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经文学研究(第十三辑)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圣经文学研究(第十三辑)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21.94 5.8折 38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工、程小娟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1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6-26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梁工、程小娟 著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11
  • 版次 1
  • ISBN 9787020119158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2页
  • 字数 309千字
【内容简介】
艾丽丝·门罗作品中的圣经故事及其现代性伦理内涵
  赵晓芳
  内容提要:艾丽丝·门罗终其一生的作品都与圣经关联密切。门罗在作品中,通过解读、戏仿或化用4大类圣经故事,描写了在自由主义思想和多元文化发展成为主流思潮的现代社会,基督教所遭遇到的不断被世俗化、边缘化的现代性困境,及现代加拿大人因社会意义共识缺乏而产生的宗教性焦虑,并在超越性和普遍性意义层面上,思考了在重构现代社会伦理秩序过程中,基督教伦理所应有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以及现代人自我灵魂救赎所可能有的出路,即:在存在中把握生命的意义,在美德和神性的追寻中谋求生命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圣经;现代性;伦理
  Biblical Stories & its Modern EthicalConnotation in Alice MUNRO’s Fictions
  ZHAO Xiaofang
  Abstract:All the works of Alice MUNRO has a closeassociation with the Bible. In the fictions, the contents, the dilemma ofChristianity which has constantly been moving towards secularization andmarginalization in modern society, and modern Canadians' religiousness anxietywhich due to a lack of social meaning consensus, all have been wonderfullydescribed by discussing, parodying or borrowing the 4 kinds of stories from theBible. In addition to this, on the transcendent and universal level, MUNRO hasthinking about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and function of Christian ethics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social ethical order reconstruction, and the possibleoutlet of modern people's self soul salvation: to grasp the meaning of life inexistence, and seek better quality of life in the pursuit of moral anddivinity.
  Key words: Alice MUNRO; the Bible; modernity; ethics
  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1931-),加拿大当代女作家,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称为“当代的契诃夫”,及“未来百年内最有可能被广泛阅读的当代作家”。[1]门罗出生于加拿大一个虔诚信仰爱尔兰基督新教的移民家庭,成长于一个基督教文化浓郁的偏远小镇威汉姆,之后,离开威汉姆镇,与有着传统和保守基督教思想的吉姆·门罗结婚,相伴25年后离婚,组建新家庭,回归并定居威汉姆镇至今(门罗认为她自己这个阶段的宗教思想反而“比起先前的自己,传统得多”[2])。回顾门罗至今80多年的生命历程,能发现像绝大部分加拿大人一样,圣经是其生活中如影随形的一部分,在她生命中重要或不重要的节点,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仪式作用。[3]门罗在其作品中给予圣经极高关注度,大体通过讨论、戏仿和化用4类圣经故事,展现了现代加拿大社会普遍性的宗教困惑,且在超越性和人类普遍性意义层面上,思考了宗教的现代性困境、基督教伦理所应有的历史责任担当,及现代人自我灵魂救赎的可能出路。关注和探讨门罗作品与圣经故事的关系,对现代社会伦理秩序的构建意义重大。
  目前,国内门罗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已有成果中,除极少数对门罗单篇作品中的圣经素材有所提及外,[4]鲜有成果对门罗作品与圣经的关系进行关注,更遑论系统性研究;国外相关成果,一般不注重研究门罗对圣经故事的探讨或重写,而着重通过分析门罗作品和圣经的关系,进而关注门罗作品的叙事风格或伦理道德思想,如朱迪思·麦库姆斯(JudithMcCombs)[5]对其小说中圣经式神秘性的研究,W. J. 基思(William John Keith)[6]、卡罗尔L. 贝伦(CarolL. Beran)[7]、玛丽J. 卡里埃(MarieJ. Carriere)[8]、玛格达莱妮·雷德科普(MagdaleneRedekop)[9]等,通过门罗作品人物与圣经故事人物之间的对比,揭示门罗作品人物的至善之德,或德性危机与朽败等,但他们从不同角度关注了门罗作品与圣经的关系,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启发。
  一、对神之在故事的探讨
  探讨,即门罗在小说中通过人物直接或间接的探查和讨论,表明其特定思想和态度。故事中讨论较多的是圣经中证明神之存在和能力的内容,以神创世故事为典型代表。《创世记》开篇记载了神用语言在时空之外对世间万事万物进行的创造(创1: 1-2: 3),其中,人作为万物的主宰,神专门依照自己形象对其进行了独特创造(创1: 26)。在圣经中,“说话本身就意味着权力”,[10]由《创世记》故事所形成的神创世母题,至少昭示2点:上帝是一个完美、神圣、超越性的终极存在,凌驾于个体生命之上,为人类生活提供可依据的终极力量;人的生命源于神,向神而生是人超越自我有限性而走向无限性的唯一路径。对神之权威和大能的故事进行解构和批判,是门罗早期作品中年轻主人公们对抗世界常用的主要方法,主人公们大体通过此类讨论,以确定一个更为合理和正确的宇宙观,恋人之间(《祈祷之圈》)、夫妻之间(《慰藉》)、父母与子女(《沃克兄弟的放牛娃》)之间,彼此为了坚守自己的信仰而自选阵营、对立对抗,以圣经为武器,发起宗教与反宗教斗争,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和生命,以博得信仰战争的胜利。他们一边相爱,一边在折磨中互相憎恨。当然,斗争结果大多不分胜负,且两败俱伤,体现了门罗青少年时期以注重批判,提倡个体之自由、独立为主要标志的思想特征,及两次世界大战以来,现代人对待宗教态度的矛盾性。
  
  [1] Carol Mazur and CathyMoulder. Alice Munro: An AnnotatedBibliograpy of Works and Criticism. Lanham: The Scarecrow Press Inc,2007.ⅴ.
  [2] Alice Munro,"The Art of Fiction: Interview with Jeanne McCulloch and MonaSimpson". Paris Review Vol.131No. 137 (1994), 226-264.
  [3] 参看ThackerRobert, Alice Munro:WritingHer Lives.Toronto:McClelland&Stewart Ltd, 2005.
  [4] 参见周怡:“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加拿大性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论文;万威:“艾丽丝·门罗《石城远望》叙事伦理研究”,《作家》2011年第2期,第28-29页;周庭华:“逃离抑或回归——门罗的《逃离》对传统家庭伦理的反思”,《国外文学》2014年第3期,第119-126,159-160页。
  [5] Judith McCombs,"Searching Bluebeard's Chambers: Grimm, Gothic, and Bible Mysteries inAlice Munro's ‘The Love of a Good Woman’”, AmericanReview of Canadian Studies vol.30, No.3 (2000), 327-348.
  [6] William John. Keith, A Sense of Style: Studies in the Art ofFiction in English-Speaking Canada. Toronto: ECW Press, 1989.
  [7] Beran Carol L.,"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A Study of Alice Munro’s Fiction". The Social Science Journal vol.37, No.3(2000): 329-345.
  [8] Marie J. Carriere, Writing in the Feminine in French andEnglish Canada:A Question of Ethics. Toronto:Universityof Toronto Press, 2002.
  [9] Magdalene Redekop,"Alice Munro and the Scottish Nostalgic Grotesque." Canadian Writing. vol.66 (1998): 21-43.
  [10] Esther Fuchs, Sexual Politics in the Biblical Narrative: Reading the Hebrew Bible asa Woman. Sheffield: Sheffield Academic Press, 2000, 133.
【作者简介】
梁工,河南开封人。20世纪80年代师承朱维之教授研习圣经文学,其后始终致力于圣经文学研究。现为河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圣经文学研究所所长。多次赴美国、以色列、德国、英国、香港、台湾等地访学交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大学十佳教工。完成国家及省部科研课题多项,出版著译多部,主编辑刊《圣经文学研究》。
【目录】
目 录

 

 

致读者

唯物论圣经阅读

庄园制与村社制:论古代以色列神圣经济………………………………………[澳]罗兰•博尔

复原古代以色列边缘群体:方法论思考……………………………………………[美]余莲秀

走向唯物论女性主义阅读 …………………………………………………[美]布丽奇特•卡尔

简论革命者弥迦…………………………………………………………[美]乔治V. 皮克斯利

耶稣运动的历史文化语境:犹大和加利利地区的反抗斗争…………[美]理查德 A.霍斯利

《马太福音》的民粹主义特征…………………………………………[加拿大]布鲁斯•沃辛顿

以色列献祭系统的类税收制性质 ………………………………………………………刘久晴

专题论述

“行淫时被拿的妇人”(约7:53-8: 11)诠释………………………………………[美]谢大卫

纪元初年犹太教与基督教的相互影响…………………………………[挪威]托雷夫•艾葛文

想象基督的身体………………………………………………………[澳]克瑞斯蒂娜•佩特森

圣经与翻译

对当前圣经汉译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反思 ………………………………………………程小娟

经文辩读与理雅各对“God”和“上帝”互译的神学基础…………………………………邱业祥

圣经根本隐喻οι?κονομι?α的汉译研究 …………………………………………周复初 谢仁寿

圣经与神话

作为多维资源载体的伊甸园神话…………………………………………………………周 妍

生育禁令 命名改造 族内婚制

——《创世记》2:18-20刍议………………………………………………………………胡玉明

圣经与文学

约瑟与法老故事的文化解析 ……………………………………………………………赵克仁

异象与拯救:《但以理书》的启示性叙事………………………………………………张若一

俄罗斯文学对圣经中浪子寓言原型的阐释………………………………………………刘 溪

盛开于阎连科小说世界的圣经之“花” …………………………………………………许相全

圣经与伦理

《马可福音》中上帝之国的法律伦理与婚姻伦理……………………………………查常平

艾丽丝•门罗作品中的圣经故事及其现代性伦理内涵…………………………………赵晓芳

 

编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