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成与解构:德里达早期现象学批判疏论(中大哲学文库)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生成与解构:德里达早期现象学批判疏论(中大哲学文库)

38.2 6.4折 60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方向红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9-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2

上书时间2024-10-23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方向红 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19-04
  • 版次 1
  • ISBN 9787100171847
  • 定价 6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0页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一种互文式的解读方案和开放性的研究策略,将研究的理论目光投射在德里达的早期(从1953年至1967年)思想上并重点解读了德里达的三本著作:《胡塞尔哲学中的生成问题》《胡塞尔< 几何学的起源> 引论》以及《声音与现象》。本书的主线试图详尽、客观、不带目的论色彩地重构德里达解构思想从胡塞尔现象学中潜滋暗长、走向成熟的历史轨迹,尤其是德里达解构思想的三个核心原理——差异原理、延迟原理和“充替”原理——的生发过程;本书的副线从胡塞尔和德里达的原始文本出发,对两个不同视域的并置、启发和融合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察,同时尖锐地批评了德里达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误解、挪用和阉割并由此挑明胡塞尔思想的博大精深和顽强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方向红,男,1967年8月出生,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人。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东亚现象学会(PEACe)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德国哲学和法国哲学,尤其侧重于现象学。

【目录】


导言
  节  德里达的历史初始语境与思想支援背景
  第二节  德里达早期现象学批判的解读模式
  第三节  本书的理论立场与学理进路
部分  生成与差异
  引言
  节  生成的含义
  第二节  辩证法的含义
  第三节  生成与辩证法的关系
  第四节  《胡塞尔哲学中的生成问题》的文本学察
  章  心理主义的生成
    第五节  胡塞尔“哲学之路”的“起点”
    第六节  心理生成主义所面临的困难之一:“的”关系与“心灵的”关系
    第七节  心理生成主义所面临的困难之二:“零”与“统一”的生成
    第八节  心理生成主义所面临的困难之三:“某物一般”的生成
  第二章  描述现象学的“生成”
    第九节  从生成向生成中立化的过渡
    第十节  生成中立化所带来的问题之一:难以还原的客观时间
    第十一节  生成中立化所带来的问题之二:“原印象”是现象学的辩证法还是本体论的辩证法?
    第十二节  生成中立化所带来的问题之三:自由、主体及其
    第十三节  生成中立化所带来的问题之四:现象学的“剩余”与“现象学的崩溃”
    第十四节  生成中立化所带来的问题之五:纯粹之“我”与“现显”之“我”的内在困境
    第十五节  生成中立化所带来的问题之六:胡塞尔的“漏洞”――“原素”(hyle)地位的两难
    第十六节  生成中立化所带来的问题之七:“无限”与“无定限”的混淆
  第三章  先验现象学的“生成”:先验与世间
    第十七节  从静态的结构描述向动态的生成分析的过渡
    第十八节  “非实项的内在”的“不可还原的悖论”
    第十九节  暧昧和可疑的“生活世界”
    第二十节  “否定”的起源
    第二十一节  理论兴趣与非沉思的兴趣
    第二十二节  纯粹目的论观念的“二难选择”
    第二十三节  “主动生成”说的两个困难
    第二十四节  “被动生成”说与本体论
  第四章  生成与目的论
    第二十五节  先验目的论出现的必然
    第二十六节  目的论观念批判
    第二十七节  原意向与后生成的“现象学循环”
    第二十八节  先验主体的生成和运动
  小结  解构之要素的出现:差异
第二部分  起源与延迟
  引言  《几何学的起源》与“生成”问题的重提
  第五章  “远程通信”:从几何学的当下意义到它的“初次”
    第二十九节  胡塞尔向几何学源头进行回溯的思路
    第三十节  德里达对这一思路的辨明与怀疑
  第六章  本我的基础地位质疑
    第三十一节  德里达的“令人惊异的转变”
    第三十二节  德里达与胡塞尔的分歧:如何跨越先验之我与先验之“我们”之间的鸿沟
    第三十三节  为胡塞尔一辩
  第七章  语言文字的“身体化”:与“充替”概念擦肩而过
    第三十四节  “书写的现象学”
    第三十五节  中间地带的发现
    第三十六节  单义与“充替”概念的初露端倪
  第八章  对观念的“看”与“听”:无限延迟的“创建”
    第三十七节  地理学和亚结构
    第三十八节  康德意义上的观念及其显现的方式
    第三十九节  三个影响深远的结论
  小结  解构之第二要素的出现:延迟
第三部分  声音与充替
  引言  《声音与现象》的问题域及其解读方法
  第九章  在表述与指号的根源处
    第四十节  表述与指号的区分
    第四十一节  德里达对这一区分的反驳:“缺”说与逆命题
  第十章  声音(1):“声音”概念的诞生
    第四十二节  “声音中心主义”的显思路
    第四十三节  “声音中心主义”的隐思路
    第四十四节  对这一思路的简评
  第十一章  对自言自语的解构(1):符号的充替
    第四十五节  孤独的心灵生活及其带来的解构学上的困难
    第四十六节  解构学上的个切入:“作为机遇表达的我”
    第四十七节  解构学上的第二个切入:“代现”
  第十二章  对自言自语的解构(2):“眨眼瞬间”与滞留
    第四十八节  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与德里达对“滞留”质的论证
    第四十九节  对这一论证的合法批判:多此一举的惊讶、沙堆及其他
  第十三章  声音(2):声音与观念化的共谋
    第五十节  “”与“触发”
    第五十一节  声音的与“自身触发”
    第五十二节  从“自身触发”的解构策略到“充替”
  小结  解构之第三要素的出现:“充替”
附录  从德里达与马克思的相遇看解构的边界
参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