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27.19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师培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3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师培 著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4
  • 版次 1
  • ISBN 9787532543106
  • 定价 17.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53页
  • 字数 160千字
  • 丛书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撰成于一七一七年,本书详细论述了中国中古文学史。理论丰富、观点新颖。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资料,使理论更具真实性、鲜明性,着重研究了汉魏六朝专家文。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讲义共分五课,第一课“概论”旨在阐明研究意义,第三、四、五课分论中古各时期文学的变迁轨迹或总体风貌,就史的分量而言,显然应该落实在这后三课的条分缕析之中。引人注目的是,在第一课之后,也是在本来不多的课目中,作者又特设第二课“文学辨体”,并说明这一部分的要旨是:“此篇以阮氏《文笔对》为主。特所引群书,以类相从,各附案词,以明文轨。”看来,作者更明确的意图是,通过一种文学观上的澄清来带动中古文学史发展轨迹的再认识。那么,这一课在衔接上就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从中还明显地透露出作者的学术渊源。
【作者简介】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别号左庵。仪征人,居扬州。少通儒学。19岁参加南京府试,中第13名经魁。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参加会试落第,在上海结识章太炎、蔡元培、陈独秀等人,接受革命思想,赞成光复,改名光汉。从此,从事革命完全活动多年,发表许多有影响的文章、论著及学术著作。三十一年秋,由蔡元培介绍加入光复会,次年转入同盟会。后与章太炎等因思想分歧而反目,并投靠清廷两江总督端方。民国初年,为袁世凯效力,任公府咨议、参政院参政、上大夫,曾参与发起成立“筹安会”,为袁复辟帝制鼓吹。洪宪帝制破产后,流落天津,贫病交加。民国6年,受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汉魏六朝文学,编写《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受到学术界好评。还与北京大学创办《国故月刊》,任主编,以“保存国故”与宣传新文学的《新青年》相抗衡。民国8年病逝北京。
刘师培对经学、小学及汉魏诗文皆有精深研究,尤擅骈文。并受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思想影响,提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系列新观点。主张以字音推求字义,用古语明今言,用今言通古语,通过古文字的结构探究中国“人群进化”之轨迹。又提倡文字改革和使用白话文。一生著作甚丰,后人辑为《刘申叔先生遗书》,凡 74种,有“著作等身”之誉。
【目录】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导读/程千帆曹虹/l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1
第一课概论/1
第二课文学辨体/3
第三课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6
第三课附录/18
第四课魏晋文学之变迁/28
甲傅嘏及王何诸人/28
乙嵇阮之文/35
丙潘陆及两晋诸贤之文/45
丁总论/51
第五课宋齐梁陈文学概略/62
甲宋代文学/63
乙齐梁文学/66
丙陈代文学/79
丁总论/83
(甲)声律说之发明/87
(乙)文笔之区别/93
附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100
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104
弁言/罗常培/104
一绪论/105
二各家总论/107
三学文四忌/110
四论谋篇之术/113
五论文章之转折与贯串/114
六论文章之音节/117
七论文章有生死之别/119
八《史》、《汉》之句读/122
九蔡邕精雅与陆机清新/122
十论各家文章与经子之关系/124
十一论文章有主观客观之别/126
十二神似与形似/128
十三文质与显晦/129
十四文章变化与文体迁讹/130
十五汉魏六朝之写实文学/132
十六论研究文学不可为地理及时代之见所囿/134
十七论各家文章之得失应以当时人之批评为准/136
十八洁与整/137
十九论记事文之夹叙夹议及传赞碑铭之繁简有当/138
二十轻滑与蹇涩/140
二十一论文章宜调称/141
附录
刘君申叔事略/蔡元培/144
甲辰年自述诗/刘师培/146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