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农民:浙东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政治传播(1949-1962)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育农民:浙东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政治传播(1949-1962)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153.8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乐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3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乐 著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4
  • 版次 1
  • ISBN 9787309121797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9页
  • 字数 256千字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实现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教育农民是一个关键因素。《教育农民:浙东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政治传播(1949-1962)》从政治传播视角对这一命题展开研究,颇具学术价值。《教育农民:浙东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政治传播(1949-1962)》以浙东乡村地区为对象,考察其1949—1962年间的政治传播网络,以此窥视政治传播与乡村社会变迁的关系。《教育农民:浙东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政治传播(1949-1962)》重点探讨了四个主题:戏剧展演与日常生活的革命化、冬学民校与识字中的政治教育、办报读报与文字媒介的接触和使用、广播电影与视听中的社会主义改造,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论据和中肯到位的分析。
【作者简介】
  夏泽祥,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近年来,学术研究集中于宪法未列举权利条款,已出版专著《美国宪法第九修正案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发表相关论文4篇,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美国宪法保留权利条款的实施方式对我国的启示”即将结项。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宪法人权条款的效力机制研究”的研究工作。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政治传播的动因和基础 
第一节 农村集体化方向与教育农民的既定任务 
第二节 政治传播的基础:两种乡村传播传统 
第二章 戏剧展演与日常生活的革命化 
第一节 对乡村做戏和流动性旧戏班的管控 
第二节 农村剧团与执政党在乡村的中心工作 
第三节 农村剧团的两种偏向及其纠正 
第四节 送戏下乡:城市对乡村的文化领导 
第五节 政治、演剧与乡村社会日常生活 
第三章 冬学民校与识字中的政治教育 
第一节 让冬学运转起来:组织和保障问题 
第二节 文化翻身与文化诉苦:上冬学的动力 
第三节 冬学转民校:业余教育的常规化努力 
第四节 所谓“冬学春节垮,民校不过夏” 
第五节 作为政治传播渠道的冬学和民校 
第四章 办报读报与文字媒介的接触和使用 
第一节 基层组织与报纸在乡村社会的发行 
第二节 通讯与读报:从双向交流到单向传播 
第三节 黑板报:从群众的媒体到党的“机关报” 
第四节 大字报:从批评干部到实行农民自我教育 
第五节 农民群体的文字信息接受与文字表达 
第五章 广播电影与视听中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节 收音网建设与收音机的导向性配置 
第二节 有线广播网:乡村社会的“神经系统” 
第三节 电影放映:乡村社会中的影像传播 
第四节 农民群体的视听媒体接触与政治想象 
第六章 作为媒介系统的政治传播网络 
第一节 组织:传播网络的控制者和维护者 
第二节 传播网络中的组织传播及其他传播类型 
第三节 传播网络中的媒介及其传播内容 
第四节 传播网络的性质、特征和基本功能 
第七章 政治传播网络与乡村社会变迁 
第一节 传播网络教育农民的媒介机制和策略 
第二节 顺从与抵制:农民群体对传播的反应 
第三节 传播网络与乡村“社会团结”的实现 
第四节 乡村社会对传播网络的建构及传播网络的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