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传播史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汉字传播史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66.25 7.5折 88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陆锡兴 著

出版社商务印务馆

出版时间2018-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19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陆锡兴 著
  • 出版社 商务印务馆
  • 出版时间 2018-04
  • 版次 1
  • ISBN 9787100156141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57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是汉字传播历史的专题性著作,作者以翔实的文献全面勾勒出汉字对周围地区文字的影响,有诸多创见。

 

全书共七章,第一章是“汉字的形成和发展”,简述汉字的形成历史及发展史;第二章是“西方标音文字东传的影响”,讲述西方标音文字分三路传入中国,形成各个民族的标音文字;其余五章是全书的重点,讲述汉字向周围地区的传播历史,共分向西传播史、向南传播史、向北传播史、向东北传播史、向东传播史,既涉及向民族地区的传播,也涉及向国外的传播。

 


【作者简介】

陆锡兴,上海市人,文学博士,南昌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文字学、文献学、古代器物学研究。1980年以来发表论文120余篇。1989年出版《汉代简牍草字编》,1991年此书获第四届王力语言学奖,另著有《汉字民俗史》等。2018年起将陆续推出《汉字形体史》《汉字演变史》《汉字美术史》等专著。与此同时致力于古代器物研究,主编《中国古代器物大词典》(已出版多卷)。2017年秋,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汉字传播史》韩文版在韩国民俗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汉字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汉字的统一

一 夏商已有成熟的文字

二 文字纷乱的战国

三 秦统一文字

第二节 历史上重要的正字活动

一 俗字的产生

二 正字与俗字的关系

三 汉代的正字活动

四 俗字泛滥的六朝

五 唐代楷体正字的确立

六 方字的形成与作用

第二章 西方标音文字东传的影响

第一节 西方标音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一 西方标音文字的产生

二 西方标音文字的传播

第二节 标音文字东传而形成的民族文字

一 中路传播而形成的民族文字

二 北路传播而形成的民族文字

三 南路传播而形成的民族文字

四 藏文在中原的流传

五 蒙古文在中原的流传

六 八思巴篆字

七 满文的篆体制度

八 圈点满文

第三节 标音文字在汉地的传播及影响

一 西方标音文字在汉地的流传

二 西方标音文字对汉字的影响

三 汉字标音化的尝试

第三章 向西传播史

第一节 向西域传播史

一 西域多元文化和多字制

二 楼兰、且末与尉犁的汉字

三 车师——高昌的汉字

四 龟兹国的汉字

五 于阒的汉字

六 精绝——尼雅汉字

七 汉字传人西羌

第二节 中原文字在巴蜀的传播

一 夏商、西周文化对巴蜀的影响

二 巴蜀的图形符号

三 巴蜀方块文字

四 巴蜀文字的统一

第三节 受汉字影响的彝族文字

一 彝族先民与巴蜀、汉文化的接触

二 彝文的来源

三 彝文的体制

四 历史悠久的彝文文献

第四节 汉字在南中的传播

一 汉字传人夜郎

二 汉字传人古滇

三 古滇无文字

四 汉晋时期滇中汉文化

五 南诏与南诏文字

六 大理国与大理汉字

七 白文的起源

八 白族的白文

九 汉字白文的体制

第四章 向南传播史

第一节 汉字在吴楚的传播

一 楚地文化与文字

二 吴越文化与文字

第二节 汉字在闽越的传播

一 闽越与中原的关系

二 汉字传人闽越

第三节 汉字在岭南的传播

一 南越国使用汉字

二 中原文字传人西瓯

三 中原文字传人骆越

第四节 壮族使用汉字

一 壮族使用汉字的历史

二 汉字壮文

三 汉字壮文的作用

四 汉字壮文的不足

第五节 苗族使用汉字

一 苗族文字的传说

二 古篆苗文与汉字苗文

三 清代以来的各种苗文

四 汉字苗文的体制

第六节 其他少数民族使用汉字

一 瑶族的汉字瑶文

二 侗族的汉字侗文

三 布依族的汉字布依文

四 傈僳族音节文字中的汉字

五 水族的水书

六 水书的性质

第七节 越南使用汉字

一 越南使用汉字的历史

二 喃字的形成

三 汉字与喃字的命运

四 南岱依的俗字

五 中国的京族喃字

第五章 向北传播史

第一节 中原文字传入白狄

第二节 匈奴和匈奴的文字

一 匈奴本无文字

二 中原文字传人匈奴

第三节 汉字在西夏的传播

一 汉文化影响下的西夏

二 西夏文的创制

三 仿自符篆的西夏文

四 富有特色的标意文字

五 西夏文的字体

六 西夏文始末

七 蕃字汉字的双字制

八 西夏文的语言文字书

第六章 向东北传播史

第一节 高句丽使用汉字

第二节 渤海国使用汉字

一 海东盛国渤海

二 渤海国的汉字

第三节 汉字在契丹的传播

一 汉文化影响下的契丹

二 契丹字的发现与研究

三 汉字与契丹字的双字制

四 契丹文的创制和使用

五 契丹大字

六 契丹小字

第四节 汉字在女真的传播

一 汉文化影响下的女真

二 多字制的金代

三 汉字在金廷的使用

四 女真字的创制和使用

五 女真文的发现与研究

六 女真文的构造

七 女真文的意字和音字

八 女真大字和女真小字

第七章 向东传播史

第一节 汉字在朝鲜半岛的传播

一 汉字传人朝鲜半岛

二 吏读

三 减字到略字

四 谚文字母出于古篆

五 谚文的合字

六 谚文的产生与推广

七 汉字在朝鲜半岛的命运

第二节 汉字在日本的传播

一 汉字传人日本

二 汉字的日本化

三 日本标音字母的产生

四 日文的方字

五 假名字母产生之后的汉字

六 汉字传人琉球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