848.13米,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复杂的地质构造和举世无双的高度,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
2005年珠峰科考活动为新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综合科学考察,分别对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冰川及水文、生态与环境、珠峰高度变化历史进行研究。科考队队员首次上到了7200米的高度,对垂直高度从海拔800米至7200米、面积达4万多平方千米的区域进行了研究,采集了大气、河水、湖水、雪冰、岩石、气溶胶、植物、人类毛发等样品近2000个,其中包括非常珍贵的珠峰峰顶的岩石和雪样以及3支20多米长的冰芯。获得的样品和资料将为深入研究珠峰地区的环境变化奠定基础。
此次珠峰科考活动,绝大部分年轻的科考队员是第一次来到青藏高原,第一次“创造”了自己的高海拔记录。对于长期在城市生活的人来说,第一次参加科学考察,特别是青藏高原这种极端环境下的科考活动,感触总是很多,也不断的有新鲜事发生。刘勇勤等同学的日记比较细致地描述了科考中自己的感受和点点滴滴的小事,读起来颇有新意。30多年来的青藏高原科学研究,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无数人默默的把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留在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值得庆幸的是年轻一代的青藏科研工作者继承了老一辈科学家吃苦和奉献的精神。希冀《走进珠穆朗玛》的出版能让读者对青藏高原的科学考察有一些了解,更希望能激发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热爱青藏高原的激情。
- 【作者简介】
-
康世昌,1969年1月生,甘肃陇西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00~2003年在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现在中国科学青藏高原研究所工作,2005年珠峰科考队队长。主要从事青藏高原的冰川学及冰芯气候环境记录研究。近期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青藏
- 【目录】
-
大气物理与大气化学
冰川变化监测
生物多样性及生态
珠峰高度变化历史研究
2005珠峰地区综合性科考研究目标及内容
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
考察日程概述
登山季节选择
登山时间选择
刘勇勤考察日记
想要好好锤炼,尽快适应高原环境,尽快成为青藏高原上的雄鹰
如搓板一般,一路狂颠
我由先前的大呼小叫,到最后的无声,再后来,便倒在后面沉沉地睡了过去
这些东西都是大口吐着气在写,满脑子只有两个字“痛苦”。但今晚也是最难过的,熬过今晚就是胜利
想想青藏线上走过多少科学家,他们也一定受过同样的磨难,不都是为了青藏的科学研究事业吗
美丽而神秘的珠峰,引无数英雄竞争折腰,使多少人向往珠峰并献身于珠峰
刘老师和秦老师两个科学家在大风中抬着钢管趟着水,完全找不到文弱书生的样子
昨夜我们见识了女神暴戾的一面,狂风大作,躺在小账篷里,真担心自己会和账篷一起飞起
每天早上起来洗脸刷牙是要下些决心的,所有的东西都冻得硬邦邦的,老青藏们的经验是用消毒温巾擦一下脸,刚开始不以为然,现在越来越觉得是个好主意
腿仿佛灌了千斤的铅,每走一步都要动用意志去克服不想动的惰性
采样需要戴着薄的无菌手套,手早冻得不行,但为了采样防污染,连气都不能呵
……
丛志远考察日记
仲雷考察日记
附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