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第3版)
¥
45.4
九品
仅1件
作者张晋藩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
版次3
装帧平装
货号A4
上书时间2024-11-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晋藩 著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1
-
版次
3
-
ISBN
9787503690532
-
定价
4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80页
-
字数
45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学术文库
- 【内容简介】
-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从多角度研究和剖析了中国法律的悠久传统,极大地丰富了对中华法系的认识,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阐述了近代法律的转型,为读者理出了中国法律古今的脉络。
本书将法律制度与文化和历史人物的活动与重大事件叠现,探讨法律传统特征,具有强烈的历史真实感和可读性。
本书是法律史学科考研与考博的必渎书,也是学科外人士了解中国法律传统与衍变,领悟现代中国法律精髓的首选佳作。
- 【作者简介】
-
张晋藩,男,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主要成果:《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中国近代社会与法制文明》、《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等专著,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
- 【目录】
-
前言
中国法律的传统
一、引礼入法礼法结合
(一)礼的产生
(二)礼的作用
(三)引礼入法
(四)礼法结合
二、以人为本明德慎刑
(一)中国古代人本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人本主义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法律
(三)中国传统法律中人本主义思想的反思
三、权利等差义务本位
(一)立法等差
(二)司法特权
(三)义务本位
四、法尚公平重刑轻民
(一)关于法律公平的论述
(二)体现公平的法律原则
(三)重刑轻民
五、恭行天理执法原情
(一)天理与国法沟通
(二)国法与人情相合
(三)天理、国法、人情三者协调统一
六、法自君出权尊于法
(一)先秦的专制王权与法制
(二)皇权的制度化与法律化
(三)皇权与法制的冲突
七、家族本位伦理法治
(一)家法族规是传统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家族伦理法的发展历程
(三)伦理法的具体内容与家长权的法律表现
(四)家族本位伦理法的社会成因
八、以法治官明职课责
(一)职官的设置与编制
(二)职官的任免考选
(三)职官的考课奖惩
(四)职官的俸禄与休致
(五)对职官的一般监督和法律约束
(六)要求官吏依状鞫讯,以法断罪
九、纵向比较因时定制
(一)以前朝为鉴,确定新的法制建设重点
(二)律典的篇目结构经过比较而不断调整
(三)立法的内容经过比较更加轻重有分和贴近生活
十、统一释法律学独秀
(一)中国古代律学的发展历程
(二)清代律学的成就
(三)中国古代律学的基本特点
(四)中西法文化的比较
十一、诸法并存民刑有分
(一)法典体例上的沿袭与保守
(二)法律体系上的“诸法并存,民刑有分”
十二、立法修律比附判例
(一)制定法在传统法律中的地位
(二)判例法的发展及其作用
(三)制定法与判例法的相互为用
十三、援法定罪类推裁断
(一)成文法的公布引发了援法定罪与类推擅断的争论
(二)秦汉时期的皆有法式与类推决狱
(三)科罪具引律文与出罪明轻,人罪明重
(四)鞫狱分司与援法定罪
(五)极端专制下的引律与比附
十四、无讼是求调处息争
(一)“无讼”是儒家的理想境界
(二)以调处息争,实现无讼
(三)无讼作为中国古代法律传统的根源
(四)无讼是以逃避讼累为代价
十五、中华法系各族缔造
(一)中华法系与世界
(二)中华法系是中华各族的共同缔造
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
一、西方法文化的输入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二)西方法文化的输入与中国法文化封闭状态的被打破
(三)翻译和出版,广泛传播近代西方法文化
(四)国外归来的中国人对西方法文化的介绍
二、传统法观念的转变
(一)由固守成法到师夷变法
(二)由维护三纲到批判三纲
(三)由盲目排外到中体西用
(四)由专制神圣到君宪共和
(五)由以人治国到以法治国
(六)由义务本位到权利追求
(七)由司法与行政不分到司法独立
(八)由以刑为主到诸法并重
三、转型过程中的法制改革思想与实践
(一)洋务派的稍变成法,引进西法
(二)戊戌变法与法制改革
(三)晚清法律的近代化
四、民国时期法律近代转型的继续推进
(一)继续推进的时代背景
(二)继续推进的思想基础
(三)继续推进的历程与成就
五、中国法律近代转型的历史价值及经验借鉴
(一)中国法律近代转型的西方化形态
(二)中国法律近代转型的取向和历史借鉴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