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

14.24 5.3折 27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明帅 著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6

上书时间2024-11-13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汪明帅 著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10
  • 版次 1
  • ISBN 9787500698401
  • 定价 27.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4页
  • 字数 162千字
  • 丛书 常青藤·一本书读懂世界教育家
【内容简介】
 一线教师如何接近教育大师,如何与他们建立没有隔阂、没有阻碍的沟通渠道,如何从中汲取教育滋养,是一个至关重要却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

 “常青藤?一本书读懂世界教育家”丛书秉承“共读”的编写理念,我们不以任何既定的理论框架去“框”教育大师的经典作品,而是回到经典作品本身,挖掘教育大师本人试图传达的东西,以“挖掘”出来的东西和原初的东西(即经典作品中的原文)一并呈现的方式,不仅说明挖出了什么,还说明挖掘之前的样子,让教师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再挖掘”——犹如面对面就某教育大师的经典作品一起阅读讨论,作者就有所感处谈看法,教师就有所动处谈所见,共同理解,共同提高。面对面的对话方式,贴近大师深入共读,影响您的教学人生,从此刻开始!

 对中国的教师而言,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非常熟悉的人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常说常新”的教育导师。本书从学生篇、教师篇、教学篇三大部分,对苏霍姆林斯基这座教育思想和实践都极为丰富的宝藏进行开采,为中小学教师朋友尽可能呈现出较为真实而可亲近的苏霍姆林斯基,从中国教师当下的需要出发,找出苏霍姆林斯基著作中有可能对当下中国教师有启发意义的内容,让那些积极的内容去发挥更积极的借鉴功用。
【作者简介】
 汪明帅,现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先后负责“大夏书系”和《教师月刊》的编辑工作。在《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教师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多篇。著有《学一点教育史——教育史上的教育大师》。
【目录】

导读:开采苏霍姆林斯基这座宝藏

学生篇

呵护学生心灵最敏感的地方

你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和感知学生的痛苦

善于抚慰受伤的心灵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他们着想

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

不要伤害学生敏感的心灵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问题占有特殊的地位

兴趣蕴涵于认识深藏的奥秘之中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

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意味着使学习迁就兴趣

教师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的第一盏指路明灯

学生犯错误了

学生往往想做禁止做的事

谅解对人的触动要比惩罚强烈得多

学校是学生可以犯错误的地方

树立威信,把握批评的分寸

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

延缓惩罚,事半功倍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遭遇“后进生”

您理解和同情学生吗

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尊严

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在耐心等待中收获奇迹

因材施教

给思想不集中的学生准备特制习题集

教师篇

好教师意味着什么

好教师能根据具体情况来适时调整讲课内容

好教师能让学生用研究的态度来学习

好教师绝不扑灭学生心中宝贵的火花

好教师是学生精神生活的榜样

好教师具有高度的情感修养

帕夫雷什中学的好教师

阅读:自我成长的方式

教学和教师的阅读息息相关

为教师创造优良的阅读环境

持之以恒地读书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

在教师集体中成长

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

教师集体是促进教师个体不断成长的摇篮

在师徒传承中促进年轻教师成长

学习其他教师的经验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

构建和谐的教师集体

让教育研究丰富教师的教育生活

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接近于科学研究

教育研究可以让教师工作充满创造性

让教育研究改变教师对自己工作的看法

实施教育研究从写教育日记开始

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研究

教学篇

走进课堂

在预设的基础上把握生成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深化知识

使每个孩子的力量和潜能都发挥出来

检查作业

检查作业要关照到全体学生

检查作业是促进全体学生脑力积极化的手段

从教师检查到学生自我检查

检查作业不是重复教科书

教师应当怎样布置家庭作业

不要轻易给学生下定论

当教学出现意外时

为什么学生的知识储备越多,往后的学习反而越困难

学生上课开小差怎么办

尴尬的导入

为什么孩子容易激动和发怒

被掐掉“幼芽”的“栗树林荫道”

分数不是惩罚的工具

教学和教育融合

让知识触及学生的灵魂

道德与智力相一致的可能途径

警惕教学和教养的简单嫁接

课堂教学是点燃学生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第一朵火花

教师是达到教学与教育有机统一的推手

附录:本书引用苏霍姆林斯基著作一览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